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暴露与失望
羞耻感范式3:非自愿的暴露
·你在公共场合力图低调地释放肠胃里的胀气,却不小心放了一个响屁。
·在夜晚的聚会后回家,照镜子时发现自己从吃饭的时候起,牙缝里塞着一截菠菜。
·在工作时,你发现自己的生理期提前来了,你没做好准备,弄脏了自己的衣服。
·你在朋友家上厕所,留下了很臭的气味,却找不到空气清新剂或火柴,而在你出门的时候,有人正等在门口。
·你在吃饭的时候讲话,却不小心把食物残渣喷到了某人的胳膊上。
我们多数人都有过尴尬的体验。人人都想在公共场合给人留下好印象,可一旦我们没能留下好印象,突然以不良的姿态暴露于众目睽睽之下,或者某些私人的事情无意间遭到了公开,我们都会有羞耻感。“如果某人没有做好被暴露的准备,那么羞耻感通常会与这种被暴露的感觉有关。”布鲁切克写道。
我们生理上的羞耻反应是很明显的:我们面颊发热、发红,移开自己的视线,或闭上双眼,希望自己赶快消失,即便只消失几秒钟。
在上文的例子中,那种“非自愿的暴露”来自身体的功能。西方文明发展出了一套规则,我们称之为“礼貌”或“礼仪”。这些规则鼓励人们在一定程度上隐藏自身的动物性本能。排泄身体废物的活动应该在私下进行,性行为也一样。在土耳其、印度或沙特阿拉伯,饭后打嗝被视为对主人的赞美;在西方社会,人们会将其看作无礼行为。在公共场合放屁时,小孩子经常被自己的举动逗得哈哈大笑,而大多数成年人会为此感到尴尬。
所有的社会文化都会利用羞耻感(或感到羞耻的危险)来维护自身的礼仪准则,尽管不同的社会文化所认为的值得羞耻的行为是不同的。在任意社会文化中,羞耻感这种“软件”所针对的具体行为会随着时间而改变。一代人的谦逊质朴和沉默寡言,可能在下一代人眼中就是迂腐古板。尽管在公共场合放屁不像在过去那么让人羞愧难当,但当今大多数人仍会因此感到尴尬。如果有陌生人在自己的性爱过程中闯入卧室,大多数人都会感到很丢脸。
在2005年,我在当地的精神分析学院参加了一个聚会,聚会的主题是纪念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Interpretation of Dreams)出版已有百余年。受邀前来的客人被要求穿上奇装异服,其装扮要代表自己最喜欢或意义最重大的梦境。我的一位同事发现了一位陌生的女人,她从卫生间里出来,裙子后面黏着一条长长的卫生纸,拖在她的身后。我的这位同事忍不住为她害臊,于是赶忙上前去提醒这位女士。对方却微微一笑,感谢了同事的善意,说:“这就是我的梦。”
在我多年的实践工作中,我听过许多来访者给我讲他们充满羞耻感的梦,比如梦到自己在公共场所一丝不挂。当我们视为隐私的身体意外地暴露于众目睽睽之下时,我们经常会感到羞耻。许多中年男人都曾回想起那些生动的细节:几十年前,高中时的自己在回家的公交车上,裤裆因勃起的生殖器而膨胀不已,这令自己羞愧难当。
在我职业生涯的后期,我才了解到,心理治疗通常会涉及这种“非自愿的暴露”。在治疗中,治疗师会对来访者的无意识反应做出解释,也就是说,将来访者无意中说的话反馈给他。这通常会引发来访者的羞耻感,而他之前并未意识到这种羞耻感。林德写道,在心理治疗中,“羞耻感不仅将自己暴露在另一个人面前,而且也将某些未被承认的部分自我暴露于自己面前,而那些自我部分的存在,是来访者不愿承认的”。
当我们犯错的时候,当我们无意之中在公共场合做出或者说出某事的时候,或者当我们与周围的人相比明显不足的时候,我们有时会产生这种非自愿的、意料之外的暴露感。
·在和大伙儿聊天的时候,你用了一个看到过但从未说出口的词,可是后来当另一个人说到这个词的时候,你意识到自己可能把那个词的读音念错了。
