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部影像学:眼科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眼部影像学检查方法

一、X线检查

(一)X线平片
1.眼眶正位片
为眼眶X线检查的常规体位。主要用于显示眼眶的外形、大小、眶骨骨质改变、眼眶骨折、不透X线的眼球和眼眶内异物、某些先天性畸形和少数有钙化的肿物等。
2.眼眶侧位片
需结合眼眶正位片,主要观察不透X线异物,其次可观察蝶鞍的改变和蝶窦的病变。
3.眼球异物定位
用于眼眶和眼球内不透X线异物的定位,目前常用的有两种方法:一是巴尔金扣圈法,二是缝圈法。
(1)巴尔金(Балтин)扣圈法:
扣好圈后调整圈上分别位于3、6、9、12时处角膜缘上的四个铅点,使6~12时两铅点连线与头部中线平行,3~9时连线与两侧瞳孔连线平行;正、侧位中心线均对准上述两连线的交点。侧位像上四个铅点投影应排列在一条直线上,3时、9时两个铅点应重叠为一个。焦点胶片距离按测量用眼球图的放大比例而定。
(2)缝圈法:
在患眼角膜缘上缝合一个与角膜缘直径相同的金属环作为角膜缘的定位标记,环的缺口位于4时处,中心线对准金属圈的圆心摄正侧位片。
目前由于计算机体层成像(CT)广泛应用,眼眶X线检查已很少应用,基本被CT所取代。
(二)泪囊泪道造影
使用碘油使泪囊及鼻泪管显影。拍摄眼眶正侧位,观察泪囊及鼻泪管形态。主要用于了解泪囊的形态和大小、泪道是否梗阻以及梗阻的程度和部位。
(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通过颈动脉造影观察头颈部血管异常。主要用于颈动脉海绵窦瘘、硬脑膜海绵窦瘘、眼眶动静脉畸形和动静脉瘘以及眼动脉的动脉瘤等的诊断和血管内治疗。

二、计算机体层成像

(一)计算机体层成像(CT)检查技术
1.非螺旋方式扫描
眼眶CT检查需要同时进行横断面和直接冠状面扫描。横断面扫描一般取仰卧位,扫描基线为听眶下线(外耳孔到眼眶下缘连线)。冠状面扫描可取仰卧位也可取俯卧位,一般取仰卧位,扫描基线为硬腭的垂直线。扫描参数:眼眶扫描一般选用层厚2mm,层距2~5mm,疑眼球或眼眶异物时层间距小于或等于层厚;眼眶CT包括骨算法重建和软组织算法重建,骨窗窗宽采用3000~4000HU,窗位500~700HU,软组织窗窗宽采用300~400HU,窗位40~50HU。眼球及眼眶软组织病变一般使用软组织窗。增强扫描:眼眶软组织肿块或脉管性病变需要行增强扫描确定病变范围及鉴别诊断。
视神经管CT检查横断面扫描基线为鼻骨尖至后床突上缘连线的平行线,冠状面扫描基线为硬腭的垂直线。扫描参数:视神经管扫描一般选用层厚1~2mm,间距1~2mm,骨算法重建加边缘强化效应,骨窗窗宽采用3000~4000HU,窗位500~700HU。
2.螺旋方式扫描
近年发展的多排螺旋CT采用容积数据采集,能够重建较高质量的三维眼眶骨性结构,能更准确地对眼眶骨折进行空间定位和确定骨折范围,并能在此三维结构上进行模拟手术,制定最佳手术方案。推荐4排或以上的多排螺旋CT采用此方式扫描。
源图像数据采集采用横断面扫描,采集层厚≤1.25mm,螺距≤1.5。源图像的横断面重建参数:基线为听眶下线,重建层厚等于采集层厚,层间距小于层厚50%,骨算法重建和软组织算法重建。
多平面重组(MPR)方法:横断面重组基线为听眶下线,冠状面重组基线为硬腭的垂直线,斜矢状面的重组基线平行于视神经。层厚≤2mm,间距2~5mm,疑眼眶或眼球异物时可适当增加层厚,无间距重建。骨算法重建和软组织算法重建,骨窗窗宽采用3000~4000HU,窗位500~700HU,软组织窗窗宽采用300~400HU,窗位40~50HU。
视神经管各断面重组图像方法:横断面重组基线为鼻骨尖至后床突上缘连线的平行线,冠状面为听眶下线的垂直线,斜矢状面的重组基线平行于视神经。层厚1mm,间距1mm,骨算法重建,骨窗窗宽采用3000~4000HU,窗位500~700HU。
三维图像的重建:利用表面阴影显示(surface shadow display,SSD)法对图像进行切割,去除表面的一些结构,从不同角度观察病变;利用容积再现技术(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VRT)观察所需结构的整体情况。
3.增强扫描
对眶内软组织病变或脉管性病变一般推荐行MRI增强扫描,如无MRI设备或存在禁忌证可行CT增强扫描,推荐使用高压注射器和非离子型碘对比剂,静脉注射流率2~5ml/s,根据病变情况确定延迟时间,软组织算法重建图像。
4.MS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
静脉注射碘对比剂后,在靶血管显影期进行CT扫描获得血管显影的容积数据,通过图像后处理获得二维或三维血管图像。动脉成像主要用于观察有无颈动脉海绵窦瘘及引起复视或眼球运动障碍的动脉瘤,借助CTA可观察血管形态、查找漏口位置,还可全面了解脑部血管供血及代偿情况。静脉成像主要观察静脉窦血栓。
推荐16排以上多排螺旋CT扫描仪使用。源图像数据采集采用横断面扫描,电压≥120kV,电流≥200mA采集层厚≤1mm,螺距≤1。对比剂浓度为35gI/100ml或37gI/100ml,剂量为70~90ml,团注注射流率为3~5ml/s。重建基线为听眶下线,层间距小于层厚50%,重建层厚等于采集层厚,视野(FOV)为10~14cm,矩阵≥512 × 512,采用软组织算法重建。对源图像采用最大强度投影(MIP)及VR或SSD三维重建技术获得动脉或静脉窦的二维或三维图像。强调对源图像连续观察以避免遗漏小病灶。
(二)CT在眼部病变的临床应用及其优缺点
CT应用于眼部大大增加了眼部病变的诊断范围和准确率。CT可准确地显示眼眶骨折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以及不同种类的异物,到目前为止,CT是诊断眼眶骨折和眶(球)内异物的最佳检查方法,定位准确。CT能够显示眼球和眼眶软组织病变的范围、位置和内部结构,尤其是能很好地显示病变内的钙化以及累及眶骨的改变。钙化是诊断某些病变如视网膜母细胞瘤的重要依据,因此,CT是诊断这些病变的最佳方法。但CT密度分辨率较MRI差,对软组织病变的显示不如MRI。

