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部疑难病例影像诊断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5 眼眶颧突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

男,7岁,右眶肿胀20天,加重伴疼痛1周。专科检查:右眼眶外侧壁局部肿胀。右眶外侧壁、右颧骨外侧可见局部肿胀伴轻压痛,局部皮肤无红、肿、热,双眼球运动正常,视野正常,无复视,无视物模糊感。

【影像学表现】

右侧眼眶外侧壁可见一软组织肿块影,约3. 5cm×2. 8cm×2. 2cm,边界清楚,信号不均匀,T 2WI呈稍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周边可见长T 1短T 2信号环(图1-15-1A),T 1WI呈低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图1-15-1B),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中度强化(图1-15-1C~E)。右侧颧骨眼眶外侧壁可见局部骨质破坏,破坏边缘清楚,周边形成明显软组织肿块,其内未见硬化、钙化影。病灶累及右侧颞肌,与右侧眼环、眼外肌分界尚清楚,右侧眼眶外侧眶脂体高信号稍降低。左侧眼眶形态及信号未见异常。影像诊断:右侧颧骨眼眶外侧壁骨质破坏病变,考虑为偏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组织细胞增生症X可能性大。
图1-15-1 右侧眼眶颧突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
A. T 2WI横断面平扫;B. T 1WI横断面;C.增强T 1WI横断面;D、E.增强T 1WI冠断面;F.病理(HE×200);G.免疫组化S-100×200

【手术所见】

切开颞肌后见有暗褐色流状物,咬骨钳咬开额骨颧突近额角处,切除病灶约3cm×3cm×2. 5cm,标本送检。

【病理】

镜下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其内有较多组织细胞,免疫组织化学:S-100(+),CD1a(+),CD68(+)。符合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病。

【讨论】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是一组全身或局部的朗格汉斯细胞和其前体细胞增生所致的疾病,包括以单纯骨内嗜酸性肉芽肿病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局限型,累及多骨及骨外组织的慢性播散型(又称Hand-Schiiller-Christian disease,汉-许-克病),以及累及多脏器、多系统、有明显全身症状的急性播散型(又称Letter-Siwe disease,勒-雪病)。朗格汉斯细胞增生症发生在骨骼的病变以往称为骨嗜酸性肉芽肿,它常为单发病变。病理表现主要为肉芽肿从髓腔生长,压迫和破坏骨皮质,并可侵入软组织形成局部质软组织样肿块。实验室检查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本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年,好发部位为颅骨、脊椎、长骨和骨盆。颅骨病变多为单发,以额、顶颅盖骨为主;脊椎病灶以胸、腰椎多见,颈椎次之,可侵犯单个、多个相邻或间隔的椎体,以单发多见。长骨的发病依次为股骨、胫骨和肱骨,好发于骨干,其次为骨骺端,罕见于骨骺。临床主要表现为病变处疼痛,活动受限,局部肿胀。部分病例可无任何症状,常因外伤检查偶然发现。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基本病变以骨质破坏、组织细胞增生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早期或活动性肉芽肿表现为骨内溶骨性破坏,可有膨胀性及软组织肿胀,在病变修复时周边可有不同硬化。
不同部位及不同病程的组织学表现各有不同,其影像学表现变化较大。①颅骨病变:表现为大小不等的圆形或类圆形不规则骨缺损,边界可清晰,边缘无硬化,可在颅内外板形成软组织肿块。CT上病灶周围骨质早期多正常,随病变进展可出现硬化,后期破坏区中出现小片致密骨质,呈典型“纽扣征”,这种征象在无临床症状偶然发现的病例中多见。MRI检查病灶T 1WI为低信号,T 2WI为高信号,压脂呈高信号。②脊柱病变:表现为椎体呈楔形或完全变扁呈钱币状,椎间隙多保持正常。CT示椎体呈囊性或溶骨性破坏,椎体破坏多起于中央,溶骨性破坏常累及一侧附件,如累及椎弓根也可伴椎旁软组织肿胀。MRI示病灶T 1WI呈略低信号,T 2WI呈高信号,周边低信号,T 2WI压脂呈高信号。③肋骨及骨盆病变:CT主要表现为单发或多发溶骨性破坏,可有边缘硬化、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胀,其中髋臼破坏区上缘反应性硬化为诊断本病的重要征象。④长骨病变:病变沿纵轴扩展,范围较广泛,自髓腔开始破坏骨皮质,骨皮质变薄,内缘出现压迹,髓腔局部扩大,呈单房或多房囊状破坏或溶骨性破坏,破坏区周围可有平行或葱皮样骨膜反应。修复时破坏区逐渐缩小,成层骨膜新骨与骨皮质相连而不可区分,使骨干增粗。MRI检查病灶T 1WI呈低信号,T 2WI呈高信号,压脂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强化,提示血供丰富。

【鉴别诊断】

①脑膜瘤:常引起局部骨质增生,也可因肿瘤压迫而致骨质吸收变薄,甚至破坏,但后者较少见,约占脑膜瘤的10%。颅骨破坏常见于颅盖骨及中颅凹底,多单发,可为圆形或椭圆形,也可为不规则形,边缘锐利,以内板破坏为主,再由内向外发展可使内、外板完全破坏形成骨质缺损,MRI一般呈长T 1、长T 2表现,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原发骨内的脑膜瘤也不常见,且有与颅内脑膜瘤相似的影像学表现,骨内脑膜瘤鉴别诊断的特征是病变以骨为中心,软组织成分可受累。②转移性骨肿瘤:多见于中老年,早期转移至板障内无膨胀性改变,此时如临床怀疑有颅骨病变,可做MR检查。溶骨性转移者多见于颅顶骨,单发或多发,大小、形状不同,边缘不整且多不清晰,无硬化边。病灶发展可增大、增多,且可融合。可有软组织肿块,极少有骨膜反应。③嗜酸性肉芽肿: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病程长,症状轻,破坏多单发,边界清晰,常为圆形,多有软组织肿块。④骨髓瘤:多见于成人,可有血钙增高,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增高,尿中本周氏蛋白阳性。影像学方面颅骨可见多发圆形、边缘较清且无硬化边的穿凿样骨破坏,常伴较广泛的骨质疏松,可有软组织肿块,单发者少见。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侯小燕 袁小平)

参考文献

1. Plasschaert F,Craig C,Bell R,et al.Eosinophilic granuloma.A different behaviour in children than in adults.J Bone JointSurg Br,2002,84(6):870-872
2.冯仕庭,孟悛非,黄兆民,等.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分析.放射学实践,2006,21(5):514-516
3. Lee HY,Prager J,Hahn Y,et al.Intraosseous meningioma:CT and MR appearance.J Comput Assist Tomogr,1992,16:100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