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周仲瑛辨治疑难病证方略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十三) 守方缓图

吴鞠通曾说:“治内伤如相,坐镇从容,神机默运,无功可言,无德可见,而人登寿域。”近人岳美中名老中医也说:“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他认为慢性病的形成,往往是由微杳的不显露的量变而达质变,则其消失也需要经过量变方能达到质变。对慢性病有方有守的治疗,能起到辅助机体慢慢产生抵抗力以战胜疾病的作用。名医岳美中治疗一例慢性肾炎用防己黄芪汤持续服200多剂而愈(黄芪每剂不少于30g);治3例小儿慢性肾炎俱用玉米须一味,日用干者60g,连服6个月而愈。
治慢性病不能守方的原因,有的是患者求愈心切,不能很好地与医生配合;另一种原因是医生对病情认识不足,心中无数,见数剂不效,即盲目地改弦易辙。对前者,我们要对患者做好思想说服工作,使患者能自觉地与医生配合。对后者要求医生要掌握疾病的发展规律,做到心中有数,守之有法。当然守方一定要根据证候有无变化而定,证候有了变化,治疗立法用药当然也应随之而变。
就久病、顽疾、怪症而言,气血虚损更为多见。在病机表现中,虚证主要表现为伤阴或伤阳两个方面,即阳气虚、阴血虚。简而言之,从虚考虑是以补益气血为主的施治措施。如治疗中风常用的补阳还五汤重用黄芪补气活血,是治疗气虚血瘀证的代表方。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中医辨证多为气虚为主,虚实夹杂,气虚兼血瘀、气滞、饮停等,扶止祛邪是最基本治则。气虚者以人参、黄芪、白术补气,佐以活血、软坚、利水、消散之品,攻补兼施。
临床应用的难点在于用补的时机、多少,补药的选择、剂量,攻补的比例,峻补、小补、温补、清补、补消结合、阴阳双补、气血双补等方法的选择,这些与疗效密切相关。
“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本草纲目》中说:“安谷则昌,绝谷则亡。”因此,固护脾胃法在疑难病证的防治中有着重要作用。因为脾胃虚弱不但会直接影响饮食营养的消化与吸收,还会影响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与转输。一切恢复脾胃功能的治法,均属中医固护理脾胃的范畴,如益气、温中、清热、消积、健脾、升陷、降逆、祛痰、芳化、养阴生津、泻下固涩等。
治虚之中,补肾法也极为常用。元气为人体一身之气之根本,五脏之伤,穷必及肾。难病无着,可于肾中求之。疑难病证的治疗中早佐补肾之品,可起“先安未受邪之地”之妙;补肾为主,缓图治本,兼顾他邪,虚实共治,振废起颓,恢复机体自身调复能力,可获殊功。在浩如烟海的补肾方药中,临证需权衡病情,仔细斟酌。除危急重证需大剂峻补外,疑难病一般以慢性病、虚损性疾病居多,选药多侧重药力缓、非过于温凉之中庸之品。如山萸肉、枸杞子、补骨脂、杜仲、桑寄生、牛膝、覆盆子、沙苑子等。组方遣药时不忘阴阳水火互济,阴中求阳,或阳中求阴,常用基本方有大补阴丸、杞菊地黄丸、金匮肾气丸、济生肾气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