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讨海外流失文物的自信
论说圆明园兽首是不是“国宝”,首先应该明确“国宝”的概念。通常来论,“国宝”乃国之瑰宝,它不是仅具有一般意义的文物或佐证。如果基于中国文化的立场,从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来看,圆明园兽首只是一般性的历史文物,它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上,尤其是在中国雕塑艺术史上,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它的血统缺少中国文化的基因,难以与雄强浑厚的汉唐雕塑相提并论,更与中国艺术的写意精神相去甚远,它所反映的是西方写实雕塑的传统。而如果将其放到西方雕塑史上来论,也只能说是一般性的雕塑,在西方的园林雕塑中司空见惯,不足为奇。圆明园兽首只是圆明园中的园林装饰雕塑,很难想象法国人会把凡尔赛宫内的园林雕塑中的一个部件称为“国宝”。
对于“国宝”的认识,基于不同的学养和不同的文化立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各有所爱,难以强求,也难以统一。就好像人们说经典一样,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认知标准。如此而论,属于圆明园故物的兽首不能称之为“国宝”,并不是说它不具有历史价值和特别的社会意义,只是说社会上将其称为“国宝”欠妥,或者说为了经济的目的和情感的意义,将其称为“国宝”欠妥。
何谓“国宝”?“国宝”首先应该以“国”为基本,具有普遍的文化认同,是历史积淀后的文化共识。其中最重要的是能够反映国家文化内涵的核心价值观,能够表现民族文化的杰出创造,能够代表一个时代文化和艺术发展的最高成就,能够承前启后在历史发展中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原始社会的“舞蹈纹彩陶盆”、商代的“后母戊方鼎”和“四羊方尊”等,还有其他馆藏机构所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等,均可以称为国宝,这是国人无可争议的共识。中国有很多被列强掠夺而流失海外的文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1914年被打碎装箱盗运到美国,现藏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的昭陵六骏中的“飒露紫”“拳毛”,以及散存在美国的响堂山石窟造像等,这些可以被称为“国宝”,它们不仅承载着被掠夺的历史,而且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20世纪初被掠夺的重要的中国文物大都进了博物馆,但也不排除一些国宝级的文物会出现在国外的文物市场上。比如说现藏于国博的“子龙鼎”是已发现的商代青铜圆鼎中形体最大的一件,它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被日本的“山中株式会社”以“购买”的方式窃取到日本,直到2004年才在大阪的一个私人藏品展上露面。2006年,国家文物局在香港市场上以4800万元人民币将其购回。在近几年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海外回流”已经成为一种概念,成为一种商业手段。而在国际市场上,面对流失文物所出现的不理智的行为,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圆明园兽首。20世纪80年代末兽首刚出现在拍卖场时,价格仅为1500美元,那时候比较单纯,没有掺杂政治因素和民族情感,也没有国家文物局的干预,其价格符合当时的市价。可是到了2000年,牛首、虎首和猴首三件被保利集团以3000万港元拍得时,方方面面都出现了爱国的声音。2009年,当鼠首和兔首在法国佳士得拍卖时,起拍价已经飙升至800万欧元和1000万欧元,总价约为2亿元人民币。这时国家文物局出面干预,还引发全球华人声援,最终造成了“拍而不买”的闹剧。兽首价格的一路飙升,民族情绪的一路高涨,其直接的后果是哄抬了中国文物的市场价格,让政府和民间难以面对在国外市场不断出现的流失文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对流失文物的追讨。
海外流失文物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一种是被列强掠夺到海外,另一种是通过非法购买的方式盗运到海外。它们数量众多,其中涉及非法的部分,情况各有不同。对于追讨的问题,不能纠缠在民族情绪的鼓噪之中,当下首先应该做好研究工作,除了了解收藏之地,更要弄清其来龙去脉,建立一个国家流失海外文物目录。这是一项细致而艰苦的工作,是进行有效追讨的学术基础,也是提供法律依据,即掠夺的罪证的过程,只有基于此才能有效开展追讨工作。追回流失文物,我们不能停留在口头意愿上,也不能停留在民族情感的煽动中,要落实在实干上,同时要组织国家团队专门研究有关国家的法律,依据法律进行追讨。可借鉴的成功经验有:秘鲁政府依据美国法律,要求耶鲁大学归还1912年美国从秘鲁拿走进行为期18个月的科学研究而后长期滞留的文物。2010年9月,秘鲁总统加西亚向美国发出了最后通牒,11月2日又亲自写信给美国总统奥巴马,要求他干预此事。11月5日,秘鲁政府组织全国性大规模游行示威,总统加西亚以及国会和政府的代表也参加了游行。2012年12月31日前,美国最终归还了全部文物。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中的中国古代石刻