·你为某个聚会盛装打扮,到场才发现大家的穿着都很随意。
·你在拥挤的人行道上走着,却不小心被路上的裂缝绊了一跤,差点在众目睽睽之下跪倒在地。
·他人询问你对时事的看法时,你向朋友们承认,自己对他们聊的东西一无所知。
·在员工会议上,老板对你点名批评。
·你把某人的名字叫错了,而这个人纠正了你。
如果我们不愿公开的个人信息变得尽人皆知,那么我们会感到“非自愿的暴露”带来的羞耻感。如果你遇到如下情况,可能会体验到羞耻感家族中的某种情绪:你听说你的孩子有毒瘾问题,并且已经住进戒毒康复中心;你听说自己的配偶对你不忠;你听说公司正在裁员,而你即将失业。因为我们是社会性动物,归属于社群之中,所以我们非常在意自己的声誉和形象。
这种突然的、非自愿的暴露总是会引发羞耻感家族中的某种情绪,不管我们怎样称呼它。这种情绪可能很轻微,也可能很强烈。这种情绪可能源自一个让我们后悔的单纯的错误,我们很快就将其抛诸脑后,或者在好几个小时内挥之不去,让我们不断地回想起那个痛苦的情境。
羞耻感词汇
我感到自己:
·很尴尬
·很害羞、很拘束
·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
·很滑稽
·像个蠢货、傻瓜、混蛋
·很窘迫
·成了大家的笑柄
·很愚蠢、很无知
·很难堪、很无能、很笨拙
羞耻感范式4:落空的期待
假如你为某次考试努力复习,觉得自己肯定能考出好成绩,最后却发现自己得分平平,你可能会感到非常失望、尴尬、懊恼,尤其是当你事前跟同学说“这次考试只是小菜一碟”时。“落空的期待可能会让人感到羞耻,”林德发现,“期待越高,羞耻感就越强烈。”如果你能考到高分,大家会对你的成功艳羡不已,你就会感到自豪、受人欢迎,而现在你可能不想让朋友知道自己的真实分数。你可能更愿意保密,因为这个分数已经变成羞耻感的来源。
只要我们给自己设置目标,我们都会为潜在的羞耻感打开方便之门。我们之中每年有数百万人立下“新年计划”(要戒烟、减肥或去健身房),而我们年年都未能兑现自己的承诺。当我们失败时,当我们贪吃冰激凌或多买一包香烟的时候,我们通常会感到内疚,感到自己很糟糕。有时我们会感到深深的自我厌恶。新年计划代表了一种我们常常未能实现的期待。
假设公司里有个职位正在公开竞聘,你提交了申请。虽然你满怀希望,但最终未能如愿,你也可能会因期待落空而感到失望。竞选公职失败会引发羞耻感,在竞技体育赛场上落败也一样。尽管社会看似非常看重超越自我、取得个人最好成绩,也褒奖人们付出的努力,但我们大多数人都会在未能达成自己设立的目标时,体验到羞耻感家族中的情绪。我们通常会将其称作“失望”或“悔恨”。
不论何时,只要我们行事愧对自己或我们所敬重之人的标准或价值观,我们就会感到这种期待落空的羞耻感。我们对自己的期待和我们的实际行为之间的落差可能会导致痛苦的失望感。“要让自己感到羞耻,我必须把自己的行为与某些标准做比较,不论这种标准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迈克尔·刘易斯解释道,“面对未达标的失败,我会感到羞耻。”
只要我们在与他人的比较中相形见绌,我们就会认为自己未能符合某种标准,这会产生一种痛苦的失望,从而导致羞耻感和嫉妒。通过选择我们的榜样,并努力效仿他们,我们建立起了一种标准,即我们想要成为榜样那样的人,达到这种标准能为我们带来自豪感。然而,如果我们把这些榜样想得太过理想,如果我们期待自己应当像想象中的他们一样完美,那么我们就会不可避免地感到失望,并体验到有害的羞耻感(沉重的破坏性情绪)。
