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題一絕
(第一回)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都云作者癡(1),誰解其中味(2)?
【說明】
在小說的楔子中,作者假託這部書的底稿是空空道人從石頭上抄來的,後經「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題名為《金陵十二釵》,並題了這首絕句。所以,這首詩是小說中作者以自己身份來寫的唯一的一首詩。
【註釋】
(1)都云:都說。
(2)解:懂得。
【評解】
「荒唐言」不限於指小說有石頭「無材補天,幻形入世」這樣荒唐的緣起,也不僅僅指小說中有「太虛幻境」、「風月寶鑒」之類荒唐的情節。作者將廣泛蒐羅所得的見聞,結合自身的經歷體驗,運用大膽的藝術想像,創造了賈寶玉以及一大批非按某一真人為對象摹寫的閨閣女子形象,虛構成一個以大觀園女兒國為中心的故事,以及小說表面上把悲劇命運說成是情根夙孽、償還冤債等等,也都帶有「假語存焉」(脂硯齋錯聽成「假語村言」,先寫入「凡例」,後移作回前評,又被傳抄者混為正文,遂訛傳至今)的性質,也就是所謂「荒唐言」。「一把辛酸淚」,是說其中包含著種種血淚辛酸的現實生活和感受。「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在這裡,作者訴說的是他難以直言而又深怕不能被理解的衷曲。
脂硯齋、畸笏叟等人對此詩有幾條重要的批語。一曰:「此是第一首標題詩。」有人被「第一首」三字所迷惑,以為在此之前明明還有一首「無材可去補蒼天」的詩,此詩應為第二首,之所以稱為「第一首」,正好說明小說本由作者新舊二稿合成,或由不同作者的兩部書拼湊起來的;在舊稿中此詩是第一首,加入新稿後成了第二首,而批語本批在舊稿上,故有此矛盾現象。其實這是誤解。因為脂批所說的「標題詩」是指標明此回題意(即回目含義)的詩,而前一首楔子中的石上偈,並非為標明回目含義而作,所以不是標題詩。第一回回目中有以「甄士隱」諧「真事隱(去)」、「賈雨村」諧「假語存(焉)」之隱義,故詩有「荒唐言」、「辛酸淚」、「解味」等語。也由此可見,小說原來的設計在每回正文開始前都有一首「標題詩」來闡釋回目的;現在有的有,有的沒有,是書稿未最後完成加工的跡象。二曰:「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淚哭成此書。—壬午除夕。」壬午的次年癸未,曹雪芹尚在人世,他死於再下一年甲申春,有敦誠的輓詩可證。「壬午除夕」是畸笏叟在自己批語後所署的時間。他在這一年署時間的批語特別多,如「壬午春」、「壬午季春」、「壬午孟夏」、「壬午孟夏雨窗」、「壬午九月」、「壬午重陽」等等,不計這條「壬午除夕」在內,已多至四十二條。批語針對「辛酸淚」、「誰解」等語而發。「哭成」只能理解為以悲感的心情撰寫而成,而絕不是拼合增刪他人作品而成。且語意也說明書稿已基本撰寫成了。三曰:「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余嘗哭芹,淚亦待盡。每意覓青埂峰再問石兄,奈不遇癩和尚何?悵悵!今而後惟願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書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於九泉矣!—甲申八月淚筆。」此批亦畸笏叟所加。其時,脂硯齋亦已逝去,與雪芹死僅相隔半年。「余二人」,指畸笏叟及其老妻,即雪芹之雙親(參見拙作《畸笏叟考》,載《紅樓夢學刊》2004年第1期),他痛悼愛子不幸早逝,故署「淚筆」。前言書已「哭成」,此卻又言「書未成」,何故?因十年前雪芹交出的小說成稿,在後來謄清時,被借閱者「迷失五六稿」,且都是八十回以後的,一直找不回來,也未及補寫,畸笏痛心全書成殘,故有是語。
《紅樓夢》問世二百多年了,對於這部小說的成書過程、後半部佚稿的情節,以及作者創作此書的本來意圖等等,都有各種不同的說法。至於對小說的社會意義,更曾經有過種種歪曲,就是曹雪芹自己,由於沒有科學的歷史觀點,不能從本質上認識那些激動著他,從而使他產生強烈創作願望的複雜的社會現象(儘管他出色地描繪了它),因而,也就不能真正理解他自己著作的全部價值和意義。用正確的觀點深刻地理解、闡明《紅樓夢》這一部在思想上和藝術上成就最高的中國古典小說的社會意義和科學地總結其創作的藝術經驗的任務,便歷史地落在我們這一代人的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