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彰施:中国古代植物染色文献专题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直接复染法

其法是将待染织物直接放入到有染料植物的枝叶或其他富含色素部分的发酵染液里面,通过浸或煮的方式,并根据所定色调的深浅,在同一染液中一次或多次浸或煮织物,从而使之施色。之所以要反复投入染液中,是因为植物染料虽能和纤维发生染色反应,但受限于彼此间亲和力的高低,浸染一次只有少量色素附着在纤维上,得色不深,欲得理想浓厚色彩,须反复多次浸染。而且在前后两次浸染之间,取出的纤维织物不能拧水,直接晾干,以便后一次浸染能进一步更多地吸附色素。在古文献中,较为详尽且代表性鲜明的记述有两则。

一是《墨子·所染第三》中有关织物颜色、染料颜色与浸染次数之关系的阐释。谓:“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必为无色矣。”《尔雅·释器》中有关于复染的记载:“一染谓之縓,再染谓之赪,三染谓之。青谓之葱,黑谓之黝,斧谓之黼。”縓是黄赤色,赪是浅红色,是绛(深红)色,葱是青色,黝是黑色,黼是黑白相间。

二是宋应星《天工开物》中所记用此法染得的色调。计有:大红、莲红、桃红、银红、水红、翠蓝、天蓝、月白、草白、象牙色、毛青布色。其中大红色染法如下:大红色的原料是红花饼,用乌梅水煎出后,再用碱水澄几次,或用稻草灰代替碱,效果相同。澄多次之后,色则鲜甚。我们知道红花中含有红花素和黄色素,红色素不溶于酸,而溶于碱,黄色素反之。乌梅水呈酸性,将红花饼用乌梅水煎的目的是进一步祛除黄色素,提纯红色素。莲红、桃红、银红、水红四色,原料亦是红花饼,工艺同大红色,不过颜色的深浅随红花饼的分量增减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