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与其他口服降糖药的比较
(一) 与磺脲类药物的比较
2007年至2011年,分别有4项临床研究比较DPP-4抑制剂与磺脲类药物的降糖疗效。4项试验选定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在二甲双胍≥1500mg/d的基础上添加DPP-4抑制剂(其中2项使用西格列汀,1项维格列汀,1项沙格列汀)或磺脲类药物治疗。在30周至52周的临床研究中,均得出了DPP-4抑制剂非劣效于磺脲类药物的结论,但DPP-4抑制剂低血糖的发生率和对体重的控制显著优于磺脲类药物。
(二) 与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比较
2008年,潘长玉教授发表了一项24 周、随机、双盲、平行研究中比较了维格列汀(50mg bid)和高剂量阿卡波糖单药(100mg tid)在亚洲人群为主(91%为中国人)、未服药T2DM 患者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证明:维格列汀和高剂量阿卡波糖同样有效。在治疗24 周后,HbA1c 较基线分别平均下降了1.4% 和1.3%(P=0.307)。对不良事件的分析表明,阿卡波糖相比,接受维格列汀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比例更少(51.4% vs. 35.0%);维格列汀治疗比阿卡波糖治疗胃肠道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12.3% vs. 25.5%,P<0.001);两个治疗组均未发生低血糖事件。
(三) 与二甲双胍的比较
刘聪等对2007年到2012年间起始使用DPP-4抑制剂或DPP-4抑制剂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与起始使用二甲双胍治疗,并且治疗时间超过12周的共7778名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HbA1c、FPG和体重的降幅程度,以及心血管事件、低血糖和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显示,就HbA1c的降幅而言,二甲双胍的降低值比DPP-4抑制剂高0.28%[MD=0.28, 95% CI(0.17,0.40),P<0.00001],就FPG的降幅而言,二甲双胍的降低值比DPP-4抑制剂高0.81mmol/L,[MD=0.81,95%CI(0.60,1.02),P<0.00001],就体重的降低而言,二甲双胍的降低值比DPP-4抑制剂高1.51kg,[MD=1.51,95%CI(0.89,2.13),P<0.00001],而DPP-4抑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二甲双胍[RR=0.36,95%CI(0.15,0.85),P=0.02],低血糖、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二甲双胍程度相似,[RR=0.44,95%CI(0.27,0.72),RR=0.63,95%CI (0.55,0.70)]。总之,二甲双胍的降糖、降体重效果优于DPP-4抑制剂,而DPP-4抑制剂与二甲双胍在使用过程中都有较低的低血糖和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但DPP-4抑制剂可以更好地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四) 与格列酮类药物的比较
Rosenstock等研究353例单独使用吡格列酮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HbAlc 7%~10%),在吡格列酮(30mg或50mg)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组加用西格列汀100mg,每日1次或安慰剂,治疗24周后,两组降低HbAlc (0.85%和0.15%,P<0.01),餐后血糖(0.93和0.01mmol/L,P<0.01)。Garber等在463例2型糖尿病患者吡格列酮(每日45mg)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基础上加用维格列汀(每日50mg或100mg)或安慰剂,治疗24周后,和基线HbAlc (8.6%±0.1%)比较,3组患者平均HbAlc下降值分别为0.8%、1.0%和0.3%,不良事件发生比例分别为8.2%、2.5%和5.1% (P<0.01)。
