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汽车要加油,我要喝红牛
1966年诞生于泰国的红牛,是一款维生素功能型饮料,有抗疲劳、补充体力、提神醒脑的功效。在泰国最早的消费者,是一群经常需要熬夜加班的倒班工人和卡车司机等蓝领群体。
1995年12月,泰国商人严彬旗下的华彬集团将红牛引入中国,在当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一条“红牛来到中国”的广告,将红牛拉入国人视野,迅速在中国刮起一股金色旋风。在进入中国这个全新的市场以后,从营销上来讲,红牛要回答的第一个问题依然是:在中国谁是最可能买红牛、对红牛需求最强烈的消费者?
这就是红牛进入中国最早的品牌诉求“汽车要加油,我要喝红牛”。这句话的好处不仅在于它押韵、朗朗上口,将喝红牛和加油做了巧妙的比喻,更重要的是,它为红牛构建了一个重要的消费场景,那就是加油站和公路上。
这个场景确定了红牛的源点人群。因为对红牛需求最强烈的就是长途司机,长途驾驶疲劳犯困对司机来说后果是致命的,司机群体最有痛点。
这个场景还确定了红牛的推广渠道。因为要接触到长途司机这个群体,最好的渠道就是加油站。“汽车要加油,我要喝红牛”时刻提醒着司机们,给车加油时顺便在加油站便利店买两箱红牛放车上,犯困的时候来一罐。
“汽车要加油,我要喝红牛”实际上是通过场景的构建,锁定了目标人群,锁定了需求和痛点,并且为红牛打造了最初的销售渠道。这句文本就是红牛最初的市场定位,它决定了红牛的市场在哪里。
当红牛牢牢抓住汽车司机这一消费群体后,它开始思考如何放大市场,吸引更多消费者。这时候,红牛推出了第二句品牌诉求:“渴了喝红牛,困了累了更要喝红牛”,针对口渴犯困、感觉疲劳的场景,如运动场、深夜的办公室,还有棋牌室、麻将桌等。红牛的消费场景放大了,目标人群也放大了。
为了支持“累了困了喝红牛”这个品牌主张,红牛在这一时期的品牌传播中,还强化了产品功能的宣传,比如“提神醒脑、补充体力”“随时补充,能量充沛”等文案。加上红牛在此期间大量投放电视黄金时段的广告,对品牌产生强势拉动,红牛迅速成为中国功能饮料的第一品牌,成功占领市场。
到了2003年,由于非典肆虐,人们的健康意识空前高涨,含有维生素、矿物质的食品和保健品销量开始起飞。
当年3月上市的运动饮料脉动恰逢其时,短短几个月内迅速热销全国。脉动的成功,迅速引来各大企业的跟进,日本的宝矿力水特进入中国,农夫山泉推出尖叫,娃哈哈上市激活,汇源跟进他+她,康师傅和统一也分别推出了劲跑和体能,2005年百事可乐又将北美知名运动饮料品牌佳得乐引入中国。一时之间,运动饮料市场成为一个群雄逐鹿、迅速崛起的市场。
由于这些饮料大多采用500ml的普通饮料包装(红牛的小罐包装更像是保健品),产品风格清新、口感清爽,迅速赢得了年轻人的喜爱。加上运动饮料大多添加维生素,功能上对红牛有一定的替代作用,在消费者心目中又有健康的认知。所以运动饮料市场的崛起,对红牛构成了巨大挑战。
为了抢占运动饮料市场,并争夺年轻学生和白领群体,红牛开始把核心消费场景锁定在运动场,并围绕运动展开了一系列营销。红牛将F1赛事引入中国,还赞助NBA中国,同时,红牛还加大平面广告投放,对自身赞助的体育活动进行宣传。平面广告中开始出现NBA全明星阵容,电视广告文案也明确提出“NBA中国唯一运动/能量饮料”。这两项赛事强化了红牛与体育运动的关联,也树立了红牛的国际化形象。
2006年,借助四年一度的世界杯,红牛又开始切入足球赛事,围绕足球进行品牌宣传,并且为广大球迷搭建了红牛能量FC这样一个网络互动社区,加强用户体验。随后,红牛还开始连续7年赞助中国国家羽毛球队,签约体坛明星林丹成为品牌代言人,发起“羽林争霸”红牛城市羽毛球赛。
除了篮球、足球、羽毛球、F1赛车这些大型体育赛事外,红牛还在全国积极开展各种运动推广,比如马拉松、越野旅行、街舞大赛,以及单板滑雪、翼装飞行、花式足球、跑酷大赛、漂移大赛等各种极限运动。
为了攻占运动场这一消费场景,并配合体育营销。2004年,红牛推出新的品牌传播主题“我的能量,我的梦想”。这一主题在此后的岁月里进行了多次迭代,如2006年的“有能量,无限量”、2012年的“有能量,创造新传奇”、2013年的“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但核心概念始终围绕着“能量”展开。红牛聚焦于“能量”,一方面是为了树立动感、活力的品牌形象,从而吸引年轻人;另一方面是为了标榜自己能量饮料的品牌认知,与运动饮料形成区隔。
