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技术简明教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3.5 正弦交流电路中的功率及功率因数的提高

3.5.1 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和功率因数

设有一个二端网络,取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如图3-28所示,网络在任一瞬间时吸收的功率即瞬时功率为pt)=utit)设:978-7-111-41525-1-Chapter03-117.jpg978-7-111-41525-1-Chapter03-118.jpg,其中φ为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

978-7-111-41525-1-Chapter03-119.jpg

其波形图如图3-29所示。

978-7-111-41525-1-Chapter03-120.jpg

图3-28 二端网络

978-7-111-41525-1-Chapter03-121.jpg

图3-29 瞬时功率波形图

瞬时功率有时为正值,有时为负值,表示网络有时从外部接受能量,有时向外部发出能量。如果所考虑的二端网络内不含有独立源,这种能量交换的现象就是网络内储能元件所引起的。二端网络所吸收的平均功率P为瞬时功率pt)在一个周期内的平均值,

978-7-111-41525-1-Chapter03-122.jpg

将式(3-36)代入上式得:

978-7-111-41525-1-Chapter03-123.jpg

可见,正弦交流电路的有功功率等于电压、电流的有效值和电压、电流相位差角余弦的乘积。

cosφ称为二端网络的功率因数,用λ表示,即λ=cosφφ称为功率因数角。在二端网络为纯电阻情况下,φ=0°,功率因数cosφ=1,网络吸收的有功功率PR=UI;当二端网络为纯电抗情况下,φ=±90°,功率因数cosφ=0,则网络吸收的有功功率PX=0,这与前面3.3节的结果完全一致。

在一般情况下,二端网络的Z=R+jX978-7-111-41525-1-Chapter03-124.jpg,cosφ≠0,即P=UIcosφ

二端网络两端的电压U和电流I的乘积UI也是功率的量纲,因此把乘积UI称为该网络的视在功率,用符号S来表示。

S=UI (3-38)

为与有功功率区别,视在功率的单位用伏安(VA)。视在功率也称容量,例如一台变压器的容量为4000kVA,而此变压器能输出多少有功功率,要视负载的功率因数而定。在正弦交流电路中,除了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外,无功功率也是一个重要的量。

Q=UXI

UX=Usinφ

所以无功功率为 Q=UIsinφ (3-39)

φ=0°时,二端网络为一等效电阻,电阻总是从电源获得能量,没有能量的交换;

φ≠0°时,说明二端网络中必有储能元件,因此二端网络与电源间有能量的交换。对于感性负载,电压超前电流,φ>0°,Q>0;对于容性负载,电压滞后电流,φ<0°,Q<0。

3.5.2 功率因数的提高

电源的额定输出功率为PN=SNcosφ,它除了决定于本身容量(即额定视在功率)外,还与负载功率因数有关。若负载功率因数低,电源输出功率将减小,这显然是不利的。因此为了充分利用电源设备的容量,应该设法提高负载网络的功率因数。

另外,若负载功率因数低,电源在供给有功功率的同时,还要提供足够的无功功率,致使供电线路电流增大,从而造成线路上能耗增大。可见,提高功率因数有很大的经济意义。

功率因数不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大量电感性负载的存在。工厂生产中广泛使用的三相异步电动机就相当于电感性负载。为了提高功率因数,可以从两个基本方面来着手:一方面是改进用电设备的功率因数,但这主要涉及更换或改进设备;另一方面是在感性负载的两端并联适当大小的电容器。

下面分析利用并联电容器来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978-7-111-41525-1-Chapter03-125.jpg

图3-30 电路图

a)电路图 b)相量图

原负载为感性负载,其功率因数为cosφ,电流为978-7-111-41525-1-Chapter03-126.jpg,在其两端并联电容器为C,电路如图3-30所示。并联电容以后,并不影响原负载的工作状态。从相量图可知,由于电容电流补偿了负载中的无功电流。使总电流减小,电路的总功率因数提高了。

设有一感性负载的端电压为U,功率为P,功率因数cosφ1,为了使功率因数提高到cosφ,可推导所需并联电容C的计算公式为

978-7-111-41525-1-Chapter03-127.jpg

流过电容的电流为978-7-111-41525-1-Chapter03-128.jpg

又因978-7-111-41525-1-Chapter03-129.jpg

所以978-7-111-41525-1-Chapter03-130.jpg

【例3.10】两个负载并联,接到220V、50Hz的电源上。一个负载的功率P1=2.8kW,功率因数cosφ1=0.8(感性),另一个负载的功率P2=2.42kW,功率因数cosφ2=0.5(感性)。试求:

(1)电路的总电流和总功率因数;(2)电路消耗的总功率;(3)要使电路的功率因数提高到0.92,需并联多大的电容?此时,电路的总电流为多少?(4)再把电路的功率因数从0.92提高到1,需并联多大的电容?

解:(1)978-7-111-41525-1-Chapter03-131.jpgcosφ1=0.8 φ1=36.9°

(2)978-7-111-41525-1-Chapter03-132.jpg

cosφ2=0.5 φ2=60°

设电源电压为978-7-111-41525-1-Chapter03-133.jpg

978-7-111-41525-1-Chapter03-134.jpg

978-7-111-41525-1-Chapter03-135.jpg

(3)978-7-111-41525-1-Chapter03-136.jpg

(4)978-7-111-41525-1-Chapter03-137.jpg

由上例计算可以看出,将功率因数从0.92提高到1,仅提高了0.08,补偿电容需要144.8μF,将增大设备的投资。

在实际生产中并不要把功率因数提高到1,因为这样做需要并联的电容较大,功率因数提高到什么程度为宜,只能在作具体的技术经济比较之后才能决定。通常只将功率因数提高到0.9~0.95即可。

3.5.3 正弦交流电路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

978-7-111-41525-1-Chapter03-138.jpg

图3-31 正弦交流电路

在图3-31所示电路中,US为信号源的电压相量,Zi=Ri+jXi为信号源的内阻抗,Z=R+jX为负载阻抗。

负载中的电流为

978-7-111-41525-1-Chapter03-139.jpg

于是,电流的有效值

978-7-111-41525-1-Chapter03-140.jpg

负载吸取的平均功率为

978-7-111-41525-1-Chapter03-141.jpg

如果负载的电抗X和电阻R均可调,则首先选择负载电抗X=-Xi

使功率978-7-111-41525-1-Chapter03-142.jpg

其次是确定R值,将PR求导数为

978-7-111-41525-1-Chapter03-143.jpg

978-7-111-41525-1-Chapter03-144.jpg

解得:R=Ri

因而负载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为

X=-XiR=Ri

Z=Zi (3-42)

当上式成立时,我们也称负载阻抗与电源阻抗匹配。

负载所得最大功率为

978-7-111-41525-1-Chapter03-145.jpg

在阻抗匹配电路中,负载得到的最大功率仅是电源输出功率的一半。即阻抗匹配电路的传输效率为50%,所以阻抗匹配电路只能用于一些小功率电路,而对于电力系统来说,首要的问题是效率,则不能考虑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