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焚书注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与弱侯焦太史〔1〕

自去秋八月定林到此〔2〕,得接翰教〔3〕,今十余月矣。四序再更〔4〕,而音耗缺然〔5〕,兄其不复教我乎?然弟之念兄深矣。

定林自到此,便住天中山〔6〕,无说无言,紧守关门〔7〕,一如在京时候〔8〕。然向虽未得活〔9〕,犹成一死和尚也;今则弄成一个不死不活和尚矣,岂不哀哉!虽是根器生就〔10〕,亦是志气全无。今姑俟之〔11〕,或陶镕之久〔12〕,更得成就一不死汉〔13〕,未可知耳。

此间自八老去后〔14〕,寂寥太甚,因思向日亲近善知识时〔15〕,全不觉知身在何方,亦全不觉欠少甚么,相看度日,真不知老之将至。盖真切友朋〔16〕,生死在念〔17〕,万分精进〔18〕,他人不知故耳。自今实难度日矣!

去年十月曾一到亭州〔19〕,以无馆住宿,不数日又回。今年三月复至此中,拟邀无念初入地菩萨、曾承庵向大乘居士〔20〕,泛舟至白下与兄相从〔21〕,遍参建昌西吴诸老宿〔22〕。重念龙谿老没矣〔23〕,近老亦又老矣〔24〕,五台老未知仕止如何〔25〕;兄以盖世聪明,而一生全力尽向诗文草圣场中〔26〕,又不幸而得力,所嗜好者真堪与前人为敌,故于生死念头不过一分两分〔27〕,微而又微也,如此,又当处穷之日〔28〕,未必能为地主〔29〕,是以未决。所幸菩萨不至终穷〔30〕,有柳塘老以名德重望为东道主〔31〕,其佳婿曾中野舍大屋以居我〔32〕,友山兄又以智慧禅定为弟教导之师〔33〕,真可谓法施、食施、檀越施兼得其便者矣〔34〕。此夏当从此度日,未得会兄也。

然念兄实不容不与弟会者,兄虽强壮之年,然亦几于知命矣〔35〕,此时不在念,他年功名到手,事势愈忙,精力渐衰,求文字者造门日已益众〔36〕,恐益不暇为此矣。白下虽多奇士,有志于生死者绝无一人,祗有讱庵一人稍见解脱〔37〕,而志气尤劣。彼何人斯,亦欲自处于文学之列乎?他年德行不成〔38〕,文章亦无有,可悲也!夫文学纵得列于词苑〔39〕,犹全然于性分了不相干〔40〕,况文学终难到手乎?可笑可笑!可痛可痛!虽然,彼人不知自痛而我乃为之痛,亦可痛可笑也已!虽然,亦要之知自痛耳。功名富贵等,平生尽能道是身外物,到此乃反为主而性命反为宾矣〔41〕。我与兄相处,惟此一事,故不觉重叠如此,幸终教之〔42〕

《法界观》幸与我一部〔43〕,付常觉来〔44〕。定林亦相从在此。

注释

〔1〕本文于万历十三年(1585)写于麻城。原《焚书》增补一《与焦从吾》为本信的节录,已删去。 弱侯焦太史:即焦竑,太史,官名,见前注。 万历十二年(1584),耿定理病逝,李贽与耿定向的矛盾日益激化。万历十三年春,李贽离开黄安,徙居麻城,住周思久的女婿曾中野家,此信即写于此时。在信中,李贽一方面表示了耿定理逝世后的“寂寥”之感,一方面表示了希望焦竑能对“性命”之学有更多的投入。

