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话“狗”字打头的花草
汉语言文字博大精深,同一汉字在不同语境下,含义不仅相去甚远,甚至正好相反。以“狗”为例,作为人类豢养的宠物,在很多家庭,俨然已经成为可以与主人平起平坐,甚至有时还有单吃“小灶”的待遇。然而在汉语词汇中,凡与“狗”字搭配的,大多都带有贬义,俗语里诸如走狗、狗腿子、狗眼看人低、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等;成语里的狗仗人势、狗急跳墙、狗胆包天、狗血喷头等,可以列举更多。当然,“狗”字用之于花草名字,说不上褒贬。但这些以“狗”字打头的花草俗名,在某种程度上却反映了蕴藏于民间的智慧,认真咀嚼,甘之若饴,回味无穷。
狗尾草,古称莠,一种对农作物有很大危害的杂草。我原以为狗尾草是俗名,因为它的穗子像狗尾巴而得名。接触多了,才恍然大悟,狗尾草是这种植物正儿八经、响当当学名,为禾本科狗尾草属的一种。
依我所掌握的很浮浅的植物学知识来看,给植物命名,走了两个极端。一方面,如同野生鸟类名字一样,用的是生僻字,难写难认。比如蓼、藨等,如果不是专门搞植物研究的,不查字典,这些字都很难读的准确;另一方面,通俗起来,让你欢呼雀跃,狗尾草便是典型代表。
说起狗尾草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人类走出原始森林,不再茹毛饮血,食物中除了烧烤肉食外,谷物类也进入视野。随着人口不断增加,需要的食物量也越来越大。面对生存压力,人们开始了对杂草的驯化,使之成为人类可以栽培的作物品种,这也是人类农业的起源。从出土文物看,人类最早驯化成功的植物,就是由狗尾草驯化而来的谷子。两种植物,虽然走上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道路,谷子成为重要的农作物,备受人们青睐;而狗尾草却是对农作物有极大危害的杂草,必除之而后快。但它们同科同属的近亲身份是无法改变的,都属于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鸭跖草亚纲,禾本目,禾本科,狗尾草属。时至今日,谷子仍然保留着狗尾草的诸多基因。清代著名学者王念孙在《广雅疏正》中这样描述:“莠(狗尾草)与禾(谷子的原始称谓)绝相似,虽老农不辨。及其吐穗,则禾穗必屈而倒垂,莠穗不齐,可以识别。”这也是“良莠不齐”成语的出处。
盐碱荒难上土质含盐量稍低的地方,都适合狗尾草生长。见到它就会看到一大片,具有数量优势。小时候,狗尾草的一个绝佳用处就是可以编小兔子。用两根穗子做兔子耳朵,然后再用更多的穗子缠绕在做兔子耳朵下边的枝梗上。因为它的穗子上长满细细的绒毛,手巧的,做出来的小兔子,毛茸茸的,很有几分神似,成为孩子们呈现谁最心灵手巧的最好凭证。
红蓼/庞博 摄
狗尾巴花,因其穗子形状像狗尾而得其俗名,与狗尾草没有任何关系。它的学名叫红蓼,植物学分类为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原始花被亚纲,蓼目,蓼科,萹蓄属。多与芦苇伴生,河边、沟边、沼泽潮湿处多见。虽然是很常见,又很普通的植物,但它却有很多故事,因而披上了神秘的面纱。
因为年代不同,人们对草木花卉品种的爱好就有不同,这无需赘言。狗尾巴花是宋朝人的最爱,现在能查到古人吟咏狗尾巴花的诗词,以宋朝最多。但我觉得写得最好,也是我最喜欢的是宋末不太出名,以教书为生的黄庚写的《江村即事》:“ 极目江天一望赊,寒烟漠漠日西斜。十分秋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此情此景,让人叹为观止。晚秋时节,百花凋零,大自然黯然失色。而芦花、蓼花这些无人欣赏的花,却正逢其时,花开怒放,独占了无限秋光。色彩单一的晚秋,由于有了狗尾巴花,全没了肃杀之气。
读过《红楼梦》小说的,一定对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天伦乐宝玉呈才藻》描写元春省亲的情节留有印象,其中有一段表现元春、宝玉姐弟情深的细节。大观园中建有一个景点,宝玉将其命名为“汀蓼花溆”。元春不太喜欢,说道:“花溆二字便妥,何必汀蓼?”只留了“花溆”二字。但到了七十九回《薛文龙悔娶河东狮,贾迎春误嫁中山狼》,经历了抄检大观园、逐司棋、别迎春、悲晴雯等羞辱惊恐悲凄之事,贾宝玉心情低落,“看那岸上的蓼花苇叶,池内的翠荇香菱,也都觉摇摇落落,似有追忆故人之态,迥非素常逞妍斗色之可比。既领略得如此寥落凄惨之景,是以情不自禁,乃信口吟曰:池塘一夜秋风冷,吹散芰荷红玉影。蓼花菱叶不胜愁,重露繁霜压纤梗”。狗尾巴花竟成贾宝玉发泄失落情感的对象了。
