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内科
感冒
感冒是临床上常见的内科疾病,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为主要症状。感冒轻者仅在鼻、鼻咽、咽喉等部位出现不舒适之感觉。该病的发病率较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多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小儿发病率为高。
感冒起病较急,一般上呼吸道症状比较明显,如喷嚏、鼻塞、流涕等。发病1~2天后,会有咽痛、咽部异物感,甚至出现吞咽困难、咳嗽、声音嘶哑等症状,或咳少量白色黏痰。除上述症状外,还常伴发轻重程度不一的全身症状,如怕冷、发热、全身酸痛、疲软无力、腰痛、腹胀、食欲差,甚或出现呕吐、腹泻。一般全身症状较轻。中医把感冒分成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两大类。风热感冒表现为发热明显,恶寒轻,鼻子发干、咽喉肿痛、口干喜冷饮、咳嗽吐黄痰、鼻塞少涕、出汗、头痛发胀等;风寒感冒以恶寒重、发热轻、鼻塞流清涕、咽喉微痒、喷嚏、咳清稀痰、少汗、周身酸痛等为主要症状。
一、药物足浴外用方
贯众液
【药物组成】贯众叶100克,荆芥、紫苏叶、防风各30克,薄荷20克。
【制法与用法】上药水煎取汁足浴,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每日1剂。
【功效与主治】发汗解表。适用于伤风感冒。
麻黄桂枝液
【药物组成】麻黄、桂枝、紫苏叶各15克,生姜、甘草各10克。
【制法与用法】上药水煎取汁足浴,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每日1剂。
【功效与主治】发汗解表。适用于风寒感冒。
葱白老姜液
【药物组成】葱白15克,老姜15克(切片),茶叶9克。
【制法与用法】上药水煎取汁泡脚,并注意不要受凉。
【功效与主治】发汗解表。适用于感冒初期。
荆防败毒液
【药物组成】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川芎各9克,白芷、柴胡、前胡、生姜各12克。
【制法与用法】将上药加入药锅中,加水适量,水煎后去渣取汁足浴,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每日1剂。
【功效与主治】发汗解毒,祛风除湿。适用于外感风寒者。
香苏液
【药物组成】香附、紫苏叶各120克,陈皮60克,淡豆豉、甘草各30克。
【制法与用法】将上药加入药锅中,加水适量,水煎后去渣取汁足浴,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每日1剂。
【功效与主治】理气解表。适用于外感风寒。
银翘液
【药物组成】金银花、连翘各50克,桔梗、薄荷各30克,淡豆豉、牛蒡子各20克,甘草10克。
【制法与用法】上药水煎取汁足浴,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每日1剂。
【功效与主治】辛凉解表,清热解毒。适用于风寒感冒。
贯众防风液
【药物组成】贯众叶、防风各30克。
【制法与用法】上药水煎取汁足浴,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每日1剂。
【功效与主治】发汗解表,祛风止痛。用于预防和治疗感冒。
羌活苍术液
【药物组成】羌活、苍术、生姜、白矾、紫苏叶各等量。
【制法与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次取10~30克置温水中浴足,浴毕后取药粉加适量米醋调为糊状敷双足心涌泉穴,每日2~3次,每日1剂。
【功效与主治】发汗解表。适用于感冒夹湿者。
生姜陈皮液
【药物组成】生姜、陈皮、苍耳、薄荷各30克。
【制法与用法】将上药加入药锅中,适量加水煎后去渣取汁足浴,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每日1剂。
【功效与主治】发汗解表。适用于风寒感冒。
大葱生姜液
【药物组成】大葱、生姜各适量。
【制法与用法】上药水煎取汁浴足,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每日1剂。另取葱、姜适量捣糊,加食盐少许调匀,浴后外敷双足涌泉穴,包扎固定,每2小时换药1次。
【功效与主治】发汗解表。适用于风寒感冒。
紫苏叶汤
【药物组成】紫苏叶60克,或大叶桉叶2500克。
【制法与用法】将紫苏叶或大叶桉叶加入药锅中,加水适量连煮3次,去渣取汁,混匀浴足。每次20分钟,每日1~2次。
【功效与主治】疏风散寒。适用于风寒感冒咳嗽,下肢作冷者。
草乌紫苏液
【药物组成】草乌10克,紫苏叶、木瓜、槟榔、防风、白矾各30克。
【制法与用法】上药水煎取汁,趁热浸洗双足,每日1次。
【功效与主治】疏散风寒。适用于风寒感冒。
竹叶辣椒根液
【药物组成】竹叶、辣椒根各30克。
【制法与用法】上药水煎取汁浴足,然后卧床盖被,微出汗即愈。
【功效与主治】发汗解表。适用于感冒初期。
芥末足浴方
【药物组成】芥末适量。
