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阿育王
在我国浙江宁波附近,有一座远近闻名的佛教名刹,叫阿育王寺。这座佛寺始建于公元三世纪,是我国早期的佛寺之一,因寺内藏有一颗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顶骨)而驰名中外。可是阿育王是古印度的国王,为什么遥远的中国会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寺院呢?这要从阿育王信奉佛教谈起。
公元前四世纪,在印度兴起了强大的孔雀王朝,阿育王就是孔雀王朝的第三位国王。阿育王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国王。有一个佛教故事是这样讲述的:
有一个叫阇耶的小男孩,一天正在街上玩耍,忽然遇见佛陀向他乞讨。这男孩想给佛陀一些施舍,可他身上什么东西也拿不出。于是他天真地从地上捧起了一把沙土,奉献给了佛陀。这个奉献沙土的男孩,后来就转生成为孔雀王朝的国王阿育王。
据说年轻时的阿育相貌很丑,并且脾气倔强,所以长期得不到父王的喜爱。但是阿育天资聪敏,魄力非凡。在王族中,他并不是第一继承人。父王死后,经过四年的宫廷权力斗争,他才于公元前268年登基。
即位后的阿育王异常残暴,他在宫内建了一座地牢,把不服从他统治的人统统投入地牢。这座人间地狱内设有刀山剑树、沸腾铁锅等许多酷刑,有许多同他作对的人被酷刑折磨而死。
当时的印度,孔雀王朝虽是一个大帝国,但是南部海边的羯陵伽和另外几个小国还没有并入孔雀王朝的版图。年轻的阿育王雄心勃勃,要让印度的东、南、西、北统一起来,全部接受他的统治。因此,他即位后不久,便发动了对羯陵伽的战争。战争开始后,一封封前线战报送到了阿育王面前:
“禀告国王陛下:圣朝十万步兵,五万骑兵,四百辆战车和五百头战象已踏上羯陵伽国土……”
“禀告陛下:圣军军威大振,不到一天,杀死敌军五千人,俘获战车、战马、战象、金银、妇女、牲畜无数……”
“捷报!圣军全面出击,连日来,又杀敌五万,俘虏十万,反抗者皆已处死……”
“捷报!敌军都城已被攻破,敌国王被俘获,但他宁死不屈,现已在囚禁中自尽身亡……”
阿育王看着这一份份捷报,起先十分得意,但看到战争越来越残酷,杀戮的人越来越多,他有些坐立不安了。这时,有人来报告,城里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几天前,抓到了一名佛教僧侣,因怀疑他是羯陵伽的间谍,所以把他投入地牢。可怪事发生了,当这个僧侣被扔进铁锅里,水竟然无法烧沸,好像有法力在保护着他不受伤害。
阿育王听报后,不禁联想起刚刚结束的战争。这场战争给羯陵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他感到武力能征服国土,却不能征服人心,敌国国王自杀就是例子。自己杀人如麻,而佛法却在护佑众生灵。此时,他的内心动摇了。
阿育王即位之前,当过西印度的一些大城市的总督,那里文化繁荣,宗教盛行。许多贵族子弟都在此接受教育。他从小就非常崇敬佛祖释迦牟尼,喜欢听大人讲这位圣人怎样苦苦修炼,终于得道成佛的故事。现在,阿育王突然变了个人似的,为自己的暴虐开始忏悔,转而皈依佛教,可以说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了。
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即下令取消地牢,修改法律,对犯人从宽发落;将战俘全部释放,发还羯陵伽人土地,为此还发出一封文书表示歉疚。
接着,他身体力行,穿上佛教袍服,开始吃素诵经,放弃一切打猎活动。他发布诏书,要求臣民做到尊敬并服从父母、年长者和老师;慷慨地对待婆罗门、佛教僧侣和其他出家人;忠于朋友、尊重奴隶和仆人;怜悯穷人和不幸的人;不杀生,放弃战争。
后来,他还做了许多有利于百姓的事。如在大路两旁植树挖井,建筑旅舍,方便来往旅客;建立大批医院方便人民就医,甚至还建了不少兽医院;他还向各宗教寺院施赠钱财。
阿育王把他的政令镌刻在全国的山岩、石柱和洞壁上,这就是著名的阿育王铭文。现在还有几十个地方保存着这种石刻铭文。有一根至今保存完好的圆石柱,高十五米,重达五十吨,柱的顶端雕有非常精美的狮子像,柱身上刻着阿育王的诏令:
“国王陛下因征服羯陵伽而感到悔恨,因为征伐一个国家,势必发生杀戮、死亡和俘虏。因此国王陛下深感悲痛……”
“国王陛下认为:真正的征服应该用佛法来收服人心……”
阿育王立佛教为国教,在全国各地广建寺院寺塔,对佛教的传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派出许多佛教团到波斯、埃及、叙利亚、缅甸、中国和世界各地传教,弘扬佛法。他下令天下建“八万四千塔”,将佛祖舍利分葬塔中,供天下人朝拜。传说在中国就建了十九塔,而宁波阿育王寺塔中就藏有阿育王所赠舍利,因此该寺被称为阿育王寺。
在阿育王统治的三十多年间,孔雀王朝成了印度历史上第一个强大的帝国。但是,公元前232年阿育王去世后,被征服的小国又纷纷宣布独立,印度半岛又重新回到分裂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