小行星
在火星和木星中間,
有很多小行星,
最大的一個直徑只有1,000公里,
是1801年被發現的穀神星。
太陽是一顆恆星,自己會發光,本質上與晚上見到的星星差不多,由於太陽離我們相對很近(太陽與地球距離149,600,000公里,稱為一個天文單位),所以非常光。而行星則不會自己發光,它們會圍着太陽轉,最近的是水星,之後是金星,跟着便是地球;地球外有火星、木星,火星和木星中間有小行星帶;木星外有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已被降為矮行星的冥王星。
在火星和木星中間,有很多小行星,最大的一個直徑只有1,000公里,是1801年被發現的穀神星。而大於1公里的,估計有超過150萬顆。天文學家本來相信,在45億年前太陽系形成之初,在火星與木星間有一個大行星存在,但後來又發現,在木星強大引力的影響下,結果所形成出來的並非一個大行星,而是一堆小行星。它們偶爾會互相碰撞,令運行的軌道改變,甚至乎飛近地球(能近過20倍月地距離者稱為近地小行星),或撞落地球!
木星
銀河系中的小行星帶
天文學家推算,直徑逾1公里的近地小行星,平均每50萬年撞向地球一次,而在6,500萬年前,便是因為一顆直徑10公里的小行星撞落地球,激起大量塵土在大氣中飄浮,經年不散,由於終年不見陽光,故此先是植物死亡滅絕,跟着是其他生物也相繼絕跡,當中最為人所共知的就是恐龍的消失,而這次慘遭滅絕的物種差不多佔全部物種的65%!一些科學家相信,物競天擇,就是由於一次意外令恐龍消失,人類這種哺乳類的遠祖才有出頭天,慢慢再演化出萬物之靈的人類。
天文小知識:天文單位
天文學家習慣用天文單位去量度太陽系內距離,天文單位是太陽和地球的距離(約一億五千萬公里),例如木星離太陽約5.2個天文單位;太陽系外便使用光年,光一秒鐘約行30萬公里(可圍地球轉七個半圈),一光年是多少?自己計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