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
眼内注入气体,通过气泡顶压和封闭视网膜裂孔,促进视网膜下液吸收,到达视网膜复位的目的。注气之前,采用冷凝或光凝,使裂孔处形成视网膜脉络膜粘连,在气体吸收后,获得永久的视网膜复位。这种术式,称为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pneumatic retinopexy,PR)。
1986年由Hilton和Grizzard首先将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应用于临床,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虽然这种技术和玻璃体切除术、巩膜扣带术称为现代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三大技术,但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治疗范围是有限的,仅用于早期的(PVR A~B级)、裂孔位于上方、1个或多个裂孔、裂孔范围在一个钟点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此外,治疗病例是有选择性的:患者是否有好的依从性,能否定期随访;患者身体是否有其他的疾患,能否保持要求的体位;院外是否有条件保持要求的体位;是否近期有内眼手术或有眼球破裂伤行角巩膜清创缝合术的病史;是否术后需要到高海拔地区,或需要航空旅行;是否存在严重的或晚期青光眼。
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包括三个主要的步骤:①间接检眼镜下行巩膜外冷凝或激光光凝视网膜裂孔;②玻璃体腔内注入气体;③术后保持持续的裂孔高位。
术中聚维酮碘冲洗结膜囊,碘伏消毒局部皮肤,行球周麻醉。
对于靠前的视网膜裂孔,可在间接检眼镜下,跨结膜行巩膜外冷凝,对于比较靠后的视网膜裂孔,需要在裂孔所在部位,距角膜缘外1~2mm平行于角膜缘做90°结膜切口,伸入眼科剪钝性分离Tenon囊。由此伸入冷凝头,在间接检眼镜下行巩膜外冷凝。近年来,在间接检眼镜下,采用跨结膜二极管激光光凝视网膜裂孔可获得和视网膜冷凝相同的效果。
气体具有良好的表面张力和浮力,能有效地封闭视网膜裂孔和促进视网膜下液的吸收,有利于视网膜复位。对于正常大小的眼球来说,0. 3ml的气体可以产生近2个钟点的视网膜顶压面积,1. 0ml的气体可以产生近3个钟点的视网膜顶压面积;而对于近视眼的大眼球来说,产生同样大小的视网膜顶压面积,可能需要的气体量更多。
眼内注射长效气体如六氟化硫(SF 6)、全氟乙烷(C 2F 6)、全氟丙烷(C 3F 8)后。SF 6将在2天中逐渐膨胀到2倍,第3天C 2F 6将膨胀到3倍,C 3F 8将膨胀到4倍,此后逐渐吸收。冷凝产生视网膜脉络膜粘连需要7~10天,光凝产生视网膜脉络膜粘连所需时间相对短一些,故在裂孔冷凝或光凝封闭后7~10天,需要气体维持有效的视网膜顶压面积,在气体吸收后,才能获得永久的视网膜复位。一般来说,0. 8ml的气体是手术成功需要的最少眼内气体量,故玻璃体腔内注射SF 6只要0. 45~0. 5ml就足够,C 2F 6需要0. 3~0. 35ml就足够,而C 3F 8仅0. 25ml就足够。从理论上讲,玻璃体腔内注射C 3F 8更合理和安全,但在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中,一般保持气体量2~3周就足够,不必要的长时间气体填充,可能会促进玻璃体视网膜牵引。故介于SF 6 和C 3F 8之间的C 2F 6,更适合于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
如果抽取高压气罐中的气体,需要以2ml注射器通过Millipore过滤器抽取,或直接在经过消毒的C 3F 8小包装袋中抽取。注射部位在有晶状体眼为距透明角膜边缘4mm处,在无晶状体眼或人工晶状体眼距透明角膜边缘3. 5mm处。注射部位应处于高位,注射针头先倾斜扎入巩膜少许,再调整方向,在巩膜层内平行前进少许,再垂直扎入眼内,通过瞳孔清晰看见针尖,快速注射气体,以形成一个气泡,注气中不要停顿,以免形成“鱼卵状”气泡。注射完成后,以湿棉棒压住注射点,将针头抽出。以生理盐水冲洗穿刺处,同时检查是否漏气。完成注气后,常规检查患者眼压和光感,如眼压高,需行前房穿刺放液,术后常规给予醋甲唑胺口服2~3天,保持裂孔高位的体位7~14天。
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的优点在于手术简单、快捷,更少的组织创伤,更少的术后并发症,更少的治疗费用,在门诊即可完成手术。缺点是对患者是有选择性的,虽然也有术者将其应用于下方裂孔,但总体视网膜复位率还是较低。还有术者将其应用于上方范围达3个钟点的多个裂孔、上方巨大视网膜裂孔或锯齿缘截离,这需要更广泛的巩膜外视网膜冷凝和眼内注射超大量的气体,以及更加严格的术后体位,增加了视网膜中央动脉闭塞、术后持续性高眼压和PVR的风险。
问题和展望
60多年过去了,巩膜扣带术挽救了大量最初认为无法治愈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眼。但巩膜扣带术仍然存在对眼表结构的破坏和对眼球解剖结构(屈光状态)改变的缺点。随着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出现和发展,尤其是无缝线跨结膜玻璃体切除手术的出现和完善,有完全替代巩膜扣带术的趋势,在部分地方,巩膜扣带术仅仅作为复杂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补充。但是,现代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仍然有不完善的地方,部分儿童和青少年的视网膜脱离,下方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尤其是锯齿缘截离孔)和部分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尤其是PVRC级),以巩膜扣带术均可以得到比较简单的解决,而采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将面临复杂的手术方式和(或)二次手术(硅油取出)。巩膜扣带术的最终退出,将取决于现代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进步和完善,以及新的眼内填充物的出现。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医疗资源有限,而巩膜扣带术对仪器和设备的要求不高,视网膜复位率高。故未来5~10年,巩膜扣带术仍是最适合在我国经济不发达地区基层医院广泛开展的手术方式,需要培养更多的基层医生去掌握和开展这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