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三大国家战略”内涵的理论思考(1)
周敏凯 王玲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经济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但是面临国内经济增速调整、世界经济疲软引发全球贸易规则重构的挑战;而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牵制中国和平崛起,美国主导的TPP协议谈判,更使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阻力重重。面对这一复杂背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需要全面估计国际与国内的挑战与机遇的高瞻远瞩的战略思考,提出国内与国际发展一盘棋的顶层设计。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筹国内与国际两个大局,及时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战略思考,顶层设计了现时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方式,首先,通过国内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具体而言就是超越以往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新区的点状与碎片状的发展模式,创新以相对发达城市群为核心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发展方式;其次,进一步对外开放,以基础设施、交通建设为抓手,人民币国际化为助力,合作国家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与合作共赢为准则,以创新国际经贸交往方式,积极参与新一轮自由贸易规则的制定。具体而言就是,以基础设施协同建设为抓手,疏通碎片化的国内外经济贸易市场的联系,推动亚太与欧亚自由贸易区域建设。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顶层设计,以国内可持续发展战略系列与国际和平发展战略系列为两大支柱,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等三大国家战略为轴心,贯穿国内全面协同发展与国内外发展一盘棋的顶层设计理念,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实现“中国梦”擘画了一幅充满希望的扎实、有效的宏伟蓝图。
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三大国家战略的顶层设计
(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战略构成与顶层设计理念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顶层设计,统筹国内可持续发展与国际和平发展两个大局,顶层设计两大战略系列:国内可持续发展战略系列与国际和平发展战略系列,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与“一带一路”三大国家战略为轴心。
国内可持续发展战略系列的顶层设计,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与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为轴心,可依托的战略系列主要有: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战略(简称“开发区战略”)、国家级新区战略(简称“新区战略”)、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战略与新型城镇化战略等。
国际和平发展战略系列的顶层设计,以“一带一路”倡议为轴心,可依托的战略系列主要有: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战略(简称“自贸区战略”)、亚太自贸区战略(FTAAP)、人民币国际化战略与新型大国关系战略等。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将三大战略为轴心的两大战略系列协同起来,形成相互支撑互动、相辅相成的一套相对完整的国家战略体系,展现了以实现“中国梦”为目标的全国发展与中外发展一盘棋的设计理念,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体系最完整,战略思维最全面、最亮丽的国家战略设计。
(二)三大国家战略的定位与相互关系
1.三大国家战略的定位、战略预期与一般特点
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顶层设计中,三大国家战略的战略定位、实施范围与战略预期清晰明白。
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战略定位是:国内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的轴心战略。主要预期是: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长江黄金水道支撑的内河经济带,中国东中西部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实现沿江流域五大城市群的协同合作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战略定位,也是国内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的轴心战略。主要预期是建成“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它通过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新路子,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2)
显然,这两个轴心战略的定位基本相同,战略目标也都是引领国内经济转型升级,而且都与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国际和平发展战略密切关联。
“一带一路”倡议的定位是:国际区域自由贸易区建设与积极参与新一轮国际自由贸易规则制定的轴心战略。它的战略预期是:通过国际区域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协调国内沿线各地区与国际沿线各国的经济贸易关系与中外经济贸易政策,创新国际贸易规则,由中国与沿线各国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自由贸易一体化架构,促进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与世界经济贸易自由化的新局面。
三大轴心战略尽管战略分工不尽相同,但是也存在一些共同特点:
