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赫“六法”视野下的影视动画创作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关于谢赫“六法”的相关研究著作从中国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开始,一直延续到当代。1982年王伯敏的《中国绘画史》,在魏、晋、南北朝的绘画中提到谢赫“六法”是绘画理论的重大贡献;1987年王伯敏的《中国美术通史》第二卷《魏晋南北朝美术》中提及了谢赫“六法”在中国绘画史上以及在中国美学史上都是最重要的文献之一;2002年王伯敏、任道斌的《画学集成(六朝——元)》中提及了谢赫《画品》中“六法”的主要内容; 2009年韩刚著作《谢赫“六法”义证》中指出了只要人类还有艺术活动的需求,谢赫“六法”就是历久弥新的经常之理。在中国历代文化理论发展中,谢赫“六法”一直影响着中国历史,尤其是美术史论,是建立当代中国艺术学理论学科体系较为重要的理论基础,著作更是还原了谢赫“六法”的意蕴,站在前人的基础上重新对“六法”作出了梳理与理解。2009年葛路的《中国绘画美学范畴体系》中,对中国绘画美学的诸多理论进行梳理,对中国绘画的特质进行了辨析,从社会功能、审美标准、创作法则三个方面论述,对中国美学和绘画实践中的风格、概念进行了分析,并展开了中国绘画美学思想形成及发展的过程,其中对“谢赫六法”做了详细分析,把谢赫“六法”的美学思想与中国美学进行了紧密的结合。2015年陈传席的《六朝画论研究》中,谈到《谢赫与古画品录的几个问题》里“六法断句问题”及“骨法-传神-气韵”的问题,强调谢赫“六法”对绘画影响的重要性,并对“六法”中的“气韵生动”做出详细剖析,把“气韵”与人格修养联系起来。

谢赫“六法”理论的相关著作,除了对“六法”研究进行综合辨析外,还存在有对每一法重视的程度不同,分门别类地对“六法”的每一法进行详细的辨析,引申了大量的美学、哲学观点来论述谢赫“六法”之间的关联,以及每一法对应艺术之间的关联。1957年刘海粟的《中国绘画上的六法论》中对“气韵生动”提出了分歧与辩护,提出了位置问题、来源问题、托付问题、风格问题到“气韵生动”的字义理解。1960年刘纲纪的《六法初步研究》中提出了绘画艺术的表现技法主要有“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而造型技巧是“骨法用笔”,我国绘画现实主义的美学准则是“气韵生动”。1985年叶朗的《中国美学史大纲》中提出了从“气韵生动”看中国古典美学的特点及“气”从哲学范畴转化为美学范畴。1987年李泽厚、刘纲纪的《中国美学史》中,提出了对“气韵生动”与“骨法用笔”的分析与理解,提出了“气韵”与“生动”的关系、“骨法”与“用笔”的关系、1998年董欣宾的《中国绘画六法生态论》里提出了“六法”的生态性,并展望了“六法”在未来世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价值。2001年徐复观的《中国艺术精神》中,提出了谢赫“六法”中“气韵生动”与中国山水画的关系,强调“气韵生动”对中国山水画意境的影响。2005年邵宏的《衍义的“气韵”:中国画论的观念史研究》中对“六法”中的“气韵生动”做出详细分析,提出了“逸韵”到“逸格”的新观点,“韵”是文论与画论的共享概念。

