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鲁迅的时代课题
各位好!我没有料到今天会有这么多人来。我猜想同学们来自不同的专业,但都是搞艺术的;而我是做日本政治思想史的,我的专业背景不论和中国美院的哪个专业都很难直接对接。怎么讲才能跟你们对接得上,这一点我心里没有底。不管怎么讲,我超不过我自己能够讲的范围,所以请大家多多包涵,因为我确实只能从思想史的角度来讨论鲁迅。
思想史其实也是一门经验学科。虽然思想史领域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是“观念史”,但思想史并不等于观念史;即使就观念史来说,只要跟“史”沾上边,那就不可能排除经验,不可能仅仅按照逻辑推理来组织观念并进行论述。因为“史”这个字跟“变化”密切相关,所有观念的变化都与不可重复的具体经验密不可分。更何况思想史并不仅仅研究思想观念的演变,它还有另外一些同等重要的组成部分,比如对过去时代思想家的研究,对各个时代的时代思潮的研究等,这些都与特定时代人们的想法相关,甚至与特定时代的生活习俗、行为模式不可分割。透过所有这些经验性的钩沉,思想史试图在历史的表象深处勾勒出历史演进的内在动力,并且追问历史动力如何以变化的形态持续推进。在这个意义上,鲁迅作为思想史的研究对象,承担着独特的历史功能。
大家知道,鲁迅一生著述的文学性极强,就连他那些论战的文字都富有文学的想象力,所以,鲁迅一直主要被作为文学研究对象,是有道理的。同时,鲁迅是一个非常懂艺术的行家,无论是传统的书法、碑刻,还是西洋的木刻、版画,他都有精深的涉猎。我曾经在北京的鲁迅博物馆参观过鲁迅收藏的那些版画精品,理解到艺术作品在鲁迅精神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所以鲁迅确实应该是美院关心的对象。但是我相信,对鲁迅还可以有更多角度的研究与继承。在此意义上,中国美术学院这次的“《野草》计划”(1)并不仅仅是艺术行为,它也是一次从艺术的角度进入鲁迅思想世界的尝试。我从思想史的角度讨论鲁迅的《野草》,是从历史动力如何演进的角度进入鲁迅的思想世界,也是对这个计划的一个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