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佛像、神像
不在石窟里的佛像,首屈一指的要属四川乐山大佛了(图1-1)。
古代的乐山三江汇流之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凌云山麓,水势相当的凶猛,大小船只至此往往被颠覆。每当夏汛,江水直捣山壁,更是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有一大和尚海通禅师不忍见生灵涂炭,发起修凿一座大佛,用以普度众生。
佛像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始动工,从头往下雕。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海通禅师就去世了。海通死后,工程一度中断。多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复姓章仇名兼琼的人捐出了自己的薪俸,于是海通的徒弟得以领着工匠继续修凿大佛。由于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赐麻盐税款若干,使工程进展加速。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章仇兼琼升任户部尚书,搬到长安去了,工程再次停工。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也学着前任,捐赠俸金继续修凿乐山大佛。在经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这尊大佛前后历经90年时间才完工。
不容易啊!可知凡事都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成功的。
大佛通高71米,肩宽24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米。光是脑袋就有14.7米高,宽10米。手指头长也有8.3米,脚面可以坐上百个人。因为大佛实在太大,每次给他洗脸都要老练的师傅花上一整天的时间呢。
佛像雕刻成之后,曾建有七层楼阁覆盖,时称“大佛阁”(图1-2),可这个大佛阁屡建屡毁。宋时还曾重建“凌云阁”“天宁阁”;元代又重建“宝鸿阁”;明代崇祯年间建“佛棚”;清代建“佛亭”,几建几毁,最终没影了。
看来大佛是怕骨质疏松,喜欢晒太阳。
幸亏这个阁没了,要不咱们就看不见大佛的全貌,只能钻进黑不溜秋的阁里,勉强看看他的大脚丫子了。
在四川,这位乐山大佛还真不闷得慌,宜宾市的山里头也有一座大佛远远地跟他做伴,不过他比乐山的小一号。但乐山的这位是坐着的,宜宾的那位不怕累,在山里站了好几百年了(图1-3)。
图1-1 乐山大佛
图1-2 曾经的“大佛阁”
图1-3 宜宾大佛
这座藏在宜宾市屏山县龙华镇八仙山上,高达32米的立佛,被称为龙华八仙山大佛。自从阿富汗巴米扬两尊大佛被炸毁后,这座偏居川南深山悬崖之上的大佛,成为目前世界第一大立佛。有文物专家推测大佛的凿刻年代为明代,距今约400多年,但为何凿刻、何人凿刻,至今没有找到相关文献资料,这也让大佛的身世至今成谜。
在外面站立很辛苦啊,风吹雨打的。北京雍和宫的释迦牟尼立像就享福多了,他站在万福阁里。这个站像是用一根高24米的整木雕刻而成(图1-4)。这是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西藏七世班禅为了感谢清政府派兵平叛而进贡的。为了防止身体倾翻,人们将木头埋入地下8米,用地上的16米雕成释迦牟尼立像。他的手臂衣带等与主体均雕自这根木头,可想原来的树木何其的粗大,从西藏运到北京又是何等的艰苦。
进了屋的释迦牟尼坐像多得不计其数。彩图1-1是北京东黄寺内的释迦牟尼铜铸鎏金的坐像。
图1-4 雍和宫万福阁内释迦牟尼站立木雕像
佛像除了坐着的、站着的,还有躺着的。
卧佛里最著名的是北京卧佛寺里的那位(图1-5)。
图1-5 十方普觉寺内铜卧佛
北京的卧佛寺,正式的名字是“十方普觉寺”。它位于北京市西山北的寿牛山南麓、香山东侧,距市区30公里。
该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原名兜率寺,又名寿安寺。以后历代有废有建,寺名也随朝代变易有所更改。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后改名为普觉寺。唐代寺内就有檀木雕成的卧佛。后来元代又在寺内铸造了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涅槃铜像,就是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尊卧佛。
