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技术(第3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监测方式

一、统计学分布

就统计学而言,国外多采用非正态分布统计方法,所用统计参数多为百分位数,例如中位数、四分位间距、95%与5%位数TAT等。国内大多数医院在统计时多采用TAT平均值。美国Valenstein教授对TAT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其分布为非高斯曲线。因此,用非正态分布的统计参数来描述TAT更为合适,例如中位数等。

二、监测方式

主要有两种形式:监测TAT值,或监测离群值发生率。后者需要先设定TAT目标值。
(一) TAT目标值的设定
临床和实验室的TAT目标值存在差异,而且各个实验室间的TAT也各不相同。国内大部分医院则将60分钟作为TAT目标值,这与我国卫生部所颁发的文件中的规定有一定联系和差异。《综合医院评价标准实施细则》中对检验结果的报告及时性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其中提到:血、尿、便常规检验、心电图、影像常规检查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生化、凝血、免疫等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6小时,细菌学等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4天。TAT目标值的设定应该根据卫生部文件中对急诊TAT的规定,结合其所在医院的实际情况,例如标本量、实验室人员技能、信息系统完善情况等影响因素,并与临床积极沟通来制定出一个合理的TAT目标值。
(二)离群值监测
设定好TAT目标值之后,实验室可以采用离群值作为监测TAT的重要指标。离群值的定义为:超过TAT目标值的结果。与直接采用TAT中位数或平均值相比,采用离群值发生率监测TAT可以提供一些新的信息,例如检验类型和TAT延误原因等。因此,临床实验室应同时采用中位数和离群值发生率来监测TAT,这样才能更加全面地衡量及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