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是由细菌、病毒感染或某些物理、化学因素长期刺激而引起的气管及支气管黏膜的急、慢性炎症。慢性支气管炎可由急性支气管炎转化而来,也可由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疾病导致的引流不畅,血供不充分或气管周围组织纤维增生引起。
急性支气管炎患者一旦受到不良刺激即发生剧烈咳嗽,有时有胸骨后烧灼样疼痛,并咳出黏液性痰。不良刺激包括冷空气、吸入刺激性气体。体位的改变也会引发咳嗽加剧。随着病程进展黏液性痰转为脓性痰,痰量也逐渐增加。可伴有发热、头痛、全身无力、食欲减退等症状。慢性支气管炎起病缓,病程长。主要症状有长期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和/或气喘,开始症状轻微,吸烟、接触有害气体、气候变化等则可引起急性发作或症状加重。多在冬季发病,春夏气候转暖时多可自然缓解。慢性支气管炎常伴有慢性咳嗽,晨起重,白天轻,晚间睡前会有阵咳或排痰;部分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可因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及痰液阻塞管腔而出现喘息,反复发作数年后,咳嗽、咳痰终年不断,如并发阻塞性肺气肿,则可伴有程度不等的气急,严重时稍有活动即喘息,生活难以自理;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全身症状可有低热,严重感染时可出现高热,并伴有畏寒、头痛、无力、出汗等。
一、药物足浴外用方
鱼腥草液
【药物组成】鱼腥草150克,细辛100克,麻黄50克。
【制法与用法】上方水煎浴足,每次15~30分钟,每日2~3次。每日1剂,连续3~5天。
【功效与主治】宣肺理气,清热化痰。适用于急性支气管炎。
二、药物足敷外用方
大蒜泥
【药物组成】大蒜1枚。
【制法与用法】将大蒜捣为泥状,取捣后的大蒜如豆瓣大两团,分别置2张伤湿止痛膏中心,每晚洗足后贴双足心涌泉穴,每晚贴敷,翌晨揭去,连贴3~5次。
【功效与主治】化痰止咳。适用于小儿百日咳。
【临床应用】此方为小儿百日咳之方,移用于成人,无论风寒咳嗽、燥咳均获效果,贴后待足心有较强的刺激感时揭去,大多3~5次即愈。
桃杏木通糊
【药物组成】桃仁、杏仁、木通各10克,白胡椒25克,炒扁豆30克,黑木耳、鸡血藤、柴胡各6克,木香4克,木鳖子15克,沉香、巴豆、陈皮、甘草各3克,蛋清或凡士林适量。
【制法与用法】将上药研为细末混匀储瓶备用,每次6克,用蛋清或凡士林调敷双足涌泉穴,每天1换,7天为1个疗程,连续1~3个疗程。
【功效与主治】化痰止咳,宣肺理气。适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
白矾二丑面粉膏
【药物组成】白矾30克,牵牛子15克,面粉、米醋各适量。
【制法与用法】将白矾、牵牛子研为细末,加面粉、米醋适量调为膏状,每日晚上敷于双足心涌泉穴,敷料包扎固定,次晨去掉,10天为1个疗程,连续1~2个疗程。
【功效与主治】化痰止咳。适用于急性支气管炎。
木鳖鸡胆膏
【药物组成】木鳖子6克,胡椒、杏仁、牵牛子各7枚,鸡苦胆4个。
【制法与用法】将前4味药研为细末,加鸡苦胆汁调为膏状外敷双足心涌泉穴,外用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1换,连续3~5天。
【功效与主治】宣肺理气,清热化痰。适用于急性支气管炎。
杏仁木鳖散
【药物组成】杏仁、木鳖子、花椒、大黄各等份,麻油适量。
【制法与用法】将上药研为细末,睡前取12克,以麻油调敷双足心涌泉穴,盖上纱布,胶布固定,翌日去掉,连续3~7次。
【功效与主治】宣肺理气,化痰止咳。适用于急性支气管炎。
麻黄薄贴膏
【药物组成】麻黄50克,细辛、生半夏各30克,吴茱萸45克,猪牙皂90克,冰片5克,麻油500克,铅丹150克。
【制法与用法】将麻油加热,加前五味药炸枯,去药渣,熬油至滴水成珠,加铅丹搅拌均匀,候温加入冰片,拌匀,倾入冷水中去火毒,按中医传统方法制成薄贴膏备用,取穴双涌泉、膻中,每日1换。
【功效与主治】温经止咳。适用于肺寒咳嗽咳痰。
白矾米醋糊
【药物组成】生白矾30克,米醋适量。
