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古诗文130篇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41.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 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

正是河豚时。

【查阅词典】

①惠崇:宋代名僧,建阳(今福建建阳)人,能诗善画,特别擅长画鹅、鸭、鸬鹚和小景。 ②晚景:傍晚的景色。有的版本也把这首诗题为“惠崇春江晓景”或“书衮仪所藏惠崇画”,是诗人1085年于汴京(今河南开封)在惠崇一幅画作上所写的题画诗。 ③蒌蒿: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花淡黄,茎可食用。 ④芦芽:芦笋的嫩芽。 ⑤短:不长,形容刚长出来,很嫩。 ⑥河豚:一种味道鲜美的鱼,有毒,生活在海中,每年春天会逆流而上,到江河中来产卵,这时的鱼最为肥美,捕后经专门的加工可食用。 ⑦欲:将,快要。 ⑧上:指河豚逆流而上。

【领悟诗意】

茂密的竹林外面长出了几枝报春的桃花,春天江水回暖了,看,那些鸭子在水中嬉戏得多么快活!蒌蒿长满地,芦芽鲜又嫩,河豚也快要逆流而上回江河里来产卵啦!

【交流感悟】

诗人在有限的篇幅中展示了大量春的信息,以尽可能大的容量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万物欣欣向荣的景象:植物,有竹、桃、蒌蒿、芦笋;动物,有鸭、河豚。诗人还用精当的词语对这些生物的生机勃勃作了修饰,比如:桃花,就写它“三两枝”;芦芽,就写它“短”;河豚,就写它“欲上”。这些词语都扣准了春刚到来时,它们那“跃跃欲试”的生命活力。

更难得的是,诗人还展开充分的联想,写出了一些画面上没有的东西,让我们感受到了诗的意境,让我们由此及彼地驰骋了想象。比如江水回暖,诗人怎么知道?他是从画面中快活的鸭群推测,并赋予它们“先知”的意识的。比如“河豚欲上”,诗人怎么知道?他是从画面上的蒌蒿、芦芽联想到“河豚食蒿,芦则肥”的民谚而知的。于是,诗的容量就更大,形象就更生动了。

【拓展视野】

1.最后一句中的“上”,也有人认为是指“上市”,全句意思应为“正是河豚快要上市的时候”。你觉得呢?

2.读读古人对苏轼诗歌的评价,体会他在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凡古人所不到处,发明殆尽。(宋·蔡絛《蔡伯衲诗评》)

苏公诗无一字不佳者。(明·袁宏道《答梅客生开府》)

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清·叶燮《原诗》)

人所不能比喻者,东坡能比喻;人所不能形容者,东坡能形容。比喻之后,再用比喻,形容之后,再加形容。(清·施补华《岘佣说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