【制法与用法】将适量芥末置于温水中浴足,每日2~3次,每次15~30分钟。
【功效与主治】发表散寒。适用于风寒感冒。
二、药物足敷外用方
芥子蛋清糊
【药物组成】芥子30克。
【制法与用法】将芥子研为细末,用适量鸡蛋清调匀后外敷双足心涌泉穴。外用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1换,连续3~5天。
【功效与主治】宣肺疏风。适用于风寒感冒及小儿咳嗽。
黄栀僵蚕糊
【药物组成】大黄、栀子、僵蚕各4份,牛膝2份,细辛1份。
【制法与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次用5~8克,以米醋调糊,敷于双足心涌泉穴,外覆伤湿止痛膏或塑料薄膜,固定4~6小时取下,可连续贴敷。
【功效与主治】解表退热。适用于感冒发热者。
【临床应用】苏世平等以此法治疗感冒发热者76例(体温在38.4~40℃),药后1小时体温降至正常者9例,2小时体温降至正常者27例,3小时以上体温降至正常者38例,无效者2例。体温降后复升者18例。最多敷3次。
《千金》水牛角散
【药物组成】水牛角20克,冰片3克,生地黄30克,地龙5克。
【制法与用法】将水牛角研末,与后三味共捣匀,制成小饼,分敷于双涌泉穴及心窝、百会穴、劳宫穴(所敷时间,视热度而定)。
【功效与主治】清热解毒凉血。适用于温热之邪入于营血而发热夜甚者。
胡椒丁香膏
【药物组成】胡椒、丁香各等份,葱白适量。
【制法与用法】二药共研细末,加葱白捣匀成膏,取适量外敷双足心涌泉穴。
【功效与主治】辛温解表。适用于风寒感冒。
芥子薄荷糊
【药物组成】芥子90克,薄荷30克,蛋清(2枚量)。
【制法与用法】将芥子、薄荷研为细末,加蛋清(2枚)调匀成糊状,外敷双足心涌泉穴,包扎固定,每日1换。
【功效与主治】宣肺散寒。适用于风寒感冒。
豆豉连翘糊
【药物组成】淡豆豉30克,连翘15克,薄荷9克,葱白适量。
【制法与用法】将前三味共研细末,每取20克,加葱白捣为糊状,外敷双足心涌泉穴,包扎固定,每日1换。
【功效与主治】发汗解表。适用于风热感冒。
南星米醋糊
【药物组成】生南星30克,米醋适量。
【制法与用法】将生南星研为细末,加米醋适量调为糊状,外敷双足心涌泉穴,包扎固定,每日1换。
【功效与主治】发汗解表。适用于风寒感冒。
白矾小麦糊
【药物组成】白矾、小麦面粉、醋各适量。
【制法与用法】将白矾研为末,加小麦面粉适量,用醋或开水调为糊状,外敷双足心涌泉穴。并发惊厥时,加吴茱萸等份敷双手足心。
【功效与主治】消炎,止咳,平喘,止呕。适用于普通感冒。
【临床应用】治疗100多例普通感冒发热,一般于敷药后6小时开始降温,12~24小时体温降至正常;降温后不再回升。
南星雄黄饼
【药物组成】生天南星、雄黄各12克,米粉、白醋各适量。
【制法与用法】将二者研为细末,加米粉、白醋适量调糊压为饼,敷于双足心涌泉穴,连敷24小时。
【功效与主治】解表退热。适用于普通感冒。
吴茱萸白矾糊
【药物组成】吴茱萸、白矾各3克,蛋清适量。
【制法与用法】将二者共研细末,用蛋清调为稀糊状外敷双手心、双足心,每日1换。
【功效与主治】辛温解表。适用于感冒。
葱白菊花糊
【药物组成】葱白、菊花各20克,荆芥、连翘各12克,防风10克,柴胡6克。
【制法与用法】将药物捣汁或水煎成糊捣烂捏成饼,外敷于双足心涌泉穴、双手心劳宫穴、太阳穴、大椎穴、合谷穴上,每日1换。
【功效与主治】疏风解表。适用于感冒。
速效伤风胶囊贴
【药物组成】速效伤风胶囊6~7粒,麝香风湿膏或伤湿止痛膏2张。
【制法与用法】将胶囊取掉,将药粉分作两份,分别纳于麝香风湿膏或伤湿止痛膏中央,贴敷于双足心涌泉穴上,贴好后按摩1~2分钟,每日1换。
【功效与主治】疏风解表。适用于风热感冒。
附子面粉糊
【药物组成】生附子63克,面粉31克,葱16克,酒适量。
【制法与用法】将生附子研末,葱捣烂,与面粉一起加酒适量调为糊状,取适量敷于双足心涌泉穴。
【功效与主治】引热下行。适用于高热不退。
【临床应用】一般用药1小时后,高热自降。
蚯蚓糊
【药物组成】鲜蚯蚓数条。
【制法与用法】将鲜蚯蚓捣烂成糊状,外敷于双足心涌泉穴,1日数换,连续2~3天。
【功效与主治】清热解毒。适用于高热。
三、足疗综合外用方
风油精
【药物组成】风油精1毫升。
【制法与用法】将风油精加入温水20~30毫升中混匀,用棉球蘸药液涂擦双下肢及足心,边擦边揉,持续7~8分钟,15分钟后再进行第2次擦浴至体温下降至正常范围。
【功效与主治】解肌退热。适用于感冒发热。
葱薄黄酒汁
【药物组成】葱白125克,薄荷叶6克,黄酒125克。
【制法与用法】将葱白放入碗内,加入温开水半杯捣汁,再将黄酒炖开,冲薄荷叶1~2分钟后,倒出黄酒,去掉薄荷叶,连同葱汁和匀,取毛巾蘸汁,涂擦两手心、两肘弯、两太阳穴、两腘窝、尾闾骨两旁及前后胸肋骨间,擦时要均匀,轻重适度。
【功效与主治】疏风解表。适用于风热或风寒感冒。
葱姜搽方
【药物组成】葱白、生姜各30克,食盐6克,白酒1盅。
【制法与用法】将前三味药共捣成糊状,再将白酒加入调匀,然后用纱布包之,涂擦前胸、后背、手心、脚心及腘窝,涂擦一遍后,嘱患者安卧。
【功效与主治】解表退热。适用于感冒发热。
【临床应用】涂药后30分钟即有汗出,热渐退,全身自觉症状也随之减轻,次日可完全消失。治疗32例,均1~2日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