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马克思哲学的工作世界走向
与其说哲学是世界观,不如说哲学是世界境界。与其说马克思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不如说它是世界境界的理论体系。哲学就是基于世界观的世界境界哲学,就要给人确立一个世界境界的目标、梦想和向往,给人们一个方向、一个希望、一个梦想,并探寻其实现的道路,这是哲学的价值归宿和要做的主要工作。马克思哲学是最讲究世界境界的哲学,如马克思所说“人就是人的世界”,他的世界哲学化、哲学世界化理论就是关于哲学世界境界的经典表述。他特别重视和强调“改变世界”,即为人们提供超越异化现实的生活、工作世界的总体境界,并将此作为自己哲学“全部问题”的根本问题,如此超越了只有世界观而没有世界境界的解释世界的“解释哲学”。马克思哲学的世界境界是多重世界境界,如生活世界境界、现实世界境界、文化世界境界、实践境界、社会境界、人的存在与本质境界等,而工作世界境界是其哲学世界境界的根本指向,马克思的经典著作如《德意志意识形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及《资本论》等都是对工作世界的解析、解构,而工作世界共同体即主体化工作世界是其工作世界境界的核心价值取向。这里集中探讨其主体化工作世界境界,通过这一探究,马克思的生活世界境界、实践境界等世界境界思想也可见一斑;而对其生活世界境界的更为具体的探讨将在第七章结合中国梦的生活世界境界进行。
如第一章所述,马克思哲学的世界境界是现代哲学世界境界的科学形式,是主客体化或主客体统一的实践世界境界,而工作世界境界是实践世界境界的实体化、现实化和主体化。马克思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异化工作世界,建构了未来社会的主体化工作世界境界。哲学或哲学世界境界的工作世界转向即第四次转向始于马克思,马克思哲学为此奠定了基础。古代和近代的本体论哲学,一直游离于人的工作世界之外寻求本体的意义,严重缺失工作世界的旨趣。马克思哲学的工作世界转向建构的工作世界总体论终结了这种世界观本体论。可以说,马克思一生都在关注人特别是民众的工作世界,并把未来“真实共同体”的工作世界摆置于人的生活、实践和意识存在的本质层面,虽然马克思哲学的社会批判和改造重任注定了他更多地诉诸总体的社会物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未能成就独立的关于主体化工作世界意义结构的世界境界哲学的理论体系,但马克思在这方面的思想极其丰富。马克思的工作世界境界思想无疑是工作世界境界哲学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哲学工作世界走向亦是工作世界转向,或者说首先是工作世界转向,然后从对异化工作世界的批判走向工作世界共同体境界。即马克思哲学工作世界走向的两个基本阶段就是从思辨哲学走向现实工作世界,再从异化工作世界批判走向工作世界共同体境界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