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当我行走,触到灵魂的颤动》:那一盏温暖的灯火
一
阳光透过云层洒落下来,中原大地宛若莫奈的印象派画作,线条朦胧,色调温暖。
坐在飞机上,俯瞰熟悉的这片土地,青绿色的是田野、山林,黄褐色的是河流、土地,随便指指点点,就能碰触到中国这棵大树最早的一圈年轮。
这里曾经的岁月洋溢着叱咤风云的恢宏气势,天下之中,英贤辈出,丰饶富庶,是适宜人类居住的首善之区。
这里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河都有一个久远的名字;每一块土地都把万年、千年、百年的历史凝结为瞬间的精彩,沉甸甸的,让人悠然沉醉。
二
在中原行走是一种享受。一马平川,雨水丰沛,四季分明。风不烈,但透着一股劲儿。目之所及,多是些榆树、槐树、桐树、冬青之类的植物,皮糙质坚,少有妩媚风情。
中原的人也一样,不尚浮华。朴实的父老乡亲说着地道的河南方言,咬字狠,做事稳,认理真,感情深,骨子里透着挡不住的大气和果敢。
这里如今的日子透着亮:名副其实的天下粮仓,正进行一场新的行动——建一个“三化”协调发展的中原经济区;大中原在呼唤:中原崛起——精神上、文化上、经济上的崛起。
这里的每一张面孔、每一个笑容背后都有一段温暖的故事;每一位英雄都把感天动地的事迹写在平凡、平静、平常的人生里,亮闪闪的,让人慨然动容。
三
最闪亮的是他的勋章和奖状。那是他用命换来的,在小布包里沉睡了半个多世纪,无声无息,终于有一天被一双智慧的眼睛发现,发出耀眼的光芒,点燃了世人的心。
他的名字叫黑,乡亲们送他绰号“黑老包”。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的小说《我的名字叫红》中,男主人公也叫“黑”,那是一个漂泊异国多年的游子。他则是隐功埋名、甘居乡野的特级战斗英雄。
他的家在河南范县。范县地处河南东北部,西望太行,东瞻岱岳。上古为颛顼氏故墟,舜帝故里。走在范县地界,听当地人谈起郑板桥在此任县令5年,又不经意间提起水泊梁山就在不远处,恍悟这里的民众为何正直勇敢、纯朴豪爽,颇具古风。
初冬的北京,风里透着股寒意。11月8日,一大早,李文祥就起床了,他仔仔细细地穿上军装,戴上奖章,催促女儿出发。女儿李金英用棉袄把父亲的腿盖好,推着轮椅送他去人民大会堂。李文祥很激动,这是他入党63年来第一次出任党代表。他说:这种高兴没法表达。他说:人民为啥拥护共产党?是因为党为人民服务得好,我也要继续为人民服务,尽到一个代表的责任。
88年人生岁月,他觉得自己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革命战士,一个平平凡凡的生产队长,一个平平静静过日子的丈夫和父亲,一个平平常常为祖国和人民分忧解难的共产党员。他不过做了自己该做的事,他现在的最大愿望,就是两个外孙快快长大,将来好去参军!
分明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喜欢田间劳作,安于粗茶淡饭,朴实得如同田地里的庄稼。但提起李文祥三个字,顿觉如星辰般高远,需仰视才见。
在这个时代,他纯粹得像一个传说,又真实得如一面明镜。他将平凡与伟大融为一体,镌刻在天地之中。
四
初冬时节,太行山莽莽苍苍,雄浑辽远。这座英雄的山,每块山石间都蕴藏着血与火的记忆,每一株草木都见证着太行儿女不怕牺牲、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
山上有一条人工开凿的河流,蜿蜒缠绕在天穹的边际。40多年前,10万普普通通的林县子民把他们的不屈和霸气高高地挂在了太行山上,挂在了几近天堂的门口。那满渠的清波是我们精神的甘泉。
岁月的长河里,中原厚土,多少人把日常的“平”字擦拭得熠熠生辉。
带着捡来的妹妹艰难求学12载的洪战辉,背着患病母亲打工上学的当代孝子张尚昀,爱岗敬业的垃圾清运公司女职工朱和平,胆大心细、时刻冒着生命危险工作的排爆专家王百姓,在青岛三次冒着生命危险跳海救人的魏青刚,30多年如一日伺候前妻三位亲人的普通工人谢延信,面对呼啸而来的列车为抢救两名儿童献出自己年轻生命的李学生……
还有,还有。
就在不久前,90后小伙李博亚为救人纵身一跃,跳下站台。那一瞬间,他青春的胸膛里涌动着一腔热血,那一刻,他是感天动地的大英雄。
郑州普通市民李老发,坚持免费为农民工聚集点提供纯净水2万桶,每天受惠人群达800人,被网友亲切地称为“送水哥”。
驻马店农民李国喜在冰河中坚持近20分钟,连救三人,终因力竭牺牲。人们尊敬地称他为“英雄大叔”。
蓦然回首处,那个想把王屋、太行两座大山移走的倔强老人叮嘱再叮嘱,那个与兰考生死相依的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凝视复凝视。
放眼望去,在抢险救灾一线,有不畏生死的河南人;在千钧一发的时刻,有冲锋在前的河南人;在繁重的工作岗位上,有踏实坚守的河南人。在祖国的每一寸热土上,都有大写的河南人的身影。
英雄的血脉奔流不息。
五
我怀念家乡的牛毛细雨,怀念瓦檐儿上的滴水,怀念夜半的狗叫声,怀念藏在平原夜色里的咳嗽声和问候语,怀念静静的场院和一个一个的谷草垛。我甚至于怀念家乡那种有风的日子……
作家李佩甫在小说《生命册》里这样描述平原人挥之不去的家园情结。
河南人恋家。“普普通通、踏踏实实”是河南人的本分,“不畏艰难、侠肝义胆”是河南人的风骨。
走了很远,走了很久,在云层之上,我凝视脚下这片古老而生机盎然的热土,追问自己的内心:我们精神的家园在哪里?
家园就是我们心中那一盏温暖的灯火。
灯火闪亮,星星点点,像小麦、花生样饱满,如大豆、芝麻般密集。只要灯火绵亘不绝,“三平”精神的光芒就不会消散。
中原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原载《河南日报》2012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