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老大哥蔡炎培
在我中學的傳統裏,稱比自己年長的校友為“師兄”,當中輩分特別高的則稱作“老大哥”,記得師長們會尊稱廣州培正畢業的校友為老大哥;蔡炎培一九五四年在香港培正中學畢業,比我早了三十多年,堪稱為我輩的老大哥了。
初中之年,我參加青年文學獎的徵文而有幸獲獎,曾在頒獎禮上得睹老大哥風範,真正認識是在一九九七年,當時馬家輝在《明報》世紀版編“尋找文化人系列”,其中一篇找我去訪問蔡炎培,於是我致電邀約蔡炎培訪問,還找當時一起編《呼吸詩刊》的樊善標和小西一起,按址到西環《新報》報館拜訪他,再到附近一家飯館進行訪談。
除了其文壇閱歷,我也不禁問起他昔年在培正的見聞。培正雖以理科特別數學著稱,由於重視中文教育,早年也出了多位作家,訪問中他提起當年的同學,藏書家黃俊東、嶺南大學中文系榮休教授陳炳良,在校時已投稿到報社,時維一九五〇年代,陳炳良在《華僑日報》發表舊體詩詞,黃俊東與友人組織早期的文社“微望社”,蔡炎培則以筆名杜紅及本名,在《星島日報·學生園地》、《中國學生周報》、《人人文學》等等發表詩作。其他在培正畢業的作家,以我所知,還有王敬羲、羊城、淮遠等等。
那次訪問之後我寫成了〈先做人,再做詩人〉一文,發表在九七年七月的《明報》世紀版,後來再收錄於文集《愔齋書話》裏。二千年間我與崑南、葉輝等辦《詩潮》,蔡炎培也多次現身詩會及詩友間的飯局中。他的詩跌宕不羈、情深意闊,所謂文如其人,他的性情及朗讀詩歌的風格,同樣粗中有細,浪漫而沉潛,與他的詩可說一以貫之。
蔡炎培上承三四十年代的何其芳、吳興華以至徐訏的詩歌語言,結合六十年代青年文化的反抗和戲謔,成為通向時代的載體。老大哥的詩作橫跨多個年代,語言形式多變,有時機巧、靈動,亦有時古典、沉潛,形式多自由體,亦有十四行體以至自創的形式,詩意跌宕,於不經意處洞悉世情,以真性情真浪漫的語言觸動人心,創造出風格獨具的境界,令人神往。
由於其跌宕的形式內容,老大哥的詩實不易評說,但並非如其他論者所說的“艱澀難解”。理解蔡炎培詩作,必須撇除一般規範平穩的思維,注意其不拘格套的表意方式,通曉詩語言運作的讀者都不難掌握;真正複雜的,是蔡炎培針砭時代卻不為所限,點染人情而時帶超脫,他對所關注的對象具深情的投入又製造了距離,來回於詩歌與人間,最終為二者引向真正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