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学系述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导论

1894年,孙中山创建兴中会。1905年,兴中会和以黄兴为首的华兴会联合光复会组成中国同盟会,同盟会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成立了南京临时政府,孙中山任总理。但革命成果很快被北洋军阀袁世凯所篡夺。1912年,同盟会联合四个小党派成立国民党。孙中山等人于1913年发动反袁运动;失败后,于1914年在日本东京另组中华革命党,1919年10月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23年11月发表《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1924年1月举行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政治主张,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这使国民党具有了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的性质。1926年,国民党进行北伐战争。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发动反革命政变,从此,国民党基本上成了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利益的政治集团。

1928年12月29日,奉系军阀首领张学良等通电全国,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这标志着中国暂时摆脱了长期内战的困扰,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自此,国民党开始面临巩固政权、稳定社会、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并将中国引向现代化之路的历史任务。

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认为,一个国家如果要根除国内政治的动荡和衰朽,就必须建立强大的政府,即有能力制衡政治参与和政治制度化的政府,而政治制度化就是政治组织和施政程序获得公认的价值内容和稳定性质的过程。在其过程中,强大政党的缔造和巩固,又是至为关键的。一个刚刚走出内乱泥潭的国家如何顺利走上现代化之路,摆在蒋介石面前的大致有这样几条路:实行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制度、实行国民党一党统治等。由于种种原因,蒋介石选择了后者。

蒋介石也力图确立并巩固国民党的统治地位,建立一个强大的、有效的政府。但是,事实上,在此后的20余年间,蒋介石和国民党不但没有达到此目的,反而丧失了在大陆的统治地位。

中外学者对国民党在大陆失败的原因,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成果颇丰。其中不少人认为,这是因为国民党本身存在着自己无法克服的严重缺陷,如它的派系斗争就是其自身难以疗治的毒瘤,由于派系林立,相互倾轧,造成了国民党的巨大内耗,这加速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崩溃。

这是一种客观的定论。中国国民党史简直就是一部派系斗争史。作为当时政治体系中重要结构之一的国民党,不但没有起到维持这一政治体系平衡和发展的作用,相反,它自身衍生出的复杂而又激烈的派系斗争,极大地削弱了这种功能。

国民党政治功能的缺陷,是与其自身结构特征密不可分的。国民党主要的结构特征,就是派系。在政党政治中,都有一类现象不容忽视,那就是派系斗争存在于许多政党之内,许多政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派系之间相互斗争的历史。

大体而言,政党派系是指政党组织的次级单位和基本的组织结构,是作为一种利益冲突的结构而普遍存在的。研究政党内部派系冲突对政党结构、政党功能和整个政治体系的影响,是研究政党派系政治的主要内涵。

国民党的众多派系,大致可分为蒋介石的嫡系派系和非蒋嫡系的派系两种。前者指拥护蒋介石在国民党政权中的领导地位的派系,大致有CC系、复兴社、新政学系、陈诚系、胡宗南系、汤恩伯系、朱家骅系、宋子文系、孔祥熙系、蒋经国系、侍从系等。[1]后者指曾经不以拥戴蒋介石在全国的统治地位为最高宗旨,甚至力图否定其统治地位的派系,有过重要影响的有西山会议派、胡汉民派、汪精卫改组派、孙科派、丁惟汾派等;也包括力图对蒋介石中央政权保持独立或半独立状态的地方实力派,如桂系、晋系、冯玉祥系、李济深系、张学良系、陈济棠系、杨虎城系、韩复榘系、西北诸马系、川康实力派、宋哲元系、龙云系等。

作为蒋介石嫡系派系之一的新政学系,在国民党派系政治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值得我们加以关注。

研究新政学系的专著,主要有孙映霞的《新政学系始末》、林绪武的《由政学会到新政学系——国民党体制内的资产阶级自由派研究》。另外,郭绪印在《国民党派系斗争史》中,介绍了包括新政学系在内的国民党各主要派系的史迹与互相斗争情况。[2]金以林的《国民党高层的派系政治》、高聪颖的博士学位论文《党国体制下中国国民党党内民主研究(1911~1949年)》,也涉及新政学系的情况。[3]西方学者易劳逸(Lloyd E.Eastman)、田弘茂等对国民党内的派系也有过概略性探讨。

本书旨在探讨国民党新政学系发展脉络、派系特征,新政学系与国民党其他派系的关系;然后,综合运用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等有关理论,探讨国民党派系政治的成因;再侧重从政党学的角度,分析包括新政学系在内的国民党派系斗争的历史影响。


[1] 民国翊勋撰写的笔记小说《蒋党内幕》,则认为还有一个“英美派”,指蓝衣社、CC系、政学系、宋孔集团之外的一些职业外交政客与金融买办一类人物,如王宠惠、顾维钧、王正廷、魏道明、钱泰、金问泗、刘师舜、徐谟等人。

[2] 郭绪印认为国民党派系主要包括西山会议派、改组派、胡汉民派、李济深派、陈济棠派、冯玉祥派、阎锡山系、桂系、云南实力派、川康实力派、张学良系、韩复榘系、西北诸马系等,以及蒋介石系统的黄埔系、特务系统、CC系、新政学系、朱家骅系、蒋经国系等;黄埔系又有何应钦、陈诚两派;特务系统则有中统、军统两系。

[3] 金以林认为,国民党的派系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地域为基础的政治军事集团,如冯玉祥的西北军、张学良的东北军、晋系阎锡山、桂系李宗仁,以及四川的刘湘、云南的龙云、山东的韩复榘等;另一类是指在国民党改组前后已拥有一定政治地位的党内领导人及其追随者形成的派系,其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掌握党的正统权力而形成的派系,如汪精卫、胡汉民、蒋介石、孙科、西山会议派等,另一种是以蒋介石为核心而分立竞争的派系,这其中就包括新政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