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周仲瑛辨治疑难病证方略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 辨病理因素

产生疾病的重要中间环节是病理因素,它决定疾病的性质、演变及转归,现代称之为“第二病因”。临证当灵活细审病理因素的来龙去脉,即从何而生、有何发展趋势、有何危害、如何防治,这对认识疾病性质,抓主要矛盾,控制病情发展有积极意义。病理因素大致包括痰、浊、水饮、湿、瘀、火、毒等。其产生及致病均有一定规律可循,临床上如特定病因的证据不足,也可依据病位、病机进行推理定性。水、饮、湿、痰、浊同为阴类,互相派生。水邪流动,易于泛溢肌肤;饮留于内,多在脏腑组织之间;湿邪黏滞,常病脘腹下肢;痰则随气上下,无处不到;浊邪氤氲,常犯脑腑清窍;至于瘀血停着,闭阻经隧,则影响机体功能;火邪攻窜,每易逼血灼阴,而毒之为病,或由外感,或从内生,多有起病急、病情重、痼结难愈、后果严重的特点,且多与他邪相兼,如火毒、湿毒、水毒、瘀毒等。流行性出血热就常为热毒、瘀毒、水毒等错杂并见,慢性乙型肝炎即常因湿热、瘀毒交结为患,故在治疗上应重视其特性,不能泛泛而论。虽曰治毒以解毒为先,但对不同病变毒邪必须治以相应的解毒方法。周老曾治一经病理活检确诊的巨骨细胞瘤女性患者,行“右小腿中段截肢”,术后又见广泛转移,全身关节疼痛,两侧颈部肿块累累,大者似鸽蛋,小者如蚕豆,高热起伏,汗出热降,午后复起,持续2个月,形瘦骨立,严重贫血。用清热解毒、化痰消瘀法(鳖血炒柴胡、炙鳖甲、秦艽、青蒿、生地、炮山甲、土茯苓、广地龙、露蜂房、僵蚕、猫爪草、漏芦、山慈菇等)服药后体温递降至正常,三月余肿块基本消失,随访10余年仍健在。
临床对多种病理因素错杂同病者,必须注意抓住主要矛盾方面,痰瘀相兼者,应分析因痰致瘀,还是因瘀停痰,探求其形成原因,以确定直接治痰治瘀的主次,或是间接地调整脏腑功能,通过治痰之本、治瘀之因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