我国近年来在追讨流失文物方面也有成功的案例。2000年3月21日,佳士得于纽约举行的拍卖会中将拍卖河北曲阳王处直墓被盗的浮雕武士石像,国家文物局即刻照会美国使馆,要求阻止该项拍卖,并根据国际公约将其返还中国。同时公安部向国际刑警组织美国中心局发出通报,请求合作。3月28日美国海关查扣了这件中国文物。最后经美国司法部门根据联合国公约做出裁决,于2001年5月26日将浮雕武士像无偿归还中国政府(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追讨海外流失文物问题的关键,是在国家强大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家自信,在国家自信基础上建立的系统组织,在系统组织基础上形成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原载2013年5月13日《文艺报》,原标题为《应该从核心问题上激发追讨海外流失文物的自信》
附:不要忽悠圆明园的“水龙头”
圆明园的那几个动物头形的“水龙头”,时不时地就翻起波浪,且一浪高过一浪,最近“马首铜像将在港拍卖,估价超过六千万港元”的报道又成为新的一波。香港苏富比将于10月拍卖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像中的马首铜像,成为日前的一大新闻。此次拍卖的马首铜像曾于1995年参加台湾地区某收藏团体的展出。
据史料记载,圆明园海晏堂原有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分别代表一天的十二个时辰,每日按时依次喷水,至正午时十二生肖同时喷水,场面壮观。英法联军入侵火烧圆明园之后,十二生肖铜像下落不明。直到1987年和1989年,十二生肖中的猪首和马首分别在纽约和伦敦被拍卖,这一圆明园遗物才开始为人们所瞩目。之后,又于2000年春在香港苏富比、佳士得拍卖,都被国内一家机构以高价拍得。当时的状况至今历历在目,因为这个与“爱国”“回流”相连的时髦举动,曾经为社会所广泛关注。一说圆明园遗物,一说八国联军,新仇旧恨涌上心头,因此,花多少钱也要把这个与爱国相连的国宝夺回来。所以,这一桩圆明园遗物回流的消息就成了当时一桩轰轰烈烈的新闻,其盛况可见于当时的报道之中。这个事情已开了头,好像就定了一个规矩,这个“水龙头”也不断地出现,时不时地在考验国人的爱国之心。紧接着,猪首铜像由全国政协常委何鸿燊出资购回,其价格据说“未超过700万元人民币”,后藏于保利艺术博物馆。
据专家推论,圆明园当年的文物数量不会少于150万件,因为圆明园园林建筑达20万平方米,比故宫的全部建筑面积还多4万余平方米。对于这些今天被称为文物的陈设品,尤其是充满西洋风味的建筑,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眼光来看待和认识,不仅是史学观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尊重史实的问题。就目前已被确认为圆明园遗物的这几件水龙头来看,基本上可以说是西方雕塑,说不定是凡尔赛宫的工匠手艺。退一万步说,即使它是属于中国的工艺,那它在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史上也是微不足道的,像许多清代宫廷艺术一样,其艺术的价值以及在艺术史上的地位都是有限的,根本谈不上是“国宝”。不能只因为它是圆明园的遗物,就成了“国宝”。如果这几个外来的东西都成了“国宝”,那我们如何面对历史上夏商周的“国宝”?在诸多事物贬值的今天,“国宝”的称谓在我们的眼皮底下贬值,动不动就称“国宝”,已经成为一种商业的时尚。
现在,圆明园这一遗物的价格在几年之内就涨了六倍。接下来还有已知的被法国人收藏的铜鼠首、兔首,还有下落不明的铜龙首、蛇首、鸡首、羊首。如果有一天它们出现在拍卖会上,那价格还了得?因此,在这个问题上要学习中国的当代艺术,去忽悠外国人,卖百万千万,而不能用“爱国”来忽悠中国人,花千万去买外国的水龙头。
原载2007年9月8日《美术报》
↑作者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所藏的昭陵六骏之一前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中丰富的中国藏品
美国旧金山亚洲美术馆的中国展厅
法国赛努奇亚洲美术馆的中国展区
法国吉美博物馆的中国展厅
加拿大安大略博物馆展出的中国古代壁画
瑞典东亚博物馆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中国古代石刻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