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引“萌”文化入佛教传播
2015年,动画短片《贤二前传之宝藏传奇》问世,在漫画、动画的基础上,同年10月1日,龙泉寺和多家机器人、互联网公司联合制作了“能言善辩”的机器人“贤二机器僧”,其身高61厘米,两只眼睛可发光,胸前有一块触摸屏,以便回应问询者的问题,比如“你的父母是谁?”“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贤二”既能背诵长卷佛经,又能通过微信方式与人及时沟通。
“贤二机器僧”的动漫造型与机器人形象都很“萌”,具有可爱、单纯、矮小、机智、神情无辜等特点,让人在忍俊不禁的同时,还有一点亲近感。据悉,与“贤二机器僧”一同面世的,还有“贤二机器僧”微信公众号,这个使大众可以与“贤二机器僧”随时随处交流的网络平台,在服务大众的同时,更方便大众感受佛教文化、领悟佛教智慧。
2018年2月4日,智能机器人索菲亚做客央视《对话》栏目,索菲亚可谓机器人中的名人,第一个获得人类公民身份,曾客串各国综艺节目,还和明星摄制专辑MV,如今又传出进军时尚界。与索菲亚相比,“贤二机器僧”还是相当稚拙和低端的。但是,龙泉寺作为国内第一家推出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寺院,已经将佛教文化的传播方式推进人工智能的浪潮。2014年6月5日,日本软银集团发布了世界首款情感识别型私用机器人——Pepper。Pepper可以依据自主判断四处活动。不仅能和人对话,还能识别对方的情绪,开展自主学习。这款人形机器人,身高120厘米,和人类的7岁儿童差不多。[1]
日本作为机器人大国,一直处于世界机器人产业的前沿。“2011年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工业机器人销量中,日本在全球的市场份额中居首。同年,工业机器人的全球销量大增,其中日本依然占到总额的16.8%,紧随其后的是韩国,占15.4%,欧洲(除德国外)占14.6%,中国占13.6%。不过,该统计中日本2003年的份额曾高达38.8%,由此看来,日本的优势正连年递减。”[2]而且,日本学者神崎洋治在其撰写的《机器人浪潮》一书中,还详细介绍了日本的机器人,包括自动搬运机器人、双足步行人形机器人、索尼的机器宠物狗、看护机构的交流型机器人、丰田的生活助理机器人、超仿真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机器人的功能与结构,甚至出现了与云计算相结合的机器人。以前我们认为机器人只是机器而已,现在这些机器人虽然只是替代了人类的部分功能与职业,但是,随着无人驾驶汽车、无人飞机等技术的发展,机器人正渐渐向人类的功能逐渐靠近。机器人伦理,也在渐渐进入学术视野。在此潮流中,北京龙泉寺将机器人应用于佛教传播,应该讲,是顺应机器人剧增并且介入了社会生活的大潮。
再者,龙泉寺的机器人适应了大众文化中的“萌”文化。2005年,“萌え”获得日本流行语大奖,2006年,日本三省堂出版社将“萌え”正式收录进《大辞林》,将其定位为年轻人用语,表示对某种人或事物产生极为强烈而深刻的情感,这些情感包括喜爱、倾慕、执着、兴奋等,其对象既包括实物,也包括虚构的对象。[3]日本原始宗教“神道教”是一种泛神信仰。它相信世间有“八百万神”,当然,“八百万”只是一个虚指,意为无穷无尽。日本民众深信自然间的万事万物都有神灵居于其中,而且,没有高下等级之分,对于任何事物皆应恭敬相待,所有世间万物也都有成为被敬仰和膜拜对象的可能。任何使人充满生命力的信仰和崇拜都应该受到尊重。这样一种泛神信仰,造成了日本人内心深处尊重和敬畏万事万物的国民性格,同时也形成了信仰的多样化倾向。可以说日本人具有将万事万物“神”化的传统和能力。“萌え”也是如此,都产生于对某种事物或某种属性的近于痴迷的崇拜。这些偶像和崇拜情绪,有时确实可以引起不同民族和地域的年轻人的共鸣,但有时也会因为信仰的差异引起排斥和反感。[4]龙泉寺的机器人进行佛教传播,其目的不仅是依靠一点惊奇,提升佛教传播的关注度,而是通过在年轻人中具有巨大影响力的机器人,来增强佛教在年轻人群体中的大范围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