三、磁共振成像

(一)磁共振成像技术
线圈选择头部线圈或眼表面线圈。眼眶病变或颅眶沟通病变应采用头部线圈,可以很好地显示球后、眶尖、管内段视神经以及颅内海绵窦、视交叉的病变。表面线圈一般使用3英寸的眼表面线圈,其信噪比较高,用于显示眼球病变,可以提高空间分辨率,但是与头部线圈相比,表面线圈扫描野较小,近线圈的结构信号高,对于球后深部病变显示能力有限;对眼球运动比较敏感,容易产生较明显的运动伪影使用表面线圈常需要薄层扫描,可减少T 2信息的获取,T 2衰减较快的病变表现尤为明显,因此对于黑色素瘤采用头部线圈优于表面线圈,因为黑色素瘤由于含有黑色素,在T 2WI表现为低信号,具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参数:眼部MRI扫描一般采用横断面和冠状面,基线同CT扫描基线;视神经病变、眶顶、眶底以及视交叉病变须加扫斜矢状面,斜矢状面基线与视神经平行;对于每一例患者必须在病变显示较清楚的某一个断面同时进行T 1WI和T 2WI扫描,另外的断面可选择T 1WI或T 2WI。T 1WI∶TR = 350~500ms,TE = 15~20ms;T 2WI∶TR = 2000~4000ms,TE = 80~120ms。激励次数(NAQ或NEX)2~4次,矩阵256 × 256,FOV为16~20cm,层厚为3~5mm,层间隔为0~0.5mm。平扫发现球内或眶内病变时,可行增强MRI检查,了解病变供血情况,以提高病变检出率和诊断正确率。增强对比剂采用Gd-DTPA顺磁性对比剂,剂量为0.1mmol/kg,静脉注射。占位病变先行动态增强扫描获得时间-信号曲线,有助于判断病变良恶性,再行常规增强扫描。
由于眼眶内含有较多脂肪,使正常结构的边缘和病变的范围显示欠清,而且会产生化学位移伪影,因此,眼部MRI扫描常需要使用脂肪抑制技术,脂肪抑制技术有多种,但是目前常用以下两种,即短反转时间反转恢复序列(STIR)和频率选择预饱和法(化学饱和法)。STIR是一种最简单的脂肪抑制技术,其对脂肪信号的抑制,不是根据化学位移的情况而是基于弛豫时间的长短。反转恢复(IR)序列是先使用一个180°RF脉冲,使磁化向量从正Z轴方向反转到负Z轴方向,当中止脉冲时,磁化矢量又向着正Z轴方向恢复。在某一点上两个方向均无纵向磁化矢量,该点称之为零点(null point),所用时间为反转时间(TI)。如果选择的TI值恰好等于某一组织到达零点的时间,此时即使施加一个90°脉冲,也不能产生横向磁化,因此,该组织就会出现信号缺失。TI值因组织及场强而异,一般来说,相当于组织T 1的69%,而T 1又依赖于场强,场强高则T 1长。此外,TI值还取决于TR的长短。脂肪的TI非常短,场强为1.5T时,其TI为160~170ms;场强为0.5T时,其TI为90~120ms。由此可见,要抑制脂肪的信号,应根据不同场强的机型而选择不同的TI值。STIR抑制脂肪彻底,受磁场均匀性的影响较小,但有以下缺点:扫描时间长,图像信噪比差,特异性差,不仅抑制脂肪信号,而且抑制TI值与脂肪组织相等或近似的组织的信号,不宜与Gd-DTPA增强合用,一般采用冠状面薄层,用于观察视神经及周围病变。化学饱和法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脂肪抑制技术,是在无梯度场的条件下,以窄频带脉冲优先激发脂肪(优先于水),并用附加的梯度场使脂肪信号相位分散,然后再开始使用所选择的脉冲序列。脂肪组织中氢质子的进动频率比水中质子要低,称之为化学位移。可以利用这一特性来选择适当的发射频率优先激发脂肪,进而使其抑制,此脂肪抑制技术与SE序列合用比较容易,常用于增强后扫描。
MR血管造影(MRA)是利用血管内快速流动的血液产生流空效应对血管显影,而无需对比剂。在眼部主要用于显示引起复视或眼球运动障碍的动脉瘤、颈动脉海绵窦瘘等,可行眼部及颅底的MRA,观察颈内动脉及其分支、眼上静脉及海绵窦的变化。
(二)MRI在眼眶检查中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应证:球内及眶内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球壁病变、眼部炎性病变、眼外肌病变、视神经病变、外伤及非金属异物、神经眼科疾病等。
禁忌证:装有心脏起搏器、球内金属异物、动脉瘤夹闭术后、幽闭恐惧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