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表达:抓住语言和文字的精髓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发现“表达方式也有技巧”的契机

 

——正因为我曾经不善表达,所以才有幸发现其中的技巧并形成体系

 

 

 

 

变成小胖子以后,我苦苦挣扎着寻找出路。我开始大量阅读名言佳句荟萃的诗集、书籍和广告文案佳作集。每次看到打动人心、感人肺腑的语句时,我都会用笔记本抄写下来。在日复一日的阅读和抄写过程中,我忽然注意到一个现象:

“咦,这两句话怎么这么像呢。”——不是用词,而是句子结构很相似。

于是,我产生了一个设想:也许这其中有什么共同规律?例如:

 

“不要思考,而要用心去感受!”——电影《龙争虎斗》

“死是毫无意义的,要好好活着!——电视剧《3年B班金八老师》

“小小一本书,说尽大道理。”——讲谈社文库的广告词

“没有分别,就没有重逢。”——西方谚语

“黑手党是貌似少年唱诗班的罪恶组织。”——彼得·塞勒斯(电影《粉红豹》)

“案件不是在会议室里发生,而是在案发现场发生的!!”——电视剧《跳跃大搜查线》

 

以上这些打动人心的话,乍一看似乎完全不同,用词全都不一样。但觉得有某种相通之处——没错,结构很相似,全都用了正反对比的词语。

 

思考——感受

死——活

小——大

分别——重逢

黑手党——少年唱诗班

会议室——案发现场

 

一开始,我还以为是自己神经过敏。但转念一想,如果只是巧合的话,那也未免太一致了吧。这其中显然隐藏着什么奥秘——我仿佛嗅到了宝物的气息。所有这些正反对比的词语,也许并非出于巧合,而是作者有意为之。

“不要思考,而要用心去感受!”

即便只说“用心去感受”也能达意,那为什么非要先来一句“不要思考”呢?难道仅仅只是偶然?

“案件不是在会议室里发生,而是在案发现场发生的!!”

即便只说“案件是在案发现场发生的!!”也能达意,那为什么非要先来一句“会议室”呢?难道这也是偶然?

——不,这并不是出于偶然,而是有意为之。如果能有效地运用正反对比的词语,就能创造出打动人心的佳句!这简直太好用了!

原先不太确定的设想,在大量阅读的过程中得到了证实:

“打动人心的话语,是有规律可循的。”

 

我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这并不全是因为身材发胖,而更是因为激动——我原先一直以为,要说出那些佳句非得靠灵感降临不可,但此刻我终于发现了不必依靠灵感和天分也能创造佳句的线索。

从那以后,我每天都沿着这线索去发掘宝藏。以前觉得毫无关联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开始有机地联系起来,就像夜空里七零八落的星星形成了星座一样。我甚至因此而激动得直起鸡皮疙瘩,有一种仿佛洞悉了世界奥秘的奇妙之感。昨天看过的语句,今天再看时,则似乎带上了异样的光彩。

从那之后,我获得了很多文案设计和广告策划方面的奖项,前后共荣获51项国内外大奖,并有幸成为首位获得美国广告大奖金奖的日本人。我撰写的文案得到一些音乐制作人的赏识,他们邀请我为其创作歌词。后来这张专辑还荣登日本公信榜的榜首。另外,还有大学邀请我去当讲师。我身上出现的这些变化,并不是逐渐发生的,而是突然就变得焕然一新的。毫无疑问,这得归功于我掌握了表达方式的技巧。

 

我这本书中所写的表达技巧,或许有人已经根据自己的经验发现并加以运用。不过,我在书中归纳得比较体系化。借助此书,已经开始运用的人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技巧,还没开始运用的人则可以按其顺序学会开始运用。

书中所写的表达技巧,就像厨艺书中介绍的配方一样,只要你按其顺序操作,就能做出接近专业厨师味道的美食来。当然,即使做同样一道菜,味道也会因人而异。无论如何,总比自己从头开始摸索便捷多了。

 

打动人心的语言是可以
打造出来的,就像按照
配方做菜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