第一,肩负共同使命。探索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转型升级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新动力与新模式,以及积极参与国际自由贸易规则的制定。
第二,战略重点相同。三大国家战略更关注经济发展结构的优化与经贸规则制度的全面协调与创新;而以往的国家发展战略一般注重地理空间的优化利用与开发。
第三,选择路径类同。从传统的“点”状发展方式,调整为由点连成的“线与面”的优化发展方式。国内发展方式创新表现为,从国家开发区、国家级新区的点状发展方式,调整为由相对发达城市群带动的更加宽广的城乡一体化的区域协同发展方式。国际方式创新表现为,从各国政府间、企业间双边经贸的碎片状联系形式创新为以开放包容、合作共赢战略指导下,各国基础设施建设与金融合作为主导,各国经贸制度相协调,各国政府、企业与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广袤的欧亚自由贸易区建设。
2.三大国家战略全面破题,引领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
2015年两会结束后,中央开始对三大国家战略全面破题。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简称“‘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4月中央召开长江经济带建设工作会议,审议2014年9月25日国务院颁布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文件;4月30日,中央又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
第一,京津冀协同发展与长江经济带建设,采取南、北地区两个经济最发达区域一体化建设同时并进的形式,合力推进全国东中西地区协同发展,引领中国经济全面转型升级,同时也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夯实了与国外市场合作互动的国内经贸核心区与枢纽城市的宽阔、坚实的基础。
第二,“一带一路”倡议将国内两大国家战略引领的经济发展空间,从国内进一步拓展到亚太、欧洲更加广阔的国际发展空间,设计了“从中国的空间布局到全世界空间的大布局”,为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开拓了更加开阔的国际发展空间,为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与世界经济贸易自由化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一带一路”倡议是十八大以来影响世界最重要的“中国的全球战略”,(3)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4.0版本。
随着三大战略全面破题,国家相关政策开始显现综合效应,我国东中西部区域之间的合纵连横已经开始,以点带线、由线到面,新的经济增长极、增长带和城市群正在不断涌现,沿海、沿江、沿边全方位对外开放新局面逐渐显现,国际与国内经济互联互通经脉开始打通。
二、两大国家战略与国内战略系列互动,引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一)两大国家战略与国内战略系列的互动关系
国内可持续发展战略系列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与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为轴心,两大轴心战略的实施需要与国内战略系列互动配合。
首先,“国家开发区”战略的互动配合。“国家开发区”战略是改革开放早期的制度创新,主要适应了20世纪80年代打破传统行政管理体制束缚,优化少数重要城市与地区的投资环境与经济结构,有利于引进外资与先进技术,并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供经验。这是一项有生命力的发展战略。截至2015年5月,国务院陆续批准全国219个基础设施完善、投资环境符合国际水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开发区”是两大区域一体化经济的重要支点与基础。
其次,“国家级新区”战略的互动配合。“国家级新区”战略是90年代新一轮开发开放和改革阶段提出的制度创新。它实行更加开放和优惠的政策,肩负各项制度改革与创新的探索工作,其目标是探索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之间的局部地区联动合作与新产业建设。截至2015年7月,国家建立了13个国家级示范新区。(4)“国家级新区”战略不但在经济贸易硬实力方面为国内两大国家战略提供支持,而且在自由贸易规则制度创新的软实力上提供战略支持。
如果将全国经济转型升级比喻成下一盘围棋,那么现有219个“国家开发区”可比作棋盘上的一般的“星位”或子,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蔚然缀联成夜空中的耀眼繁星;现有13个国家级新区可比作棋面上的关键子——“天元”星位,它们已长成夜空中的参、商、北斗等明星;而京津冀协同发展区与长江经济带则可比作囊括实子、气位与空域的两大块棋面,俨然如夜空中璀璨的银河,正在引领全国经济转型升级。
(二)两大国家战略引领全国新一轮可持续发展
国内两大轴心战略的实施,代表着中国最发达的东部地区都市群的率先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依托三地13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天津滨海新区为支点,形成面积达21.6万平方公里,人口达1.1亿的一体化经济带;(5)其中天津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城市之一。长江经济带战略依托沿江11个省市、108个国家开发区、3个国家级新区(上海浦东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与南京江北新区)为支点,形成面积达40万平方公里,人口达2亿多的5个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国内最大经济带。(6)
在最发达的东部地区都市群与一体化区域经济的建设中,全国经济转型升级就有了明晰的方向与强劲的动力。
首先,中部地区六省可以依靠与东部发达地区毗邻与经济联系密切的优势,发挥本地区50个开发区与1个国家级新区的功能,对接东部发达地区经济,承接它们的产业梯度转移,乘势崛起,同时可以带动西部地区发展。其次,西部地区12省、市、自治区也可以乘势依靠本地区47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与4个国家级新区的功能,借助东、西部地区发展的巨大动能,加快传统资源型产业向制造型产业的结构转型。新疆作为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枢纽省份,可以成为“一带一路”由国内市场向西部国际市场进军的桥头堡,经过的欧亚大陆桥建设也将为西部走出去提供交通便利的优势。第三,东北地区三省可以利用毗邻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势头,依靠本地区22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与1个国家级新区的功能,以及各地经济发展对重型制造业、现代农业等产业的需求增长,同时可以借助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重振“老工业巨人”的雄风。