通过围绕“能量”这一体育精神的品牌输出,通过体育赛事赞助、运动场所渠道推广,红牛牢牢占住了运动场,捍卫了自己的市场份额,吸引了青少年、学生、年轻白领等运动一族消费者,成功应对了运动饮料的挑战。所以,这一时期红牛的场景定位在运动场,借助“能量”激活消费者需求。
在运动场景下,要跟年轻人进行沟通,那么红牛的文案就不再提提神醒脑、困了累了喝红牛、华人配方这些功能层面的利益,而是诉求能量、梦想、无限、传奇……这就是场景带来的品牌变化,运动场景为消费者创造了快乐、自由、活力的品牌体验,帮助红牛树立了激情、动感、国际化的品牌形象。
经过多年品牌打造,红牛已经牢牢占据了能量饮料/运动饮料市场的领导地位。这时红牛想突破功能饮料的限制,进一步扩大目标消费者,针对白领与时尚群体展开沟通。于是,红牛的消费场景,又从运动场转向了办公室。
2009年,红牛开始针对白领发起“红牛时间到”营销活动。办公室白领可以在线申领免费的红牛饮料,由红牛能量小队进行派送。派送活动在全国14个城市的3000座写字楼展开,活动一做就是8年。
到了2013年,红牛又提出“红牛时间到,朝焕新能量”的活动口号,改在每天早上进行派送。这个活动我印象非常深刻,因为当时在广州我上班的写字楼,每天早上七八点,大家还带着一脸倦意来到公司楼下时,写字楼大堂就有红牛的小姐姐们给每个人递上一罐红牛。
红牛试图培养起白领人群早晨上班来一罐的消费习惯。早上上班容易犯困,所以很多咖啡品牌抓住这个场景来做文章,红牛也是如此。这个活动主题每年一换,2014年是“红牛早能量,畅享无限量”,2015年又回到“红牛时间到,朝焕新能量”,2016年是“红牛时间到,能量有新朝”,全部聚焦于早晨的办公场景。
2014年,红牛赠饮活动又从办公室扩大到校园和社区。在校园开启“来罐红牛·交个朋友”的大学新生赠饮活动。红牛选择北、上、广等8个城市的知名高校,在教室放置“红牛能量袋”,同学们只要在上课前将手机放入能量袋中,安心上课,就能换取其中的红牛赠饮。
这个针对办公室、教室、社区的赠饮活动,覆盖范围大、持续时间长、辐射受众多,受到了消费者热烈回应,效果超出想象。
此一时期,红牛的电视广告也改在了办公室场景,视频画面表现正在伏案工作的白领萎靡不振、一副生无可恋的表情,突然被一声“是时候红牛了”打断,一罐红牛下去,重新打起精神,开始振作起来工作。
所以,这一时期红牛的场景定位在办公室。既然是办公室,那么只赞助体育赛事和运动员、发起各种赛事推广就显得不合适了。于是,红牛在营销推广上,转而融入更多音乐、娱乐元素,比如“红牛不插电”全国巡回演唱会、红牛新能量音乐计划、赞助热波(成都)音乐节等;以及2014年赞助江苏卫视科技真人秀节目《最强大脑》、益智闯关节目《芝麻开门》和《一站到底》、北京卫视歌唱选秀节目《最美和声》、湖南卫视舞台剧节目《星剧社》和综艺节目《青春星期天》,还有东方卫视的喜剧选秀节目《笑傲江湖》和《今晚80后脱口秀》等。
回顾红牛进入中国以来20多年的市场战略演进史,你会发现红牛在品牌营销上的全方位变化,包括诉求的变化、广告的变化、营销活动的变化、媒体选择的变化、渠道的变化,归根结底是因为场景的变化。场景变了,红牛的定位也就变了,目标人群和推广渠道也变了,品牌打造方式和营销方法随之而变。而场景的改变则由品牌核心文本集中体现出来,文本指引红牛的整体市场经营、各项营销推广和广告传播做出改变。
场景定位了战略。从加油站,到运动场,再到办公室,消费场景的变化具体生动地呈现了红牛市场战略的变化。场景告诉企业核心市场在哪、目标人群是谁、品牌诉求讲什么、主推渠道在哪里、营销推广做什么。对红牛的市场操盘而言,场景才是真正的定位。它并不是弄一句“功能饮料领导品牌”或“全球销量遥遥领先”就完成了定位,而且“领导品牌”或“销量领先”也指导不了红牛的整体市场运营。
场景是定位器。场景定位了产品,定位了品牌,定位了战略。它帮助企业追踪品牌在市场上的位置,找到品牌在用户生活中的位置。有了场景的指引,我们才不用担心在复杂的市场行情与多变的消费趋势中迷失方向。找到了品牌的典型消费场景,我们才知道该跟消费者沟通什么,文案应该怎么去写,市场推广和渠道又该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