【制法与用法】将生白矾研为细末,加适量米醋调为糊状,外敷双足心涌泉穴,每日1换,连续3~5天。
【功效与主治】收敛止咳。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久咳不止者。
椒桃鳖糊
【药物组成】白胡椒、桃仁、木鳖子各7枚,蛋清适量。
【制法与用法】将上药研末,加适量蛋清调为糊状外敷足心涌泉穴。每日1次,连用3~5天。
【功效与主治】宣肺止咳。适用于支气管炎。
麻黄白矾糊
【药物组成】麻黄120克,白矾60克,胡椒40粒,老姜30克,面粉、酒各适量。
【制法与用法】上方共研细末,加面粉少许用酒调匀,小火温热,如上法外敷双足心涌泉穴。
【功效与主治】温肺散寒,化痰止咳。适用于支气管炎肺寒咳嗽。
石膏二仁糊
【药物组成】石膏、桃仁、杏仁各30克,蛋清适量。
【制法与用法】将石膏、桃仁、杏仁研为细末,加适量蛋清调为糊状敷于双足心涌泉穴,双足交替使用,连续3~5天。
【功效与主治】清热宣肺,理气止咳。适用于支气管炎咳嗽。
芥子吴萸糊
【药物组成】芥子、吴茱萸各18克,雄黄6克,白凤仙花全草1株,白酒适量。
【制法与用法】将前三味药捣末,同白凤仙花全草捣烂混匀,加白酒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于涌泉穴、肺俞穴、膻中穴,外以纱布包扎固定。
【功效与主治】温肺散寒,适用于寒咳。一般敷药24小时后症状即可减轻。
复方木鳖子散
【药物组成】木鳖子仁15克,桃仁10克,杏仁10克,白胡椒7枚,糯米5枚,蛋清适量。
【制法与用法】前五味共研细末,用蛋清调为稀糊状临睡前涂敷于双足心涌泉穴,次晨去掉。
【功效与主治】宣肺止咳。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咳嗽。
【注意事项】敷药期间忌烟、酒。
胡椒麻芥末
【药物组成】胡椒、麻黄各6克,芥子3克。
【制法与用法】将三者共研为末,分别贴敷于双足心涌泉穴及肺俞穴,每日1换,连续3~5天。
【功效与主治】化痰止咳。适用于咳嗽,痰清稀色白如泡沫者。
南星矾醋面糊
【药物组成】天南星12克,白矾6克,面粉、米醋各适量。
【制法与用法】将天南星、白矾研为细末,加适量面粉混匀,适量米醋调为糊状,外敷于双足心涌泉穴及大椎穴,每日1换,连续3~5天。
【功效与主治】化痰止咳。适用于支气管炎咳痰清稀者。
芥元桂枝末
【药物组成】芥子、延胡索各12克,桂枝6克。
【制法与用法】上方共研细末,分别贴敷于双足心、背心、胸口处,每日1换,连续3~5天。
【功效与主治】化痰止咳。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
芥子白矾面粉糊
【药物组成】芥子、白矾各30克,面粉、米醋各适量。
【制法与用法】将芥子、白矾共研细末,装瓶备用。每取适量,加适量面粉混匀,米醋适量调糊,于每晚睡前贴于双足涌泉穴及定喘穴、天突穴,贴12小时后去掉,连续3~12次。
【功效与主治】化痰止咳。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
杏夏葱蒜泥糊
【药物组成】杏仁、法半夏各等份,葱、大蒜各适量。
【制法与用法】将杏仁、法半夏研末,加葱、大蒜捣为饼状,先用温水洗脚后,将药饼贴于双足心涌泉穴,胶布固定,早晚各换药一次,3天为1个疗程。
【功效与主治】宣肺止咳。适用于外感咳嗽。
五味子姜汁糊
【药物组成】五味子12克,姜汁10克。
【制法与用法】将五味子研为细末,用姜汁调为糊状,外敷于双足涌泉穴、脐下丹田穴及命门穴,每日1换,连续3~7天。
【功效与主治】下气平喘。适用于肾虚咳喘。
半夏白矾面糊
【药物组成】生半夏30克,白矾20克,面粉、食醋各适量。
【制法与用法】将生半夏、白矾研为细末,加适量面粉混匀,适量食醋拌成糊状,做两个药饼,蒸热,临睡前贴于双足心上,包扎固定,再以热壶熨之,晨起去掉。
【功效与主治】化痰止咳。适用于痰白咳嗽多痰者。
三、足疗综合外用方
热咳膏天灸法
【药物组成】大蒜30克,栀子、桃仁各12克,杏仁、胡椒、牵牛子各7枚,鸡苦胆4个。
【制法与用法】将前6味药共捣烂如泥状,加鸡苦胆汁调匀,分别敷于双足心涌泉穴及肺俞穴,外加纱布覆盖,胶布固定,待局部有烧灼、刺痛感时,将药物除去,3天贴药1次,7次为1个疗程。
【功效与主治】清热化痰。适用于咳嗽,痰黄黏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