对自己保持合理的期待与心怀严苛、吹毛求疵和自我挫败的期待是不一样的。正如布琳·布朗所说:“羞耻感发出的是完美主义的声音。”将我们的核心价值观落实为合理的标准,让我们以此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能够帮助我们形成自豪感,以正直、善良的姿态生活。许多心理自助类图书都建议我们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来改善惩罚性的自我对话。有时这是一种恰当且有用的疗法,有时我们也需要了解这种期待落空的羞耻感,从中学习经验教训,也许我们能借此获得对自己的尊重。
当我们未能达成目标,或没能按照自己所尊崇的方式行事时,我们通常不喜欢谈论此事,也不喜欢与他人分享我们的失望。羞耻感通常驱使我们远离他人。相反,当我们事先计划、工作努力,并最终达成了目标时,我们就会想与他人分享我们来自成功的自豪感。目标的达成有助于增添我们的自我价值感:当我们最重要的人(或社群)认可我们,并与我们一同庆祝成功时,我们的自豪感会更为深刻。自豪和赞誉既不同于自我吹嘘和夸耀,也不同于对他人看法的过分看重。
所有形式的竞争都不可避免地与羞耻感有关:一旦有人摘得桂冠,实现自己的成功梦想,其他人就必然无法达成自己的目标。自恋领域的研究者简·腾格(Jean Twenge)和基斯·坎贝尔(Keith Campbell)在《自恋时代》(The Narcissism Epidemic)一书中指出,“自尊运动”曾尝试通过让每个人都变成赢家来消除竞争中的羞耻感。父母不断地赞美自己的孩子独一无二。在“关于我的一切”(All About Me)和“我很特别”(I Am Special)这类教育项目的推行下,孩子从老师那里强化了“我很特别”这类信息。我孩子的小学每年都会举办万圣节服装大赛,而每个孩子都会赢得一等奖。
我不是在说孩子(或者成年人)在竞争落败的时候应该有羞耻感,我是想说,他们在那种时候难免会有羞耻感——不是有害的、让人无力的、具有破坏性的羞耻感,而是涉及痛苦自我感受的羞耻感家族。这种羞耻感可能只是轻微的失望,很快就会过去,但也可能让我们好几周都打不起精神来。这种羞耻感可能会激励我们下次更加努力,也可能让我们心怀疑虑、故步自封,不再参与竞争。
我们生活在一个竞争激烈的世界里,不管我们有多希望事实并非如此。在我们的自由商业系统中,核心的理念就是同行争相以最低的价格尽快制造出最好的产品。有的公司能够成功,而其他的公司注定失败。在经营有方的公司里,工作绩效出众的员工会升职加薪,而其他员工则原地踏步。尽管不甚明显,竞争也影响了我们的社会关系。“不能比琼斯一家差”正描述了一种广泛的希望,即在社会经济地位上不能比邻居差,不然我们就成了失败者。
最有害、最自恋的竞争方式会把世界变成战场,交战双方是令人艳羡的赢家和毫无价值的输家。从自恋的视角看来,自尊是一场零和游戏:我通过贬低你让自己感觉更好。这就像跷跷板一样:我将你投入羞耻感的深渊才能获胜,同时害怕在你取得成就之时,我们的处境就会相互交换。我在本书的第二部分中会详细阐释:自恋性防御是抵御羞耻感的特殊面具,它会促使人通过羞辱他人来维持自己的自尊,逃避难以忍受的羞耻感。
对于那些失败的人来说,即使是健康的竞争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羞耻感,我们的社会形成了一些行为的规范或准则来减轻那种羞耻感。例如,体育精神意味着获胜者不应沾沾自喜、幸灾乐祸,或嘲弄自己的对手。即便我们的社会对获胜推崇备至,但我们也赞颂有尊严的失败。我们不喜欢输不起的人,而且我们会重塑失败的含义,将失败看作从“落空的期待”中学习的机会。
我们为什么某次未能成功?为了下次更进一步,我们能从自己的失败中学到什么?
