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周仲瑛辨治疑难病证方略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案2

李某,男,34岁。1984年11月20日入院。4天前突起畏寒、发热(体温最高时达39.8℃)、头痛、眼眶痛、腰痛、周身骨节酸痛,神疲乏力,口干口渴,恶心呕吐频作,食欲不振,腹胀腹痛,大便2日未解,诊断为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而收治入院。体检:体温39.2℃,呼吸24次/分,血压135/90mmHg(18/12kPa),神志清,精神萎靡,面色潮红,球结膜充血水肿,“V”字胸,口腔黏膜及腋下出血点密集,两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96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肝脾未触及,全腹压痛明显,肾区有触痛、叩击痛(+),四肢无浮肿,神经系统阴性。舌质红绛、苔黄干燥,脉细滑数。血常规:血红蛋白120g/L,白细胞计数10.5×10 9/L,中性粒细胞0.73,淋巴细胞0.27(异淋巴细胞0.03),血小板计数60×10 9/L。
证属气营同病,热毒炽盛,阳明腑实,阴液耗损;治予清气泄热,凉营解毒;药用大青叶、金银花、白茅根各30g,生石膏50g,知母、赤芍各15g,生大黄(后下)10g,日1剂。药后2小时身出微汗,体温开始下降,解稀便3次,26小时后体温降至正常,服药5剂,恶心呕吐消失,食欲渐增,尚有口干口渴,尿量增多,继以养阴清余热之剂调治。1周后诸症均除。复查血白细胞计数7.2×10 9/L,中性粒细胞0.68,淋巴细胞0.32,血小板计数12O×10 9/L,12月5日痊愈出院。
按语:以上两则病案一为流行性乙型脑炎重型极期、一为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但俱属中医外感高热范畴(病毒感染性高热重症)。周仲瑛教授按照“异病同治”原则,应用清气凉营剂治疗均获得较满意疗效,提示清气凉营法在治疗病毒感染性高热中的重要作用。临床研究表明,清气凉营剂具有明显退热和解毒作用。其降温特点为身热渐降,少量出汗,无反跳现象,用口服液多见大便日行2~3次,便后自觉畅快,研究还认为“清气凉营注射液”和“清瘟口服液”通过不同途径而降温:前者邪从表解,热随汗降;后者邪从下泄,热随利减。其降温效果不属对症效应,而是由于药物的解毒作用,在早期抑制了病毒,从而减轻病毒对机体的损害,故临证必须早期应用,才能迅速阻止其病理演变。

(陈四清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