(五) 与GLP-1受体激动剂的比较
GLP-1受体激动剂与DPP-4抑制剂,二者都能提高体内GLP-1的水平,发挥肠促胰素效应,但二者之间有着不同的作用机制,GLP-1使体内GLP-1达到药物浓度,而DPP-4抑制剂则将体内GLP-1水平维持在生理浓度,从而决定了二者临床疗效方面的差别。
2008年,Vanita R等发表了一篇关于GLP-1受体激动剂和DPP-4抑制剂疗效的meta分析。由Medline,Embase,Biosis等数据库搜索自1990 年1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的包括GLP-1受体激动剂、 DPP-4抑制剂的临床研究,入选标准为RCT,研究周期12-52周,主要终点为HbA1c改变。共纳入80项研究,包括艾塞那肽bid 19项,N=7328;艾塞那肽 qw7项,N=2210;利拉鲁肽 qd 11项,N=6533;阿格列汀5项,N=2503;利格列汀9项,N=5177;沙格列汀7项,N=3187;西格列汀23项,N=10 893;维格列汀6项,N=3976。研究结束时HbA1c较基线的变化值,采用Bayesian 分析比较,用HbA1c差值的均值 [95% CI]表示。艾塞那肽bid -1.10%(-1.22%~-0.99%),艾塞那肽qw-1.59%(-1.70~-1.48),利拉鲁肽-1.27%(-1.41~-1.13),阿格列汀-0.69%(-0.85~-0.54),利格列汀-0.60%(-0.75~-0.46),沙格列汀-0.68%(-0.78至-0.57),西格列汀-0.67%(-0.75~-0.60),维格列汀-1.06%(-1.48~-0.64))。该结果提示,除维格列汀外,其他DPP-4抑制剂疗效均不及艾塞那肽bid、艾塞那肽qw和利拉鲁肽。维格列汀疗效不劣于艾塞那肽bid和利拉鲁肽疗效,不及艾塞那肽qw(图2-4-1)。在FPG较基线的变化值方面,艾塞那肽bid-1.16mmol/L(-1.35~-0.97),艾塞那肽 qw -2.12(-2.28~-1.96),利拉鲁肽-1.82 (-2.07~-1.57),阿格列汀-0.97 (-1.27~-0.67),利格列汀-1.04 (-1.59~-0.49),沙格列汀-0.73(-0.95~-0.50),西格列汀-0.87(-0.98~-0.77),维格列汀-1.57(-2.23~-0.90)。除维格列汀外,其他DPP-4抑制剂降低FPG均不及艾塞那肽qw和利拉鲁肽。
图2-4-1 HbA1c %差值
关于GLP-1与DPP-4抑制剂的头对头研究,Pratley等进行了一项随机、平行分组、开放标签研究——LIRA-GLP-1类似物DPP-4抑制剂研究。该研究纳入了欧洲、美国及加拿大共665例二甲双胍治疗(≥1500mg/d,持续时间≥3个月)血糖控制不佳(HbA1c为7.5%~10.0%,平均8.5%)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配给予每日1次利拉鲁肽1.2mg、1.8mg或西格列汀100mg治疗,研究主要终点是HbA1c的改变。结果显示,就HbA1c达标率而言,以HbA1c<7.0%为目标时,治疗52周后,利拉鲁肽1.2mg组达标率为50.3%,1.8mg组达标率为63.3%,而西格列汀组达标率为27.1%,利拉鲁肽两个剂量组与西格列汀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虽然如此,相对于GLP-1类似物,DPP-4抑制剂可口服使用,胃肠道耐受性良好。其次,DPP-4抑制剂可同时调节GLP-1、GIP或其他潜在的调控血糖的肽类。因此,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可能具有额外的作用和益处。
总之,DPP-4抑制剂的降糖机制决定了经过饮食、运动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不同HbA1c控制层次、不同病程阶段均可以酌情选择DPP-4抑制剂进行治疗。2009年,美国临床内分泌学会发布糖尿病控制指南,将DPP-4抑制剂类药物作为2型糖尿病治疗的一线药物。在HbA1c 6.5%到7.0% 和7.5%到9.0%的患者中,DPP-4抑制剂是单药治疗的一线选择之一。如果二甲双胍或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作用不佳,DPP-4抑制剂可作为合并用药进行联合治疗。如果患者的HbA1c超过9.0%,二甲双胍与GLP-1受体激动剂或DPP-4抑制剂联合治疗是有效降糖的选择之一。
(胡耀敏 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