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客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世界非遗埔寨烧火龙:一夜鱼龙舞

元宵在古代是怎样的?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写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那时的元宵,就是花火千树、鱼龙飞转、欢腾祥和,佳人在看灯的人海中,笑语盈盈。那时候的火,是真火、是明火,所以才会有“星如雨”,才会有“鱼龙舞”。

丰顺埔寨的烧火龙正是辛大才子笔下,流光溢彩、火树银花的华美世界。举世闻名的丰顺埔寨火龙历史悠久。据《丰顺县志》载,从乾隆六年(1741)开始,埔寨年年元宵烧火龙,世代相传。丰顺山水形胜,很多地名中包含“龙”,埔寨,就在一脉被称为“龙身岽”的山下。相传在远古之时,东海龙王的第21孙,名为“浊龙”,被父派到南粤莲花山脉,管辖赤岭(埔寨一带)。浊龙上任后胡作非为,龙王获悉,命小女清凤,佩上龙剑赶到埔寨,将其斩成四段,然后带龙头向父王禀报。其余三段变成现今埔寨的“龙身”岽、揭阳的“龙尾”、揭西(与埔寨交界处)的“龙颈”。埔寨先人把这个故事通过“烧火龙”的形式,作为闹元宵的活动,代代相传。

埔寨人把火龙擎在手中,随意翻折、嬉戏,体现了他们的勇力和智慧,也是吉祥和祈福的象征。擎龙的后生赤着上身,只穿一条运动短裤,倍显勇力和智慧;雄壮的龙,在舞弄中火花四绽,夜空中辉煌壮观。一条火龙由三四十个赤膊青年手擎,加上鼓乐手、龙虾、金鱼等人,整个队伍200多人。火龙由铁丝、竹料、纸等扎成,绘上鳞、角、爪,龙首至龙尾长达数十米,龙身安装烟花、爆竹、火箭多达数千枚,龙头、龙尾装的火药更数不胜数。

威仪堂堂的“火龙”,用竹篾做成龙的身体,再裱上白纸,涂上颜色,用硫黄、白硝、木炭制成火药,龙身装上吐珠、转花、大犁等各式烟花。火龙经过数代改进,从丈把长发展到现在30多米长,烟架发展到13架,高达15米。失传60多年的“禹门”被重新挖掘出来。

威仪堂堂(陈文想 摄影)

火龙向指定的地点出场,先是导引的锣鼓队、鳌、鲤、虾、绣球,最后才是火龙登场。

现龙在田,巨龙进入广场,两边有“火缆队”佐之,一边绕场,一边向观礼台点头致敬,绕场三次后点燃,嘴中吐出火珠。

龙行在野,全身放出奇丽光彩,千万道各色花火交织,万箭穿云,漫天辉煌,火龙壮观腾跃,惊心动魄。

飞龙在天,高大的龙头,眼珠光芒四射,气壮山河,神龙如从天降。

亢龙有悔,巨龙在勇士手中翻腾,或偃卧,或仰头,有一种毛润之写的,“缚住苍龙”的气势。

龙腾布雨,花火如星雨飘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一条龙从点火到烧尽,其间需绕场行走3圈,持续10分钟左右。龙头飞扬,目光巡视间火光四射,气壮山河,待一条龙烧尽后回笼,再引另一条龙出洞。

擎龙头,最了不起,出钱最多的才能擎龙头,擎了龙头,新年定会“大发龙运”。火星掉下来,就要烫几个“票”(客语中“泡”和“票”音一样),方显英雄本色。

游完火龙,开始“烧烟架”,象征一年生意红红火火。彩门燃烧到精彩之时,还会有龙、凤、大红灯、横额、对联等出现。燃放的时候,先来一个“老鼠绕梁”,由主席台点燃,飞速射中彩门上的导火索。霎时间,彩门大放异彩,龙凤呈祥,红灯、横额、对联,伴随五彩珠灯,徐徐降临,金光大字耀眼夺目。

这是一场集祈福、勇力、狂野、智慧、壮观、震撼于一体的视觉盛宴。每到元宵,远近的观众万人空巷,云集到埔寨观看火龙,可谓“万民同乐城不夜,银花溢彩景长春”。

(陈文想 摄影)

1998年,埔寨镇被广东省授予“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称号;2000年,埔寨镇获得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殊荣;2008年,遐迩闻名的“埔寨火龙”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享誉全世界。

元宵,到丰顺看美丽的火龙,不负元夕,不负花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