更有传奇色彩的是,狗尾巴花科学价值的发现。1995年,俄罗斯生物学家梅格列特在科研中,意外地发现蓼的叶子中含有异常高的锌、铅、镉等金属。由此他大胆做了一次试验。在一些被锌、铅、镉之类金属污染过的土地上,种了大量的蓼。这些蓼长得非常茂盛,叶子又大又厚,在1公顷的土地上,一个季节就收获了大量的蓼。它将这些蓼草放入800 ℃的炉子里烧为灰烬,结果从中得到了大量的镉、铅和锌。这项技术已被部分国家采纳,通过种植狗尾巴花,既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重要的是可以回收有害重金属,意义更为深远。
狗尾草/李克东 摄
狗尾巴花还有一个更励志的故事。东汉史学家赵晔,在他的《吴越春秋》里记述了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越王念复吴仇,非一旦也,苦身劳心,夜以接日。目卧则攻之以蓼,足寒则渍之以水,冬常抱冰,夏还握火,愁心苦志,悬胆于户,出入尝之,不绝于口。”古时,狗尾巴花与葱、蒜、韭、芥,并称“五辛”。有人考证,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中的“薪”,不是一般的柴草,而是狗尾巴花。“目卧则攻之以蓼薪”,是说勾践在疲倦困乏要合眼的时候,会用狗尾巴花的辣,来刺激一下眼睛,使之清醒。勾践用这种方式,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懈怠,终于报了国恨家仇。
狗蛋子草,极常见的有害杂草,特别是以水稻种植为主的稻作区,因其生命力极强,所以它的危害甚于任何一种杂草。很普通的一种杂草,却有一个很深奥的学名,也叫做扁秆荆三棱,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学分类为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莎草目,莎草科,藨草亚科,三棱草属。它的危害性,是难以斩草除根。因为它的繁殖很另类,除种子外,地下块茎最厉害。据统计,在连作的稻田中,由种子形成的实生苗仅占2%左右,而98%是由块茎形成的再生苗。它的再生能力简直无与伦比。它的茎呈球状,有3~5节,春季当环境适宜时,顶端逐渐膨大,形成椭圆形的块茎,呈紫色。剥去外皮,肉质白色,甜甜的,有栗子的味道,我们当地人称之为“土栗子”,但适口性差,吃在嘴里,有木渣子感,还有一股土腥味。
狗蛋子草,名字低俗了些,但由于这种植物生命力极强,只要有水的地方就能见到它。起这么个不雅的俗名,可能就是因为它生命力太强的缘故,就像农村给自己的孩子起名大秃子、二蛋子、狗剩子一个道理,名俗好养活。这种草也是,适应能力极强。
狗蛋子草有两大特性,一是前文已经述及,长在地下的根茎,可以食用。另一个特点是打柴草的都不喜欢它,因为它的茎是空的,所以做柴草不经烧,看上去一大堆,但烧起来光出灰不起火。
狗奶,是本地土名,它有一个非常高大上的学名,叫作龙葵,为一年生草本茄科茄属植物。为什么给它起这么个俗名,百思不得其解,其形其状其用途,似乎都与“狗”相去甚远。狗奶的果实,先是青绿,继而黄,秋后成熟后会变得黑紫,形状圆形,里边一股奶,如同枸杞,又有很多籽,甜甜的味道。从这个角度称作“奶”,勉强说得通,但为什么要加一个“狗”字呢?民间的一种解释似乎有点道理:牛奶、羊奶,人可以喝,谁喝过狗奶。这种果实可以尝鲜,吃多了有毒。以此告诫孩子们,这是一种有毒植物,起这么个名字是一种心理暗示。不要多吃,否则中毒,这也算是一种民间智慧吧。如同野生鸟类中的燕子,什么鸟都可以上餐桌,唯独离人类最近的燕子没人吃,因为大人会警告孩子们,捅燕子窝会瞎眼,更甭说把它当成美味菜肴了。都知道这种说法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但心理的暗示作用不容小觑。狗奶的名字也应该有这种意义吧?
李庆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