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克鲁格曼的其他经济理论
克鲁格曼除了在国际贸易新理论、战略性贸易政策和新经济地理学方面的贡献外,还在国际金融、汇率决定特别是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的预言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1.“三难困境”
克鲁格曼在1979年发表的《国际收支危机理论》一文中,提出了固定汇率、资本流动和收支平衡这三个目标在长期内能否同时实现的问题。克鲁格曼的分析表明,资本流动、汇率稳定和独立货币政策这三个目标中最多只能实现两个,这被称为“三难困境”。如果资本可以自由流动,要保持汇率稳定,就必须放弃国内货币政策的自主性。比如,一国在存在大量失业时,增加货币发行可以刺激经济。增发货币发行会使本国利率水平下降,本国资本为了寻求更高的收益率,可能会流向其他国家,国内投资减少,货币政策的作用难以发挥出来,破坏了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如果该国要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防止资本外流,就必须采用浮动汇率制,在增发本国货币,降低本国利率的同时,提高本币的汇率。这一“三难困境”就使得每个经济体只能在下述三种汇率体制中选择一种。(1)浮动汇率制。它允许资本自由流动,并且不要求决策者必须采取诸如提高利率的措施去捍卫汇率,从而使政府能够运用货币政策去实现其经济目标。然而,它却不可避免地要在币值波动方面付出代价。(2)固定汇率制。它在维持币值稳定和资本自由流动的同时牺牲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因为此时的利率必须成为维持汇率稳定的主要工具。(3)资本管制。它相对地调和了汇率稳定与货币政策独立性的矛盾,但是却不得不在资本自由流动方面有所放弃,并承担由此而来的其他一切代价。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下,一个国家要想维持货币政策独立,就必须实行浮动汇率制;而要维持固定汇率制,就不得不放弃货币政策独立性。这一“三难困境”的分析预示了金融危机发生的不可避免性。
2.汇率目标区理论
克鲁格曼在1991年发表了题为《目标区与汇率动态》的论文,提出了汇率目标区理论,分析了在目标区管理体制下汇率与基本经济变量的动态关系。克鲁格曼分析的基本出发点是,汇率与其他资产价格一样,既取决于现实经济中的一些基本变量,也受人们对汇率未来值预期的影响。该模型有四个基本的假定:一是货币政策是被动的,货币供给的改变仅仅是为了维护汇率目标区,除此以外货币供给维持不变;二是除货币供给量以外的决定汇率的变量服从布朗运动,其变动是不规则的、不可预期的;三是汇率目标区完全可信,市场参与者完全相信政府会努力维持汇率目标区,并使之保持不变;四是政府只有在汇率冲击目标区边界时才进行干预。在这些假定下,克鲁格曼认为,在目标区的中间,汇率向上变动和向下变动的可能性是相同的,从而汇率变化的预期值为零。如果汇率越接近目标区的上限,其向下变动而不是向上变动的可能性更大,从而汇率的预期变化为负。这一点会被理性的投资者认识到,从而可置信的目标区可以稳定汇率的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