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击的文案:新媒体写作完全指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3.3 用流量思维写作

流量,是经常出现在新媒体创作者眼前的一个关键词。内容能否带来流量、能否带来粉丝,甚至已经成为大部分时候判断内容好坏的标准,而“涨粉”也早成为新媒体运营人员必须面对的KPI之一。写作这项原本很难被量化标准所评判的工作,忽然间有了许多可以衡量它的指标,文章阅读量、点赞量、评论量、标题点击率、文章转发率等,都是新媒体创作者不得不面临的考验。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具备流量思维,把流量作为一把标尺,时时校准我们的写作路径。

当前,创作者与运营人的边界正在变得模糊,创作者不仅要负责产出内容,也要对内容的推广和效果负责,要学会拉新、引流和转化的手段,做好用户关系的维系。

随着流量红利期的结束,想要获取流量变得越来越难,这更要求人们对流量进行精耕细作,运用各种巧思获得用户的关注。以运营的对象为划分依据,运营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内容运营、用户运营、产品运营和活动运营。不同类型的运营工作都包含大量细节性的技巧。那么,创作者能从运营人身上学到哪些有效的思维呢?总结起来有三类:UGC思维、裂变思维和杠杆思维。

1.UGC思维:黏性与流量可以兼得

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即用户原创内容,对于运营而言,这是一种能有效提升用户活跃度与黏性的方法。在本书第2章中提到过,社交媒体的出现已经培养了当代用户乐于表达、乐于创作的心理与习惯,许多深受用户欢迎的产品或内容,都并非产品或内容产出者的“独角戏”,而是容纳了许多优质、多元的用户UGC。国内女性社区小红书、问答平台“知乎”就属于这类典型产品。UGC不仅能为平台创造内容,也能带来高黏度的流量。

在创作UGC的过程中,用户不再仅是被动的内容接收者,而是也身兼主动的内容创作者,运营人需要充分调动UGC的能量,或采用各种运营机制鼓励用户分享内容,或对用户生产的优质内容进行二次加工,确保UGC创作能长期、健康地形成良性循环。比如,小红书就会根据日常的节日、热点等推出相关主题的线上话题活动,如“七夕攻略”“和小龙虾一起看世界杯”“vlog记录一座城”等。豆瓣也会针对其产品和用户的特点,推出线上热门话题,如“炎热夏天里的清凉回忆”“作家的可爱时刻”“寻找城市里的螺旋”等,吸引用户在话题广场晒照片、晒经历、分享感悟,提升用户的活跃度,如图3-4所示。

img

图3-4 豆瓣话题广场上的热门话题

对于创作者而言,在传统的写作思路里,读者或用户不过是一群静静地等待内容“投喂”的人群,他们只能被动地接收信息和内容,但是在UGC思路里,用户是富有创造力的,他们创作的内容可以打破创作者个人的眼界和经验,提供更加广阔多元的视角,贡献充满细节的鲜活故事。

拥有UGC运营思维的作者,往往能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更海量的内容,得到丰富多元的写作素材,从而使内容生产的效率得到较大的提升,通过UGC获得的内容可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往往也更能引起用户的共鸣,获得用户主动传播的概率也更大。

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兴起的“bot”类账号就是UGC大放光彩的一个例子。“bot”是“robot”(机器人)的缩写,它们本质上并不是人工智能机器人,而是可以看作一个个不带账号运营人主观色彩的公开发布渠道,用户可以向各类bot投稿相关主题的内容,由bot放出。比如微博上拥有数百万粉丝的“天秀bot”“宇宙搞笑bot”“冷知识bot”等,就会向用户征集投稿内容,通过账号运营者的筛选发布相关主题内容。

2.裂变思维:用流量撬动流量

“裂变”是近年来在营销推广领域很流行的一个词语。和传统的营销手段相比,“裂变”强调用低成本获取用户,通常会利用创意和一定的福利机制,通过老用户的“分享”行为得到新用户。从本质上来看,裂变就是一种用流量撬动流量的机制,常见的落地方法有拼团优惠、好友砍价、邀请返利、分销等模式。