三、“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战略系列互动,奠定和平崛起的国际基础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在国际战略系列的互动配合下,必将奠定中国和平崛起的国际环境条件。
(一)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战略,为“一带一路”倡议先行先试
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全球经济的区域一体化趋势加大,新一轮世界贸易规则正在酝酿。美国主导的封闭式的TPP与TTIP谈判,公开将中、印、俄等一大批新兴经济体排除于谈判桌外。为了积极参与新一轮国际经贸原则的制定,党的十七大就明确提出要“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十八大强调要“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提出要“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2014年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又强调,要“积极参与高标准自贸区建设”“加快与韩国、澳大利亚、海湾合作委员会等自贸区谈判进程”。
2013年12月4日,商务部新闻办公室召开“自贸区建设”专题新闻发布会。发言人姚坚在会上介绍,我国正在建设18个自贸区,涉及3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已签署12个自贸协定。2013年9月国内第一个自贸区挂牌,即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率先挂牌。2015年4月21日,广东、福建、天津三大自由贸易试验区同步挂牌,形成由南到北四大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格局。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战略的目标已经超越国内开发区、新区,它是要探索高标准的国际自由贸易规则,它主要采取国际通行的负面清单、权力清单与责任清单为主的“三单”管理模式。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首先是为进一步对外开放与“一带一路”倡议先行先试;其次,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雁阵模式中,扮演领头雁角色。以中国第一个自贸区上海自贸区为例,根据2015年4月20日国务院颁布的《进一步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的通知》要求,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要坚持“继续积极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探索不停步、深耕试验区”的制度创新方向,深化和完善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创新制度、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形成与国际投资与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创新体系,充分发挥金融贸易、先进制造、科技创新等重点功能承载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力争建设成为开放度最高的投资贸易便利、货币兑换自由、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园区。其次,上海试验区建设的经验与制度创新要求可复制,可推广。显然,上海自贸区建设的实践已经获得初步成功,它不但孵化了津、粤、闽三个国家自贸区,还承担了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领头雁角色。而天津自贸区、福建自贸区、广东自贸区分别扮演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闽台区域发展,粤、港、澳区域发展的领头雁角色。
(二)亚太自贸区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呼应,推动形成世界自由贸易新格局
在2010年横滨APEC会议发布的《横滨宣言》首次正式提出亚太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 of the Asia-Pacific,FTAAP)建设的倡议,“我们要求亚太经合组织采取具体措施,实现亚太自由贸易区”。2014年北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委托中国给大会提交了《亚太经合组织推动实现亚太自贸区路线图》,并获大会批准。2014年APEC会议《北京宣言》强调,建设亚太自贸区“已经得到了可以说是所有成员的一致支持”,成为APEC成员的一致愿望。
目前亚太地区有两个自贸区协议谈判在同时进行,一个是美国主导的TPP协议(跨太平洋地区经济贸易伙伴关系协定),另一个是东盟主导的RCEP协议(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如果说TPP协议中国没有被邀请,那么RCEP协议美国也没有被邀请。而中美两个世界上最大的贸易伙伴中任何一个没有参加,这样的亚太自贸区就不能算是完整意义上的自贸区。
FTAAP与TPP和RCEP不是竞争关系,而是繁荣共生的合作关系。FTAAP更具包容性,更加注重通过建设一体化的基础设施为区域内所有国家提供贸易上的便利往来。中国给北京APEC大会提交的《推动实现FTAAP路线图》主张,在APEC框架下促进TPP与RCEP的互动,由FTAAP整合TPP协议与RCEP协议,建立统一的亚太自贸区。因为,只有在FTAAP框架下,中美两国才可以共同参与新一轮自由贸易规制的制定,这是亚太地区国家的最佳选择。然而,FTAAP能否成功,关键也在于中美自贸区谈判能否顺利实现。要实现中美自贸区谈判成功,第一步就要看中美相互投资协议(BIT)谈判是否能够成功。
在中国积极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以及参与新一轮国际自由贸易规制制定的努力中,亚太自贸区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形成一对相互呼应的战略支柱。“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西进战略,它将活跃的中国经济圈与亚太经济圈、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连成一片,组合成欧亚自贸区;亚太自贸区战略是一个东向战略,它将亚太、澳洲、南北美洲连成一片,构成另一个自贸区。两者东西相互呼应,合力推进全球经济新秩序的建设,也给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全球宽广的空间。