铸造卧佛用了50万斤铜,7000名工人。铜佛身长5米,做睡卧式,头西面南,左手自然地平放在腿上,右手曲肱托头。卧佛后面围站着12圆觉菩萨,他们面部表情沉重悲哀,构成一幅释迦牟尼涅槃时向12弟子嘱咐后事的景象。殿的正面墙上挂着一块“得大自在”的横匾,意思是得到人生真义也就得到最大自由。
还有一尊卧佛,比这个铜的老,他安睡在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八庙乡卧佛沟的卧佛院。卧佛院的摩崖造像和刻经年代始于唐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以前,大规模造像刻经在唐开元年间,从宋代起逐渐衰退。也就是说,这尊卧佛是几百年来由一代一代的僧俗们共同营造。
卧佛院在长约一公里的卧佛沟两侧高约20米的崖壁上。这里存留着大批刻造于唐代、五代、北宋的摩崖石刻造像和石刻佛经,其造像区长达865米,龛窟142个。有石刻造像1613尊,石刻佛经15窟,碑刻、题记、经幢、异兽图像等数十处。摩崖造像以佛教禅宗为主。
主要人物卧佛面南背北,侧身横卧于岩壁间,全长23米(哇!好长呀!),曲眉丰颐,袒胸露肌,形态端庄。这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全身卧佛像(图1-6,图1-7)。
图1-6 四川安岳八庙乡大卧佛
图1-7 卧佛背后众神
除了释迦牟尼的造像外,塑造最多的恐怕要算是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了。在大乘佛教里,菩萨是干具体活儿的。就连《西游记》里,几次三番救孙悟空的也是观音菩萨。
在天津市蓟县的独乐寺23米高的观音阁里,中央的须弥座上,耸立着一尊高16米的泥塑观音菩萨站像,头部直抵三层的楼顶。因其头上塑有十个小观音头像,故又称为“十一面观音”。她面容丰润、慈祥,两肩下垂,躯干微微前倾,仪态端庄,似动非动。虽制作于辽代,但其艺术风格类似盛唐时期的作品,是我国现存最大的泥塑佛像之一。
为什么这个观音是泥塑的呢?这里有一个故事:
话说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丽,路过渔阳(现蓟县)。因粮草接济不上,陷入困境。李世民心中烦闷,便在大街上溜达。无意中来到一座寺庙,只见庙内香烟缭绕间有一铜铸神像。李世民心中一动,便双膝跪倒,向神像祷告:“我李世民率兵东征,路过此地,粮草不济,欲借神明贵体一用,待李世民班师之日,当以十倍金身奉还。”祈祷完毕,叩了三个头,随后命人搬倒神像,化成铜水,铸造钱币。以此解了燃眉之急。
东征还朝之后,此事却没人提起。倒不是李世民故意赖账,而是实有难处。当初因是急于借用铜像,便许诺以十倍金身奉还,如今细细一想,偌大一个金像,恐怕用光了全国的金子也不够。唐太宗正为此事忧虑得寝食不安,忽有大臣魏征上的奏折,打开一看,原来正是催促皇帝还愿的。上写“昔万岁东征,粮草困窘,曾于渔阳借一铜像,以筹粮草,并许诺神明,一旦班师,即以十倍泥塑金身奉还……”李世民细看奏折,忽然瞧见“十倍泥塑金身”六个字,不禁喜上眉梢,拍案称快。原来魏征知道皇上经济危机,于是在“金身”前面加了“泥塑”二字。这下可解决了难题。于是李世民马上发下诏书,营建独乐寺,重塑观音像。
图1-8 观音像及下面的胁侍菩萨
观音塑像两侧,各有一尊胁侍菩萨塑像。这也是辽代的原塑。观音阁四周墙壁上绘制有佛像、罗汉和供养人等形象(图1-8)。
我们在许多地方还看见千手观音等众多观音的形象。那么,观音菩萨到底有多少化身呢?
首先,佛教中有四大菩萨: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
文殊菩萨代表聪明智慧,观音菩萨代表大慈大悲,普贤菩萨也叫大行菩萨,地藏菩萨因发誓:“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所以佛教徒常称之为大愿地藏王菩萨。
观音菩萨的梵文是Avalokiteśvara,又可译作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光世音菩萨等。从字面解释就是“观察(世间民众的)声音”的菩萨。她相貌端庄慈祥,经常手持净瓶杨柳,具有无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疾苦。
千手千眼观音(简称千手观音)是观音化身之一。在佛教里说千手观音是阿弥陀佛的左协侍。我们常见的千手观音雕像,一般都用四十手眼来代表千手千眼。但是还真有特轴的,刻了一千多只手的,这就是位于重庆的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它开凿于南宋年间,石龛高7.7米、宽12.5米,造像雕刻于15米至30米高的崖壁上,有1007只手臂,好似孔雀开屏(彩图1-2)。
图1-9是这个千手观音的局部。那挤挤插插的手真能吓人一跳。不知1007这个数目是谁人数出来的。佩服!
