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教育:中美的研究与比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美国社会工作及其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

19世纪后半叶,随着人口快速增长,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的人口流动,美国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贫穷、大量流浪人口、住房问题、新生婴儿高死亡率、低工资水平、严酷的工作条件等等;随着时代的发展,美国一些受过良好教育的中产阶级开始探求一系列应对这些社会问题的措施。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为慈善组织社运动和睦邻运动。

1877年,美国首个慈善组织社成立于纽约州,以“科学化慈善”为口号,提倡将科学方法应用于社会福利事业,旨在通过改造个人行为,解决个人问题,以降低福利依赖性,进而消除贫穷(Stern & Axinn,2012)。因其工作需要,慈善组织社招募并培训了一批“友好访问者”,在理解社会问题的基础上,开展面向社会个体的服务。这些“友好访问者”均为中上层阶级女性,她们受基督教教义中关怀与爱的驱使,认同保守经济价值观,认同社会达尔文主义,秉承善意的理念,志愿提供帮助贫困人民的服务。根据个人情况,这些“友好访问者”先将贫困人口分为“值得帮助者”(如残疾所致贫穷者)与“不值得帮助者”(如酗酒或个人问题致贫者)两类,再向值得帮助者提供所需资源或友谊性访问,以帮助其自助自立、脱离贫困(Midgley,2001)。虽然这些活动具有强烈的时代局限性,但“友好访问者”作为近代个案工作者的雏形,为社会工作专业启蒙和个案工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运动范围的扩大和社会影响力的增强,志愿性的“友好访问者”已无法满足急剧增加的工作需要。于是,慈善组织社于1898年和哥伦比亚大学合作出资设立了暑期慈善学校。作为首个正式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项目,该暑期学校开展为期6周的培训,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专业知识讲座、参观公立和私立慈善机构以及在督导下实习。1903年,该项目开始提供为期半年的课程,1904年又扩展至1年制课程,其名称也正式更改为纽约慈善学校。随后,全国各大城市也开始设立专门培训慈善工作者的学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由此发展起来。

以纽约和芝加哥为代表的“睦邻运动”也成为这一时期另一影响深远的运动。与慈善组织社运动不同,“睦邻运动”将社会环境作为消除贫穷的关注点,受伦敦上层和下层阶级人民一起对抗宗教与社会分化活动的启发,鼓励贫富居民住在同一社区、相互帮助,调和社区内贫富居民之间的关系。其主要方式为在城市贫困地区建立“安置中心”,中产阶级志愿者入住其中,与其贫困邻居分享知识、技能、文化,从而消除贫困。此外,这些安置中心还提供教育、健康护理、儿童日托等服务(Trolander,1987)。1887年,纽约市最先建立起安置中心,旨在使受过良好教育者和贫困的新移民居住在一起,以帮助后者成为“好市民”;1889年,Jane Addams和Ellen Gates Starr在芝加哥建立赫尔馆,作为该运动的另一典型,其工作重心在于社区服务和社区发展(Stern & Axinn,2012)。

这一时期,运动参与者及相关学者提出广泛的、颇具影响力的关于文化、教育、政治的议题,受这场中产阶级“革命”的影响,美国各级政府开始进行改革,美国各大学也开始注重应用科学提供公共服务。一系列社会科学由此衍生出来,例如社会工作、护理、新闻、公共医疗、公共管理等。

(二)20世纪初至20世纪后期

1901年,为了在治疗中向病人及其家庭提供支持性服务,马萨诸塞州综合医院开启了医务社会工作模式,进而发展出首批职业社会工作者(Lubove,1965)。至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工作开始发展明确的专项服务,其服务对象也由单一的贫困人口拓展至儿童、家庭、精神疾病患者等。这一时期,关于社会工作教育基础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为社会改革导向,即社会工作教育应注重社会问题的结构性因素;另一观点为实践导向,即社会工作教育应强调个案工作和处理问题的技巧。

1915年,Abraham Flexner发表了一篇名为《社会工作是否为一种专业?》的报告。文中,Flexner否定了社会工作的专业性,认为社会工作缺乏知识体系及沟通技巧,批判该领域尚不具备必要的专业能力,社会工作者过于分散化的服务使其无法形成统一的教育体系;同时,他还指出社会工作者缺乏专业自主性,其活动与服务均需在组织或督导下完成(Flexner,1915)。Flexner的论点对社会工作知识体系和教育系统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社会工作领导者以Flexner的建议和批判为参考,着重建立专业性的知识体系及沟通技巧;在该报告发表后的15年间,许多专业社会工作学院在各大学内设立起来。学术教育的发展促使了专业认证体系的建立与标准化课程设置的发展。

1919年,美国、加拿大的17所社会工作学院联合成立了专业社会工作培训学院协会,并制定了统一的专业培训和教育标准;1927年,该协会更名为美国社会工作学院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s of Social Work);至20世纪30年代中期,该协会要求其社会工作学院会员必须附属于大学系统并提供两年硕士课程(Beless,1995)。然而,美国社会工作学院协会这种仅接受社会工作硕士教育项目的规定引起了一系列争议。当时,美国正处于经济大萧条时期,公共服务需求和职位都大量增加,一些希望培养更多本科学生进入公共服务领域的社会工作学院联合成立了国家社会管理学院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hools of Social Administration)。最终,美国社会工作学院协会与国家社会管理学院协会于1952年合并为社会工作教育委员会(Council on Social Work Education)。1955年,7个不同服务领域的社会工作者协会联合成立了国家社会工作者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但其会员资格只对硕士毕业生或在读生开放;1970年,国家社会工作者协会开始接受本科学位会员,这一改变促使社会工作教育委员会建立对本科教学项目的认证机制。1974年,社会工作教育委员会正式将社会工作本科教育项目纳入认证范围(Reid & Edwards,2006)。今天,作为美国社会工作教育的权威认证机构,社会工作教育委员会已核准了700多个社会工作本科、硕士项目。

至20世纪后期,约85%的社会工作学生仍选择个案工作或直接服务作为自己的主修领域;60年代,随着寻求社会工作者服务的案主群体不断扩大(包括9%的上层阶级及48%的中产阶级),这一倾向更趋于明显(Leiby,1978)。20世纪70年代中期,鉴于尼克松政府保守型的社会福利政策,社会工作从公共管理、政策领域服务转为更多地仅针对个体开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