(三)人民币国际化战略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金融保障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5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人民币国际化在资本项目可兑换、国际金融合作等方面已经取得重大进展:截至2015年5月末,中国人民银行已经与32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双边互换协议,在1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7)全球已有166家境外机构获准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81家境外机构获得RQFII试点资格;在中国香港、新加坡、伦敦、中国台湾等地的人民币离岸市场初具规模,离岸市场人民币存款已近2万亿元;中国港澳台地区、新加坡、伦敦、法兰克福、首尔、巴黎、卢森堡等地已经建立了人民币清算中心。(8)人民币已初具国际主要货币的计价、支付、投资、储备的功能。截至2014年末,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第五大支付货币、第六大交易货币及第七大储备货币,伴随人民币国际化的脚步,以人民币为主要融资手段的国际多边金融组织,诸如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上海合作组织银行等,正在建设与不断完善中。
人民币国际化能够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提供坚实的金融服务;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沿线国家(地区)会更加普遍使用人民币,必将扩大人民币的国际流通范围,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并最终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从而进一步削弱美元金融霸权的地位,改变现存的国际经济秩序。
但是,需要清醒估计人民币国际化伴随的风险,一旦国内资本市场扩大开放程度,中国政府金融监管能力、中国企业市场生存能力、各级政府廉洁自律程度与国家主权信用的可靠性都将遭遇拷问。因此,要对人民币国际化可能遭遇的挑战,以及对“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可能产生的影响有充分的估计。
(四)“一带一路”倡议擘画沿线国家合作共赢蓝图,奠定中国和平崛起国际基础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需要锻造两条基础设施与交通建设的自由贸易通道:一条是陆上的自由贸易通道,另一条是海上的自由贸易通道。这两条自由贸易通道的一端是充满活力的由中国经济引领的欣欣向荣的亚太经济圈;另一端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又涵盖了中东、北非、中亚、南亚广阔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它的实施将助推中国从“有世界影响的地区大国”转变为“综合性的世界大国”。
“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导原则是开放包容、合作共赢。它统筹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在充分发挥中国经济活力、巨大消费市场与中国制造业与资金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区域国家经济金融合作、基础设施与交通建设的协同发展,将沿线国家与地区的经济走廊、经济开发区与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衔接,从而将亚太、中东、北非、欧洲的自由贸易区域连成一片。“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设计既解决了众多发展中国家资金、技术不足与经济发展难以持续的问题、欧盟发达国家资金与技术优势无用武之地的困扰,也有助于解决中国产能过剩与资金过剩的问题,有助于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真正实现沿线国家与地区的经济贸易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目标。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国际经济贸易层面,它在国际关系层面,坚持了中国的“韬光养晦”外交理念,以西进战略避免了与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东移的摩擦对冲,“一带一路”倡议的成功实施,有可能把“美国的亚太”转化为“中国的周边”,奠定中国和平崛起的国际基础。
当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也会伴随一系列挑战,包括经济制度与政策、社会生活习俗、文化宗教信仰,以及大国地缘战略博弈等方面的挑战,需要综合利用经贸、金融、外交、社会、政治的多种优势条件,认真研究制定具体可行的对策,通过双边或多边协商,合力加以解决,对此应该充满自信。
综上所述,随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三大战略全面破题,以交通基建与人民币国际化为先行的实际操作开始提速,战略设计一盘棋的正效应开始显现,实现“中国梦”的蓝图已经清晰。事实将再一次证明:中国的和平崛起将是一个连上帝也阻挡不了的发展趋势,繁荣强大的中国给地区与世界将带来更多的机遇与福音。
(1) 本文刊发于《学习与探索》2015年第10期,第40-44页。
(2) 《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答记者问》,载《人民日报》2015年8月24日,第1版。
(3) 胡鞍钢:《经济地理革命与共赢主义时代》,载《光明日报》2015年7月16日,第7版。
(4) 《南京江北新区获批,中国已有13个国家级新区》,新华网,2015年7月17日。
(5) 《京津冀一体化提速,首都副中心争夺战打响》,http://news.Hexun.com/2014-04-14/163896909.Html.
(6) 《长江经济带布局五大城市群》,http://www.ccud.org.cn/2014-09-26/114346778.html.
(7) 郑杨:《上海要抓住人民币国际化机遇》,载《解放日报》2015年7月7日,第14版。
(8) 简容:《人民币国际化的路线图》,载《东方早报》2014年11月4日,B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