观音为什么有那么多手呢,这里面有个动人的故事。说从前有个皇帝,他有三个女儿。大女儿二女儿都按部就班地学些女红之事,招个驸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就是小女儿奇怪,从小就吃斋念佛,及至一十六岁,便非要出家。父亲母亲怎么劝也不行,把皇上气得半死。于是皇帝不顾皇后的苦苦哀求,把三公主赶出了家门,并宣布与她断绝父女关系。三公主索性就入了尼姑庵。
图1-9 重庆大足石刻千手观音局部
图1-10 北京丰台千手观音铜像
几年后,皇帝得了不治之症,吃了好多副药也不见好。最后有一个大夫说,必须要用他女儿的一双手做药引子。皇帝派人找到大公主,大公主不肯献出手来,又找到二公主,二公主也拒绝了,就剩三公主没问了。可因为出家的事,已经和她闹僵了,怎么好再去找她呢?谁知道这事传到了三公主耳朵里,她二话没说就把手剁下来请人送到皇宫。皇帝吃了带药引子的药,果然病好了。上苍为了表扬三公主的孝心,把她变成了菩萨,并且配给她一千只手。
在北京丰台体育场旁,我还看见过一尊8米高的千手观音。她站在高高的台子上。这是明万历年间的庙宇万佛延寿寺内硕果仅存的一尊千手观音铜像。这尊铜像神韵优美,神态端庄,唯面部比同时代的菩萨们稍显肥胖。按现在女士们的标准,可能还需要减点肥呢(图1-10)。
木制的千手观音也很多,当然,她们都在屋里。
河北承德普宁寺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是清代乾隆皇帝在承德修建的第一座寺庙,规模宏大,体系完整。
其中,主体建筑大乘之阁内主供的千手观音,更是中国古代雕像艺术的瑰宝(图1-11)。这尊雕像高27.21米,其中须弥底座高为1.22米,重达110吨,仅头部就重达5.4吨。雕像由松、柏、杉、榆、椴等125立方米的五种木材、分三层雕刻而成,是世界上最大的木制雕像之一。
雕像面目慈祥安和、呈正面观,手臂由内向外呈放射状、左右对称排列,给人以安定均衡的艺术美感;周身共计42只手臂,这些手都忙得不亦乐乎,除去合掌的双手外,其余40只手都持有法器。
雕像的佛冠上还端坐着一尊1.53米高的无量光佛的佛像,据说是观音菩萨为了感谢自己的恩师,把无量光佛放在自己的头上,以示尊崇之意。
图1-11 河北承德普宁寺木雕千手观音
图1-12 河北正定隆兴寺内千手观音局部
河北正定隆兴寺大悲阁内所供铜铸千手观音高21.3米,42只手臂,为我国现存古代铜铸佛教造像中最高大者。
隆兴寺内现存的一通宋碑记录了当时的铸造过程,开宝四年七月二十日,三千工役聚于龙兴寺(清朝改为隆兴寺),开始了这一浩大的工程。先是挖地基,然后铺一层砂礓、一层土石、一层石灰、一层土,再将基础夯实。距地面六尺深处留一个边长四丈的方坑,里头栽七根熟铁柱,其间以铁绳捆系。然后方坑内注满生铁水。其上立一大木为胎,先塑千手观音泥像,并依此制出内模外范,最后采用屯土的办法,全身分七段接续铸造而成。佛像下面石须弥座上精美的雕刻也出自宋代能工巧匠之手(图1-12)。
不过因为是铜铸的,胳膊都硬得很,看着不像女人的肢体,倒像是木偶。
福建晋江市安海镇龙山寺正殿内有一尊木雕千手观音,是明代中期以樟木雕成的,身高2.95米,宽2.5米,头戴花冠,身披莲服,两足微露,立于石雕莲花台上(图1-13)。
这尊观音雕像有1008只手,当然了,那些手都小得很。但在这些小掌中都雕有1只慧眼,还都带镯子。有的手拿书卷有的拿钟鼓及珠宝、花果、乐器等法器。感觉上忙得不行。整座立像刻得既繁复入微又层次清晰,为明代木雕艺术珍品。
图1-13 福建晋江龙山寺木雕千手观音
在北京的雍和宫里也有千手观音。信众们认为,千手表示遍护众生,千眼则表示遍观世间。不过这尊千手观音雕像很小,只能算是个工艺品吧(图1-14)。
图1-14 北京雍和宫内木雕小千手观音
在2005年春晚的舞台上,著名舞蹈编导家张继钢历时7年创作的大型原创音画舞剧《千手观音》闪亮登场。这个舞蹈由21个平均年龄21岁的聋哑演员出演。全剧用出神入化的肢体语言诠释了佛的大爱和无形的感召力。
再一个在佛寺里随处都可见的题材就是哼哈二将和四大天王。这是较大型的佛教寺庙里都有的。实际上,他们是拜见佛祖之前必要的铺垫和程序(图1-15,图1-16)。
在第一道关,也就是山门里,站着俩武士——哼哈二将。如果你进门时嘻嘻哈哈,没有敬佛之心,那么哼将喷一股黄烟,哈将吼一声巨响,你就魂飞魄散,上西天了。
你小心翼翼地过了山门,在第二道天王殿里,又有四位武将。他们是:东方持国天王,手握玉琵琶;南方增长天王,手持青云剑;西方广目天王,手捏赤练蛇;北方多闻天王,手打混元伞。他们脚底下都踩着青鼻子绿脸的小鬼,以表示他们的职责是护卫着东南西北四方的平安。
