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套染法
其法工艺原理与复染基本相同,也是多次浸染织物,只不过是多次浸入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染液中交替或混合染色,以获取中间色。运用套染工艺,可以只选择几种有限的染料,而得到更为广泛的色彩,它的出现使染色色谱得到极大丰富。
先秦时期,绿色是最常见的服装流行色彩之一,很多人以身着“绿衣黄里”或“绿衣黄裳”为美。其时染制绿色的方法,很可能采用的就是荩草和靛蓝套染。主要依据:一是古代染绿基本都是以黄色染料与靛蓝套染而实现的,实例如宋应星《天工开物》所载染绿法。二是直到晋代才发现可以直接染绿的染料鼠李,郭义恭《广志》载:“鼠李,朱李,可以染。”唐宋以后才广泛利用。三是有人做过栀子染色试验,发现无论是直接染,还是加铝盐或铜盐媒染,所的色泽皆为黄色(加铝盐略含绿色)。而荩草染色性能与栀子相同[注]。四是有学者曾将新疆且末县扎洪鲁克出土的两件绿色毛织物作了X射线分析,发现将草绿色样品中的蓝色素提出后,其反射光谱曲线与黄色样品十分接近,认为绿色毛织物很可能是黄色和蓝色染料套染而成[注]。
关于套染工艺,早在《考工记·锺氏》中便有明确记载:“三入为,五入为,七入为缁。”对这段话的注释,郑玄注比较简单,云:“染者三入而成,又再染以黑,则成。今《礼》俗文作爵,言如爵头色(赤多黑少)也。又复再染以黑,乃成缁矣。”贾公彦的疏则较为详细,谓:“三入谓之,……不言四入及六入。按《士冠》有朱纮之文。郑云:朱则四入与,是更以入赤汁则为朱。……若入赤汁则为朱,若不入朱而入黑汁则为绀矣。若更以此绀入黑则为,而此五入为是也。……若更以此入黑汁即为玄,则六入为玄。……更以此玄入黑汁则名七入为缁矣。”结合前文所引《尔雅·释器》内容,贾氏所云工艺流程如下:
绀为赤色扬青,为青赤色,玄为黑而有赤色,缁为纯黑色。经四入至七入,黑色彻底盖住了红色。而从染红再染黑过程看,实为典型的复染和套染相结合的工艺。至于红汁,当为加入铝媒染剂的茜草緟染液,黑汁则为加入铁媒染剂的皂斗染液。
由于不同染料颜色的遮盖,运用不同染料进行套染要遵循一定的次序,《淮南子》在论述循序渐进的道理时,即以此举例说明。谓:“染者先青而后黑则可,先黑而后青则不可。”此外,宋应星《天工开物》还记载了一些用套染法染得的色调。计有:豆绿、鹅黄、天青、葡萄青、蛋青。其中豆绿色是先用黄檗水染,再用靛水套染,如用苋蓝套染,可得甚为鲜艳的草豆绿。鹅黄、天青、葡萄青、蛋青、玄色诸色套染工艺则见表1-2。这些色调俱用蓝靛,据记载,当时蓝草生产以福建的泉州、赣州等地最著名,如万历《闽大纪》说:“靛出山谷,种马蓝草为之。……利布四方,谓之福建青。”万历《泉州府志》说泉州主要产两种蓝,“叶大高者为马蓝,小者为槐蓝,七邑皆有”。天启《赣州府志》说赣州:“种蓝作靛,西北大贾岁一至,泛舟而下,州人颇食其利。”
表1-2 《天工开物》所载套染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