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企提高活力——读《国企改革12样本》有感
纺织离退休干部局 李日升
2015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5〕22号),随后各项改革文件逐步落地,国企改革“1+N”系列文件形成一套严密体系,为国资国企改革谋定了框架。2017年1—9月,国有企业创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最好的效益,数据印证国资国企改革取得初步成效。但我国国有企业历史久、体量大、涉及面广,国资国企改革行至今日,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也存在许多问题、难点与硬骨头,社会反映国企存在活力不足的问题,国企改革目前仍只有进行时。
近日,我阅读了2016年9月出版的《国企改革12样本》,此书由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与《国资报告》杂志社编著,书中展现部分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落实改革措施取得的实质性进展,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形成了优秀经验与成果,为各地区、各国企的发展提供参考。读完此书,我对国企改革的信心更加坚定,对如何激发国有企业发展的活力有了一些思考与感悟。
资本是企业的心脏,企业经营则是企业肌体,心脏与肌体健康方能活力充足,负重过多则会步履艰难。国企改革方向明确但也条理众多,由管资产到管资本,由监管到治理,同时还要注重关键的国企党建以及业务创新、经营改善等内容,可以说任务繁重。我下面谈一下关于增加国有企业活力的感想。
一、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
国有企业毫无疑问要符合市场化定位,无论是商业类国企还是公益类国企都需要进行市场经营,但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存在企业办社会职能、僵尸企业广泛存在、经营权受限、企业层级过多等非市场行为的问题,传统的国资管理制度让部分企业无法灵活决策,无法放开拳脚去做生产经营、资产增值,许多还被拖住后腿甚至生存困难,对这些病灶的切除是恢复健康的重要手段。
《国企改革12样本》书中列出一些地方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大力瘦身健体的成功做法。上海市率先开展“管资本”改革,提出政府不能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要敢于“开闸放水”“放虎归山”,为此,上海市将当地国企分类为竞争类、功能类、公共服务类,分类定责考核,市国资委负责资本监管,让企业集团全责负责日常经营,竞争类国企专注于经营生产,功能类国企服务重点专项任务,公共服务类国企进行特许经营。明确国有企业的市场属性,让他们能够投入到清晰而又动态调整的目标中。江西省发挥供给侧改革精神,创新手段淘汰僵尸企业、去落后产能、压缩管理干部数量、将社区移交地方管理,让新钢集团、江西建材集团等老牌国企实现涅槃重生。山东能源集团、兖矿集团也通过人员分流转岗、淘汰落后传统产业、整顿僵尸企业,甩掉企业的包袱,从而让企业投身于创新升级转型发展,重塑老品牌。广东省建立对下属企业的权责清单制度,释放企业自主经营权。
告别旧体制,释放新活力。生产经营体制性的限制阻碍了部分国有企业的发展,之前一些国企规模体量虽增大但效率与收益降低,政府的积极主动作为是改变这些障碍的关键。国务院国资委向“管资本”职能的转变,对分离“三供一业”的部署,对“僵尸企业”的清理,对落后产能的坚决淘汰,都是彰显了以市场为导向,让企业轻装上阵做市场经营主体的改革理念。
二、整合资本
对资本的重组整合毫无疑问是这轮国企改革的重点。截至目前,十八大以来央企集团层面已经完成18组34家企业的重组,混合所有制改革也是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各层级企业的混改占比也已经很高,数量都在不断增长,成立国资投资运营公司也是创新性的举措,国有资产投资公司与运营公司试点也在稳步推进,这些都是对国企所有者权益的整合,是对资本的优化升级,关系到企业的根本。这项工作涉及面广,每一次重组背后都要做大量工作,引发社会的高度关注,但也产生很好的效果。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推进并购重组与混改有非常成功的经验。他们的重组可以用四种“公式”形象说明:“0+0=1”是让两家发展困难的企业重组后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战胜困难;“1+1=1”是让两家体系、文化、政策有差异有争执的企业以“高难度动作”顺利合并,并且融洽发展;“1+1>2”是重组整合让企业的实力呈倍速增长;“1+1<2”是两家企业通过整合实现了成本的大幅降低。兵装集团还推进部分下属公司开展混改,将旗下经营品种单一、活力长期不足的公司开展合资合作,引入专业管理团队发展新产业,依靠旧的优势发展新的生机,并且引入外资发展海外市场,很好地增强企业活力,让一些困难的子公司涅槃重生,资本的整合让集团犹如活水般流动,实现以资本改革推动产能升级,促进经营效益大幅增加。
诚通集团是国务院国资委选中的为数不多的国资经营试点公司之一,他们开展国有资本运营已有十多年的历程,在整合处置央企经营困难的辅业资产和不良资产方面积累了丰厚经验。他们站在一定战略高度上扮演“接盘侠”的角色,从战略管理层面、运营管理层面、职能支持层面发挥集团的管控能力,通过债务重组、资产证券化、经营业务整合、优化产业布局,让很多老大难企业价值升值,化劣为优,变废为宝。