对于失败或挫败带来的羞耻感,这种态度正是美国经济进步的核心精神,也是硅谷创业文化的重点。失败是成功的必经之路,唯一值得羞耻的事情是未能从失败中获得成长。在后面的章节里,我会在论述建立持续的自尊时运用这种视角:我相信在很多时候,羞耻感的体验为我们提供了成长和学习的机会,如果我们倾听羞耻感的忠告,它有时会告诉我们自己是谁,以及我们想要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个人成长的最大阻碍通常是我们不能容忍羞耻感,对它持有防御态度。
到目前为止,我用来说明这种羞耻感范式(落空的期待)的例子应该算是清晰易懂的。我想再举一个例子来结束这一节。第一眼看上去,这个例子可能令人有些困惑。这个例子来自艾伦·德詹尼丝(Ellen DeGeneres)的脱口秀。
如同许多喜剧演员一样,德詹尼丝会用滑稽的方式模仿我们熟悉的令人羞耻的经历。我们从她的表演中收获了很多乐趣,主要是因为我们在她扮演的角色身上看到了我们自己,并认同了那些角色的羞耻感。大家对这种羞耻感深有同感,又觉得这种羞耻感滑稽可笑(但不会让我们感到痛苦、远离他人),于是就都宽慰地笑了。
在她的一段著名的脱口秀表演中,德詹尼丝假装自己正在街道上行走,此时她远远地看见了自己的一个朋友。“哦,那不是南希吗?”她自言自语道。德詹尼丝眉开眼笑,热情地挥手,将自己见到朋友的喜悦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她大声地叫着南希的名字,竭力引起对方的注意。然后,她的表情突然变得无比僵硬:她发现那个人其实不是南希,而是一个长得很像南希的人。
德詹尼丝是个极具肢体表现力的喜剧演员,她在接下来的几秒钟之内生动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极度痛苦。她垂头丧气,目光低垂。她看上去苦不堪言,用尖厉、痛苦的声音自言自语,然后一路小跑地离开了现场。虽然德詹尼丝并未开口说话,但她的肢体语言表达了羞耻感的生理标志。
虽然我们大多数人都对这种体验感同身受,但为什么看错人会带来如此强烈的不适感,我们并不清楚。毕竟,看错人只不过是个很常见的错误。为什么那种错误会让我们痛苦到那种程度呢?
德詹尼丝的行为表明,只要我们公开地表达喜悦,期待得到同样的回应,但最终失望的时候,我们就会很不舒服。不论我们用什么词来称呼这种特定的不适感,它都属于羞耻感的情绪家族。这是一种“落空的期待”——虽然我们对快乐的人际联结心怀期许,但未能如愿。
羞耻感词汇
当你想要描述“落空的期待”引发的羞耻感时,你可能会感到:
·失望、伤心、泄气
·挫败、灰心
·沮丧
·垂头丧气、一蹶不振
或者,你会感到自己:
·不够好
·既懦弱,又没用
·笨拙、弱小,缺乏行动力
·无能、不称职
·像个失败者,一事无成
·很软弱、不自律,缺乏决断力
在下一章,我会讲述我们对快乐的人际联结的需求源自早期的生活经历,并阐释这种联结在自尊发展中的作用。然后,我会接着探索:在我们生命的第二年,所有形式的羞耻感如何不可避免地出现,以及羞耻感对于我们的自豪感、自我尊重、自我价值感有着怎样出人意料的作用。
[1] 火柴在点燃后可有效去除厕所内的臭味。——译者注
[2] Broucek,Shame and the Self,6.
[3] Gurstein,Repeal of Reticence.
[4] Lynd,On Shame and the Search for Identity,31.
[5] Ibid.,43–44.
[6] M.Lewis,Shame,the Exposed Self,29.
[7] Brown,I Thought It Was Just Me(but It Isn’t),xxi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