二手书买卖平台“多抓鱼”为了获取新用户,也在App页面中长期设置有“邀请新用户,得买书券”的活动(如图3-5所示),这个活动对老用户和新用户均设有福利机制,老用户分享后可以获得20元的买书抵扣券,新用户通过老用户的邀请链接或二维码领取买书券并成功下单后,也能获得15元的新人买书抵扣券。通过这样门槛稍高的分享机制,多抓鱼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取精准、高转化率的用户群体。

img

图3-5 多抓鱼的“邀请新用户,得买书券”活动

对于创作者而言,我们可能无法在文章中埋入福利供读者获取,但是“裂变”思维却是值得学习的。因为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用户的“转发”这一分享行为对内容的传播是至关重要的。用户的转发,也是促成“10万+”爆款文章不可或缺的因素。对于内容而言,引起“裂变”的可能是一个有新意、跟热点的选题,或是一个能激发用户转发欲的标题,又或者是一篇富有信息增量的内容。无论满足哪一个条件,内容只有触发了用户的转发心理,才有机会获得更广的传播,带来更多流量。

3.杠杆思维:寻找撬动用户的支点

杠杆思维本质就是指以较小的成本去撬动较多的流量和资源,这是运营人的一种重要思维,往往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通常来说,能作为杠杆支点的要素有两类:一类是内容,一类是激励。有创意、能引发用户主动转发的内容,往往能降低用户的心理防御,从而开启更多触达新用户的机会。而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则能利用用户厌恶损失的心理,刺激他们配合运营人员“完成任务”。

2015年,一张名为“裙子是蓝黑色还是白金色”的图片风靡互联网(如图3-6所示),这张图片出自擅长打造病毒式传播的美国新闻聚合平台BuzzFeed之手,在不同的用户眼中,裙子会呈现出蓝黑和白金两种颜色,因此引发争执和热议,在BuzzFeed上获得2500万次点击并迅速蔓延至其他媒体平台。曾经同样在网络上疯传的“灾难中的女孩”(Disaster Girl)一图(如图3-7所示)也出自BuzzFeed,画面中一名小女孩在一栋被焚毁的屋子前,望着镜头露出神秘微笑。BuzzFeed的工作人员将小女孩的照片通过抠图放进了多个坠机、沉船、爆炸等犯罪现场中,“毫无违和感”的合成照片得到了用户的积极传播。

img

图3-6 “裙子是蓝黑色还是白金色”

img

图3-7 灾难中的女孩

BuzzFeed拥有数百人的运营团队,他们每天会产出数百份诸如“裙子是蓝黑色还是白金色”的内容,其运营的重要策略就是关注值得分享的内容,通过内容去撬动用户的自传播,从而带来数据的增长。除了制造内容,BuzzFeed还会通过一项名为POUND的技术跟踪内容在社交媒体上被分享的数据,分析内容传播的方式和路径,并利用数据的反馈对内容进行优化。内容和技术的深度融合,也成为BuzzFeed打造病毒式增长的一只密匙。对于内容,BuzzFeed总结出了一组“分享黄金法则”,对新媒体时代的创作者也很有参考意义:

● 不耍小聪明,用户不喜欢被玩弄

● 做自己,内容更应该展现自己的特点

● 比起用户,你应更愿意分享自己的内容

● 不断地试验,找到更优质的内容

除了内容,巧妙的激励机制也是运营人员离不开的手段。内容资讯App趣头条迅速崛起,就离不开其设计的一系列以送福利(金币、现金)为核心的产品运营机制。当用户注册了趣头条账户后,可以通过阅读资讯、每日签到、做任务、参与分享等方式获取“金币”,金币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兑换为人民币,趣头条通过这样的方式提升了用户黏性与活跃度。

此外,趣头条还推出了“收徒机制”,提升老用户分享的积极性。只要老用户的好友通过他们分享的链接或二维码注册趣头条,老用户就可以获得一定的现金激励,通常是6~10元人民币不等。同时,老用户的好友产生的有效阅读也会转化成一定的“金币”提供给他们。比如老用户的好友通过阅读新闻获得了10个金币的收益,那么老用户就可以获得20个金币的收益。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之下,趣头条相当于将用户广告投放的预算用于直接补贴用户,让用户的阅读和分享意愿得到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