在北京碧云寺的山门里也有威武的哼哈二将(图1-17,图1-18)。从新旧程度来看,蓟县的两位应该是碧云寺这两位的祖祖爷了。
图1-15 蓟县独乐寺哼将
图1-16 蓟县独乐寺哈将
图1-17 碧云寺哼将
图1-18 碧云寺哈将
哼哈二将一律站立,环眼圆睁,凶神恶煞。四大天王则有坐有站,有凶有善。但他们手里拿的东西都是一样的(图1-19~图1-24)。
图1-19 北京东黄寺内南方增长天王和东方持国天王
图1-20 北京东黄寺内北方多闻天王和西方广目天王
图1-21 南方增长天王
图1-22 东方持国天王
图1-23 北方多闻天王
图1-24 西方广目天王
再下来该轮到罗汉们登场了。一提到罗汉,人们首先想到的大概是北京碧云寺里的五百罗汉堂。
五百罗汉堂,顾名思义就是供奉五百罗汉像的地方,全称为五百阿罗汉堂。因为跟随佛祖听法传道的有五百名弟子。其实,在任何佛经中都没有记载五百罗汉的名号,“五百”只是言其多而已。由于五百罗汉人数众多,面孔一时难以分清,以至有些人借机混了进来,硬充罗汉。如成都宝光寺的罗汉堂内,康熙和乾隆分别被塑为奢夜多尊者和直福德尊者。在佛教中,罗汉因地位较低,他们住的地方只能叫作“堂”而不能叫作“殿”。
北京碧云寺罗汉堂建于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罗汉堂内共有罗汉像508尊,全部为木质金漆,塑造技艺精湛,人物个性鲜明,神态逼真,栩栩如生(图1-25)。
苏州西园寺(戒幢建寺)创建于元代至元年间(公元1264—1294年),始名归元寺,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现存建筑为清代重建,寺内五百罗汉堂为中国四大罗汉堂之一。这里只说一位咱们都认识的罗汉——济公吧(图1-26)。
记得小时候我被马蜂蜇了,妈妈怕我觉得疼,就给我讲了一个济公救人一命的故事,至今记忆犹新:一日,济公在街上闲逛,见一老妇倒在地上,一男子抱着她号哭。济公一问之下,得知那老妇病重,家中没钱看病,眼见得不行了。济公当即从身上搓下些黑泥,又把那黑泥做成了个丸子,递给那男子,说道:“给你母亲服下去吧,保证药到病除。”那男子知道他是济公,但依然半信半疑:“这药叫什么名字?”济公边远去边送来一声:“伸腿瞪眼丸!哈哈!”
图1-25 北京碧云寺五百罗汉堂
图1-26 苏州西园寺罗汉堂的济公
北京碧云寺的五百罗汉堂里也有济公,不过是坐在房梁上。据说是来晚了,没他的地方,只好当了“梁上君子”。
安徽省池州的九华山五百罗汉堂内罗汉们千姿百态,气势壮观。相传,后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道潜禅师得到吴越钱忠懿王的允许,将杭州西湖边雷峰塔下的十六大士像迁到净慈寺,创建了杭州的五百罗汉堂(图1-27)。
图1-27 安徽池州九华山五百罗汉堂局部
力士在各处出现的次数也不少,多半作为陪衬(图1-28~图1-30)。
再就是一些没名没姓的诸神,其中不乏雕塑精品(图1-31)。
道教神仙们的塑像也不少。室外大型的如福建泉州丰泽区清源山老君岩的老子坐像,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道教石雕。
老子坐像雕于宋代,据《泉州府志》记载:“石像天成,好事者为略施雕琢。”寥寥数语,使之更具有神秘色彩。石像高5.63米,厚6.85米,宽8.01米,席地面积为55平方米。石像头戴风帽,额纹清晰,两眼平视,鼻梁高凸,双耳垂肩,苍髯飞动,脸含笑容,左手扶膝,右手凭几,食指与小指微前倾,似能弹物,背屏青山,巍然端坐,更显空山幽谷,离绝尘世。头、额、眼、髭、须等细部雕刻独具匠心。整个石像衣褶分明,刀法精致,毫无多余痕迹。逼真生动地表现了老人慈祥、安乐的神态。
图1-28 力士之一
图1-29 力士之二
图1-30 力士之三
图1-31 北京大慧寺内泥塑
闲言少叙,看图1-32吧。
在去清源山的半路上,还看见几个有关老子的雕像,虽然是近年的作品,但有趣得很。图1-33为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图1-34为老子与孔子。
图1-32 福建泉州清源山上的老子坐像
图1-33 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
图1-34 老子与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