浙江的物产中大集团二十年前成立时便践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近年来又积极开展“二次混改”,对十多年前的员工持股进行动态整合,拓宽持股范围,并借“持续混改”引入近年来蓬勃发展的金融服务和高端制造产业,目前集团形成国资、集体、民营及个体多种所有制共存并相互融合的局面,还积极开展资产证券化实现整体上市,这一系列举措让集团连续6年入围“世界500强”,营业收入与利润12年来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18.85%与17.61%,这一系列成就可以表明物产中大的改革非常成功。
整合资本是从财务管理的层面实现企业价值升值,对推广可复制的国企改革经验具有指导意义,当然这也需要同时加强监管严防国有资产流失。
三、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让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的现代企业制度有利于确定企业的市场化定位,从机制体制上保证企业走在正轨上,符合市场经济规律,适应市场化、现代化、国际化新形势。
多地区多企业都健全董事会制度机制。真正赋予董事会经营决定权有助于企业快速决策、认真履职担责,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广东省推进企业市场化改制,发挥董事会作用;首旅集团向下属企业委派责任董事,有效将集团意志通过责任董事实现,并在董事会内部建立专业委员会,董事会中超一半为外部董事,有利于董事会专业化科学化决策;兵装集团通过在董事会中设立特种装备委员会,由董事会授权其研究集团军工业务发展,做到既能灵活决策又能保守机密。但目前一些企业仍旧存在董事会形同虚设、管理方式严重行政化、“一把手”一人说了算的情况,董事会的集体决策是解决这一弊病的重要方式方法。国务院国资委十大改革试点任务中就包括董事会制度改革,提出要向企业董事会授予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高级管理人员选聘、业绩考核、薪酬管理、工资总额备案制管理和重大财务事项管理等6项职权,这些尝试是保证企业灵活高效的重要手段。
现代化的选人用人制度是科学选才的保障,企业的有序经营离不开人才这个“牛鼻子”,国有企业传统的机制积弊主要表现在用人用工和分配机制上,也就是“铁饭碗、铁交椅、铁工资”问题。《国企改革12样本》一书中几乎每一家企业、每一个地区的样本都涉及选人用人改革的内容,特别是对管理层经理层的人员确定要结合市场的专业化需求,建立职业经理人库,在党管干部的原则下,对二级子公司负责人广泛开展市场化招聘,设立经营考核目标,激励与约束制度并举。
除了董事会改革、用人制度调整以外,国有企业健全法人结构,推动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推进财务制度、成本控制制度、销售制度建立健全,都是让国有企业走向市场适应竞争站稳脚跟的必然保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求,是对国企改革的重要保障。
四、薪酬改革
前段已经提到了重视选人制度改革,但选好人还更需要留住人才。一些国有企业存在人才流失的情况,对保持国企队伍的稳定性与发展的战略性有一定影响。再好的制度与发展理念最终是要靠人来施行,再健全的制度再扎实的企业基础也需要好的船长与船员来把握国企大船的航行,这就需要改革传统的国有企业薪酬制度,解决大量国企职工抱怨的“症结”。
国务院国资委十大试点工作中有对企业薪酬分配差异化改革试点的布置。选择处于竞争性行业或领域、已实行或正在试点职业经理人制度的中央企业开展试点,每类企业选择2至3家,数量控制在4至6家,试点人员为市场化选聘和管理的职业经理人。对市场化选聘的职业经理人实行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业绩考核评价体系。力争到2020年左右,全面形成与国有企业负责人选任方式相匹配、与企业功能性质相适应的负责人薪酬管理办法和业绩考核评价办法。
《国企改革12样本》一书中有大量薪酬体制改革的内容,一些地方实行企业分类激励,设定基础薪酬,再对不同类型的企业设置不同的基薪调节倍数,市场化程度高、行业竞争充分的企业更加注重按照企业的经营业绩设置薪酬,公益性国企则结合重要公益发展持续能力与服务水平、成本控制水平进行考核。创新分配机制,上市公司探索员工持股,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高科技企业实施股权和分红激励,对职业经理人按照市场机制协商确定薪酬,将对企业经营目标的考核结果体现在工资中,工资与效益挂钩,偏高与过高收入也进行调整,新增工资向技术含量高、责任重、贡献大的岗位倾斜,提高一线员工的薪酬水平。这些措施对留住人才、淘汰庸才有很好的效果,促进人尽其才,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有效提升企业活力。
五、结束语
国有企业活力增加的过程就是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多配的要减去,要瘦身健体、剥离社会职能;少配的要加上,赋予国企充分的经营自主权;配错的要修改,需要重组合并、资本改革、选人制度与薪酬体制改革。但当然该管的也要管好,必须做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必须严防国有资产流失。国企改革可以说是对企业国有的性质与市场规律机制进行磨合,既需要各级国资委与地方政府的付出,也需要各企业主动作为,按照自己的历史现实状况、发展方向做出战略性决策,当然也离不开主管部门发挥政治家精神,经营者们发挥企业家精神。“行百里者半九十。”国企改革只有进行时,改革的样本值得学习值得借鉴,好的做法值得逐步推广,经验教训需要不断总结,“久久为功,驰而不息”,国企改革所结的果必定能越来越硕大,活力充沛的国有企业必定能在世界政治经济激荡变化的大浪中战胜挑战,必定能在广阔的世界舞台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历史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