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外交:亲历者口述实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围住租界另寻新境

上海为国际通商口岸,租界林立,商业鼎盛。我们分析上海租界何以繁荣的原因,主要是得交通之利。盖当时上海租界(包括英、美的公共租界与法租界)东边濒临黄浦江,为中外大小船只的辐辏地,北面可达闸北车站,是沪宁路的起点,南边靠近沪杭甬路的起点,有此水陆两利,故能愈趋繁荣。租界一繁荣,每借机向外发展,以扩充地盘最常见的方法,即为越界筑路。当时租界南端为中国地带,商铺林立,无从侵入,惟有西面多田野墓地,地主因地价可随筑路后而增高,所以对越界筑路一事表示欢迎,甚至与之相互勾结,官厅本身对此也视若无睹,故越界筑路犹如雨后春笋般地猖獗。我们研究对策的结果,决定修筑一条连贯闸北和龙华的中山路,把所有在沪西越界所筑之路一齐切断而封锁,以限制其继续扩展。当时为打通中山路所遭遇之困难,如迁墓、拆屋、收地等,真是非常之多,但市政府终能以诚克服一切,因为市民也了解市政府当局并无从中牟取私利之图也。

切断租界以限制其发展,只是一种消极做法。在积极方面,我们有发展江湾新社区,以与租界相抗的构想。计划的重点,一是在江湾另辟虬江码头以阻断黄浦江的水运,一是将闸北总站迁至江湾,以削弱租界的地位,进而争取其繁荣。此种构想在黄、张第一、二任市长时即已孕育且逐步进行,但其实现则归功于张岳军、吴铁城两位后任的市长。

在上海,谈发展新社区,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主要原因是上海寸土寸金,地皮很贵,想觅取一块合适的地方并不简单;还有,上海市政府本身经费拮据,并无能力兴办这么一件大事业。但事在人为,为了大上海的建设,为了中国的利权,惟有克服万难,尽力而为。市府终于在江湾找到七千亩土地作为兴建新社区之所在,而以发行复兴公债作为发展新社区的基金。想不到,市政府此一新猷不但未遭遇江湾地主的反对,且获其热烈支持,市府公债也在两小时内被抢购一空,这是当年办上海市政的人值得骄傲与安慰之处。

按当时上海证券市场所流通的公债(包括市政府发行的复兴公债)分为甲、乙、丙、丁、戊等种,甲种票面一百元者,至多转卖约八十元,乙种约可卖七十六元至八十元,丙种约七十元左右,丁种在七十元以下,戊种则为六十余元,而上海市政府所发行的公债可售至一百零六元,比实际票面价值为高,可见其信用之佳和所受欢迎之甚!

由此可证,为政不难,只要用人一秉至公,事事开诚,一切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前提,则百姓无不乐于合作。为政之道,首在取信于民,一旦百姓悦服,则凡事功过半矣!国民政府时期,环顾全国各省,上海市的政绩之所以特别彰明显著者,与此新作风不无关系。由于江湾新社区的开辟,政府得在那里建造许多军事掩体,所以当八一三沪战一起,国军在敌人优势的空军与强大的火力不断轰炸下,能与地形平坦,无险可守的淞沪地区支持达三个月之久,盖有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