〔2〕定林:即周安。见前《与焦弱侯太史》注〔3〕。

〔3〕翰教:书信教导。翰,书信。

〔4〕四序:指春、夏、秋、冬四季。

〔5〕音耗:音信,消息。

〔6〕天中山:又叫仰天窝,在湖北黄安(今红安)的五云山中。

〔7〕紧守关门:比喻无言无语,如紧守关上之门。

〔8〕京:指陪都南京。

〔9〕向:过去。

〔10〕根器:佛教用语,指学道的能力和基础,及成佛的本性,有如植物的根和容物的器。后泛指禀赋、气质。

〔11〕俟:等待。

〔12〕陶镕:亦作“陶熔”,陶铸熔炼。比喻培育、造就。

〔13〕不死汉:即达到由生死此岸度到熄灭一切烦恼的寂灭圆满的涅槃境界。

〔14〕八老:指耿定理,人称八先生。见《与耿楚倥》注〔1〕。

〔15〕向日:往日,从前。 善知识:佛教用语。闻名为“知”,见形为“识”:即善友、好伴侣之意。

〔16〕真切:真诚恳切。

〔17〕在念:在思念中。

〔18〕精进:佛教用语。为“六波罗蜜”(由生死苦海此岸到极乐世界彼岸的六种修佛法门)之一,即对佛道勤奋修行而毫不懈怠。

〔19〕“去年”句:万历十二年十月,李贽与耿定向论战日益公开激化后,极想离开黄安,曾到麻城寻找住处。亭州,指麻城。北周时,麻城称古亭。

〔20〕无念:见前《与焦弱侯太史》注〔3〕。 初入地菩萨:刚刚登地、成为圣贤的菩萨。 曾承庵:麻城居士。李贽与耿定向的论战公开化后,已无法继续在耿家住。为此,李贽于本年由黄安徙居麻城,先住周思久女婿曾中野家,后在曾承庵的倡议下,由周思敬(友山)出资购买曾、刘二家民居改建成维摩庵供李贽居住论学。李贽在《豫约·早晚守塔》中曾说:“我初至麻城,曾承庵创买县城下今添盖楼屋所谓维摩庵者,皆周友山物,余已别有《维摩庵创建始末》一书。”(《焚书》卷四)李贽专著《维摩庵创建始末》(今佚),可见其对此事的重视,也可见其对曾承庵的感激。李贽在《中秋见月感念承庵》中说:“客泪金波重,交情玉露新。”(见本书卷五)可见李贽与曾承庵是新交的挚友。 向大乘:回小向大的大乘菩萨。佛教有说法,小乘罗汉可以回小向大,成为大乘菩萨。

〔21〕白下:南京的别称。故城在今南京市北,东晋咸和三年(328)陶侃讨苏峻,垒筑白石,后因以为城。唐武德九年(626),改金陵为白下。

〔22〕建昌:今江西南城,罗汝芳的老家。 西吴:指浙江湖州府、嘉兴府一带。 诸老宿:指罗汝芳、陆光祖等。陆光祖的故乡在嘉兴府平湖(今浙江平湖)。

〔23〕龙谿:王畿,号龙谿。见《答马历山》注〔55〕。 没:逝世。王畿于万历十一年(1583)年逝世。

〔24〕近老:指罗汝芳,号近谿。见《复陶石篑》注〔21〕。当时罗汝芳已七十岁。

〔25〕五台老:即陆光祖,字与绳,号五台,平湖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曾官工部右侍郎,因忤张居正而引疾归。后再起,官至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张居正改革政治遭到保守派攻击,陆又为张辩解。为政时能广引人材,不念旧恶,人服其量。谥庄简。著有《庄简公存稿》。《续藏书》卷一八、《国朝献征录》卷二五、《明史》卷二二四、《明书》卷一三三、《明史稿》卷二〇八、《居士传》卷四等有传。 仕止:出仕或隐退。

〔26〕草圣:对在草书艺术上有卓越成就的人的美称。

〔27〕生死念头:佛教指流转轮回。

〔28〕处穷:处在穷困。

〔29〕地主:当地的主人。对于来往客人而言。

〔30〕菩萨:这里是李贽自指。

〔31〕柳塘:周思久,字柳塘。见前《与焦弱侯太史》注〔3〕。

〔32〕曾中野:周思久的女婿。

〔33〕智慧禅定:当指麻城僧人大智,李贽好友。本书卷一《与马伯时》:“此三书……看讫幸封付大智发还。”卷五有《大智对雨》,都是一人。据《湖北通志》卷一六九《人物志四十七·仙释传》:“大智,麻城童氏子,以苦行证果。”袁宏道有《德山遇大智,龙湖(李贽)旧侣也》一诗,钱伯城《袁宏道集笺校》卷三一,系在“万历三十二年四辰(1604)作”,则知大智在李贽逝世后仍健在。又,麻城另有僧人大智真融,二者并非一人。陈垣《释氏疑年录》卷一〇:“大智真融(1524~1592),麻城人,万历二十年卒,年六十九。”

〔34〕法施:与“食施”、“檀越施”,为佛教的三种布施方法(“三施”提法不一)。法施,指宣讲佛法,普度众生。出家人多行法施。食施,即“财施”,指以饮食、衣服、田宅、珍宝等施与之,用以积善。在家人多行财施。檀越,梵语音译,意译为施主,寺院僧人对施舍财物者的尊称。

〔35〕几于知命:接近于知命之年。《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后因以“知命”代称五十岁。焦竑当年四十五岁,故言。

〔36〕造门:上门。

〔37〕祗有:只有。 訒奄:方沆,号訒奄。见《与方訒奄》注〔1〕。 解脱:指摆脱烦恼业障的束缚而复归自在。

〔38〕德行:道德品行。

〔39〕词苑:词坛,文坛。

〔40〕性分:性命。这里指佛教所说的生死轮回。

〔41〕性命:即上所指的“性分”。

〔42〕幸:希望,期望。

〔43〕《法界观》:当指唐杜顺的《华严法界观门》,这是华严宗教义著作之一。据宗密《注华严法界观门》,法界观有三重,即“真空观”、“理事无碍观”、“周遍含容观”,其要旨在于指明悟入法界真理的观法,对一切现象及其关系的认识。

〔44〕常觉:龙潭湖芝佛院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