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
Georg Herwegh 格奥尔格·赫尔韦格
格奥尔格·赫尔韦格是诗人,也是一位政治家。
像许多政治家一样,他经历过战争,曾经与马克思一道工作,思想上倾向于社会主义,不过,后来他与巴枯宁投奔无政府主义去了。
赫尔韦格的家境谈不上富庶,也无深厚的家学渊源,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小时候,他在拉丁语学校读书,学校里的课程多为宗教、历史。后在图林根大学学习法学,业余时间搞点诗歌创作。他曾为《德国电讯报》当过编辑,也做过自由写手,后来辗转瑞士等地。30岁之前,他默默无闻,未曾想过名垂青史这等事。
拿破仑的革命带来前所未有的自由和浪漫。革命风潮挑动了赫尔韦格的神经,他写诗以“自由”命名。1841年后,他来到巴黎,拜访了海涅。同为德国人,身在异乡,思想上皆推崇革命,加上皆厌恶陈旧的德国政治,他们相见恨晚,竟日畅谈。从海涅那儿受到鼓舞,赫尔韦格回到苏黎世,与朱里斯·弗勒贝尔(Julius Fröbel)合作,为一家名为《苏黎世综合报》的报纸撰稿,发表自由之声音。在苏黎世期间,他和马克思亦为《莱茵报》撰文,兼任编辑。在报端,他唾弃旧制度,呼吁建立新型民主的社会。当时,苏黎世真乃一处法外之地,自由分子咸集于此,呼朋引类,情绪高涨。费尔巴哈也与赫尔韦格结成朋友,相互砥砺。赫尔韦格声名渐起,曾被当时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接见,但因为其过激的言论,赫尔韦格又被普鲁士驱逐。
德累斯顿革命期间,赫尔韦格认识了瓦格纳,两人结成患难好友。对瓦格纳来说,他的历史使命是创作德国式的歌剧,而不是成为一个无产阶级的战士,也不是成为一个无政府主义者。革命失败后,他们逃到苏黎世。后来,瓦格纳与那些革命朋友渐行渐远,形同陌路,赫尔韦格也淡出了他的记忆。
对赫尔韦格来说,瓦格纳如他一生中认识的许多朋友一样,是过客,亦是烟云。统一前的德国给赫尔韦格这样的斗士提供了施展才华的空间,他的一生几乎都在与命运抗争。他去世后,他的自传《赫尔韦格,一个英雄的生活》在德国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