综上所述,在中国研究现状中,国内的美学理论家们对谢赫“六法”做出了详尽的论述与辨析,并且还产生了谢赫“六法”本身的新意与新解,进行了延伸与拓展。谢赫“六法”与绘画、平面设计、雕塑、建筑、首饰设计等都进行了结合,提高了审美价值,增加了意境的营造。在对动画与谢赫“六法”结合的相关内容中,只是在动画造型中提出了“六法”的借鉴与运用,而对于谢赫“六法”的每一法与动画创作结合的内容并没有涉及全面,较为单一。大多数有关研究“谢赫六法”与艺术相结合的论文中涉及动画结合的较少,往往在学习国外影视动画创作时,只得其“形”而未得其“神”。在为数不多的谢赫“六法”与动画之间的关联内容中,关于谢赫“六法”对影视动画创作的研究都不够清晰深入,忽视了“谢赫六法”思想内涵下的精髓和价值观念的研究。同时影视动画创作既是综合性艺术,又是文化产品,对它的研究应该是“交叉式”与“跨学科式”的。鉴于此,以“谢赫六法”来影响影视动画创作,并对其起到借鉴与启示的作用具有较大的可完善空间。

1.3.2 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研究现状中,在谢赫“六法”方面并未做出明确研究,只有谢赫“六法”对其国外绘画、雕塑艺术的影响,并未有国外的美学家、理论家扎根于中国传统绘画美学理论中去系统地阐述谢赫“六法”的价值与意义,这些内容是国外研究现状中所缺乏的。但是可以从谢赫“六法”引申出的意境、用笔、色彩、构图、造型、模仿等方面与国外的相关理论及实践去进行理解研究。

谢赫“六法”中的“气韵生动”注重神韵,并提到有“意”的高度。在西方绘画艺术中,随着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的发展,画面洋溢着更为原始真实的时代精神。比如梵高画中透露出的强烈的自我宣泄和情感表达,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毕加索随性的笔触潇洒不羁,是情感中最原始本质的冲动等等,与“气韵生动”中直抒胸臆、追求意境的审美思想相似。“骨法用笔”以“骨气”为重,做到“意在笔先、画尽意存,所以与神气也。”故此,这些与西方画家用笔和颜料在画布上纵横挥洒,着重刻画对象细节不同,在“用笔”中,使用光影、点彩等手法体现,与“骨法用笔”相似。“应物象形”是根据对象的客观特征进行创作的艺术手法,“随类赋彩”是根据不同的类别的客观对象和不同的物象情感,赋予物象不同的色彩,达到自我感情的抒发。“经营位置”是指画面的结构以及绘画对象各部分的位置安排与布局。“传移模写”更强调继承前人优秀传统,同时还含有继承与创新的深层含义。影视动画创作中的镜头语言、音画关系、编剧创作、造型设计、色彩搭配、借鉴经典等方式,与谢赫“六法”的美学原则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谢赫“六法”的美学思想内涵也慢慢被运用进国外的动画艺术中,具有较大的前景。

因此,国外影视动画创作研究对谢赫“六法”这个定义没有做出明确研究,但对谢赫“六法”所引申出来的意义对应影视动画创作相关研究进行了辨析。“气韵生动”对应影视动画创作中的意境节奏格调,“骨法用笔”对应影视动画创作中的“骨法”结构、制作材料、用笔“技法”,“应物象形”对应影视动画创作中的造型艺术,“随类赋彩”对应影视动画创作中的主观客观色彩设定,“经营位置”对应影视动画创作中的静态动态构图,“传移模写”对应影视动画创作中的临摹经典作品。这些美学思想内涵与国外影视动画创作紧密结合,缺一不可。

综上所述,本书将把谢赫“六法”中的每一法与影视动画创作相结合,影视动画创作不仅包括中国影视动画创作,也包含了西方的影视动画创作。把谢赫“六法”进行引申、移植、运用进影视动画创作中,站在宽广的世界民族文化大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传承中国文化精神,从美学内涵的层面上运用谢赫“六法”对影视动画创作进行启发与借鉴,这一点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与国内影视动画创作相比,国外的影视动画创作研究起步较早,而且他们的研究视野也更加开阔,已经从本体研究延伸到社会、文化、政治层面,这对国内影视动画创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对照“谢赫六法”视野下的引申意义,在这一点上,中国影视动画创作与西方影视动画创作具有一定的相通性,同时还展望了现代影视动画创作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