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为民急难病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 中医脑病学说理论与实践的新思路

在传统的中医理论中“脑”及“脑病学说”存在着明显的先天不足。中医脑病作为独立的学科直到近代才得以形成和发展,这得益于实践与理论的结合、继承和创新。中医的“脑”长期以来未被临床医家所重视,在《内经》中被列入“奇恒之府”,肾中所藏之精化生脑髓,如《素问·逆调论》所曰:“肾不生则髓不能满”,肾中精气实,则髓海满。因此,肾中所藏的五脏六腑之精,是脑髓化生的源泉。《素问·五脏生成》曰:“诸髓者皆属于脑”,“精汁之清者,化而为髓,由脊骨上行入脑”,故有“脑为髓海”之说。《素问·逆调论》云:“肾不生则髓不能满”。但脑髓满亏与否,会产生何种症状,何种疾病,却未详细阐述,它的很多功能被“心”所取代。直到明清以后,脑的生理和病理功能才得以从五脏中区分,如,金正希《尚志堂文集·见闻录》说“人之记性皆在脑中,小儿善忘者,脑未满也;老人健忘者,脑渐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