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终不背德
回到幽州后,公孙瓒击败袁绍部将崔巨业,乘胜南下,追至平原,与田楷会合。为了争夺青州,公孙瓒为田楷增兵数万,派田楷与刘备攻略齐地,战事持续一年多,士卒疲惫,百姓流离,钱粮耗尽,野无青草。赵云对公孙瓒渐渐失去信心。
初平四年(193年)六月,袁绍联合吕布与黑山贼张燕、雁门乌桓在赵云的家乡常山大战十余日,双方伤亡惨重。或许受到战争波及,赵云的哥哥去世,赵云辞别公孙瓒回家料理丧事,刘备知道赵云不会再回来,依依不舍,赵云承诺终不背德。《云别传》:
云以兄丧,辞瓒暂归,先主知其不反,捉手而别,云辞曰:“终不背德也。”
如果说这时的赵云还对公孙瓒抱有一丝希望的话,那公孙瓒接下来的所作所为则让赵云彻底失望。
群雄讨董时,袁绍曾欲立刘虞为帝另立朝廷,刘虞固辞不受。公孙瓒为夺取幽州,诬陷刘虞篡逆,发兵攻打刘虞。刘虞为官清廉,深得民心,虽位列三公,但生性节俭,着布衣穿草鞋,一顿饭不吃两个肉菜。担任幽州牧期间,“务存宽政,劝督农植,开上谷胡市之利,通渔阳盐铁之饶,民悦年登,谷石三十。(《后汉书·刘虞传》)”初平四年(193年)冬,公孙瓒杀死刘虞,抢占幽州。曾任常山相的孙瑾与属官张逸、张瓒等人义愤填膺,到刘虞尸体旁痛哭,并大骂公孙瓒,公孙瓒知道后将他们杀死。冀、幽两州官民怨声载道,公孙瓒彻底失掉民心。
曹操绣像
远在青州的刘备也对公孙瓒十分失望。兴平元年(194年),曹操为报父仇攻打徐州,徐州牧陶谦向田楷和刘备求援。刘备借机脱离公孙瓒,前往徐州抵御曹操。曹操不久退兵。
兴平二年(195年),陶谦病故,在糜竺、陈登、孔融等人的支持下,刘备接任徐州牧,完成了从县令到州牧的跨级跳跃。
建安元年(196年),刘备与袁术交战,吕布趁机偷袭,刘备战败后向吕布投降,后投奔曹操。曹操厚待刘备,任刘备为豫州牧。
建安三年(198年),曹操与刘备进攻徐州,擒杀吕布。回到许都后,刘备被封为左将军,与曹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
建安四年(199年),刘备与曹操煮酒论英雄,曹操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刘备察觉曹操开始怀疑自己,借攻打袁术之机,夺取徐州。同年,袁绍大举进攻幽州,于易京攻破公孙瓒,公孙瓒杀死妻小后自焚。袁绍坐拥冀、青、幽、并四州,士卒超过十万。
建安五年(200年)春,曹操亲自东征刘备。刘备战败,逃往青州。当时的青州刺史是袁绍之子袁谭,刘备担任平原相期间曾举荐袁谭为茂才。在袁谭的引荐下,刘备前往邺城投奔袁绍。
在邺城,刘备见到了他朝思暮想的一个人:赵云。《云别传》:
先主就袁绍,云见于鄴。
此时的刘备,正处在人生的低谷。自己寄人篱下,关羽投降曹操。在刘备辉煌之际,赵云并没有锦上添花,如今刘备落魄,赵云雪中送炭。青州一别七年后,赵云履行了“终不背德”的诺言。
刘备与赵云常常“同床眠卧”,谋划未来。他们认为,“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的袁绍不足以成大事,曹操最终定会将其击败。于是,刘备派赵云暗中招募士卒,为日后离开袁绍积蓄力量。这个任务可不简单,初平四年(193年),孙策投奔舅舅吴景,利用吴景丹杨太守的身份,才募得数百人。《三国志·吴书·孙讨逆传》载:“策舅吴景,时为丹杨太守,策乃载母徙曲阿,与吕范、孙河俱就景,因缘召募得数百人。”
但是,赵云身处他人屋檐之下,仅凭一己之力,出色地完成了这个任务,《云别传》:
先主与云同床眠卧,密遣云合募得数百人,皆称刘左将军部曲,绍不能知。
有了这支队伍,刘备又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建安五年(200年)七月,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袁绍派刘备骚扰许都。关羽得到消息后回归刘备。曹操听从谋士郭嘉建议,置袁绍不顾,东征刘备,刘备被曹仁击败,返回邺城。袁绍派刘备率部前往汝南收编黄巾余党龚都,刘备借机离开袁绍。十月,曹操在官渡之战大败袁绍,袁绍仅带八百随从逃回河北。
建安六年(201年),刘备在汝南被曹操击败,前往荆州投奔刘表,赵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