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金融蓝皮书(2017):中国产业金融发展指数报告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2 产业经济相关理论

2.2.1 经济发展周期理论

经济周期意指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在经济分析中,每一个周期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即经济扩张阶段、危机阶段、萧条阶段和复苏阶段。在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建立之后,学术界对经济周期理论的研究发展达到了新的阶段,各种理论层出不穷,其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理论主要有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萨缪尔森线性乘数-加速数动态周期模型、卡尔多非线性经济周期模型、货币主义经济周期理论、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和新凯恩斯主义的周期理论等。

产业金融也随着经济周期的变化,而表现出较强的周期性。从总体上来说,产业金融有与经济相似的周期并且有很强的同步性。但是,由于产业金融往往与特定的产业相联系,因此在经济周期的各个阶段,产业金融的自身特点还是相当明显的。

在经济扩张阶段,所有的产业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其中必定有一个或几个产业由于过度发展而出现巨大的经济泡沫,而这些产业又往往是产业金融支持的重点,此时的产业金融蕴含着巨大的风险。产业金融风险的暴露往往会导致整个金融体系出现危机,进而演变为经济危机。在经济周期中,危机阶段一般都历时很短,但是就产业金融而言,危机阶段往往会经历更长的时间,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特定领域产业金融泡沫的破灭和风险的暴露进一步演变为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那么对这些领域的金融支持占金融的比重要远远大于这些领域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因此,产业金融受到的破坏会远大于整个经济体系所受到的破坏;二是在金融领域,预期的作用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危机后预期和信心的恢复可能会比实际经济恢复增长要困难得多。这就决定了产业金融要经历更长的危机阶段。在经济萧条期的中后期,产业金融进入复苏期,并且在不断探索对新的产业提供支持。产业金融的复苏也推动了经济的复苏,而经济的复苏则很快使产业金融进入一个新的扩张期,如表2.1所示。

表2.1 经济发展周期特征与产业金融发展特征

续表

2.2.2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产业生命周期是指产业从产生到衰亡具有阶段性和共同规律性的厂商行为的改变过程,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则是在实证基础上对其进行研究的现代产业组织学的重要分支之一。这一理论是在1966年Vernon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基础之上逐步发展、演化而形成的,并且成为了20世纪后期以来最为流行的管理学理论之一。

传统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一种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情况和获利能力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这种变化和生物的生命历程一样,也经历投入、成长、成熟和衰亡的过程,产品生命周期就是反映一个特定市场对某一特定产品的需求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这里的产品生命指的是产品的市场生命,而不是产品的物质生命,它是以销售额和企业所获得的利润额的变化来衡量的。

具体而言,产业生命周期可以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阶段。在初创期,企业数量少,集中程度高;技术不成熟,产品品种单一,质量较低且不稳定;市场规模狭小,需求增长缓慢,需求的价格弹性也很小;产业利润微薄甚至会全产业亏损;进入壁垒低,竞争程度较弱,产品定价各自为政。在成长期,大量厂商进入,产业内部集中程度低;生产技术日渐成熟和稳定,产品呈现多样化、差别化,质量提高且稳定;市场规模增大,需求增长迅速,需求的价格弹性也增大;产业利润迅速增长且利润率较高;进入壁垒低,内部竞争压力大,竞争形式主要表现为价格竞争。在成熟期,产业集中程度高,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垄断;技术较成熟,产品再度无差异化,产品质量较高;市场需求增长速度明显减缓,需求的价格弹性减小;产业的利润达到很高水平;进入壁垒高,主要体现为规模壁垒,竞争手段转向非价格手段;持续时间较长,是产业发展的稳定阶段,若有技术创新,则会有更长期的持续增长。在衰退期,厂商数量减少;需求逐渐减少,销售量下降;利润降低;新产品和替代品大量出现,原有产业的竞争力下降。

至于金融行业,产业发展与金融服务体系之间存在矛盾,在初创期,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而金融机构出于投资风险的考虑往往不能对其提供支持;在成熟期,产业资本富余,往往不能找到很好的投资出路。产业金融随产业生命周期变化的基本规律是:初创期的产业,外部融资的约束较紧、渠道较窄,而随着产业走向成熟,产业对金融的需求逐步由融资需求转变为投资需求。根据整理,产业金融在产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发展规律如下表2.2所示。

表2.2 产业生命周期特征与产业金融发展规律

2.2.3 产业资本理论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价值在它的流通阶段所采取的两种形式,是货币资本的形式和商品资本的形式,它在生产阶段形成,是生产资本的形式。在总循环过程中采取而又抛弃这些形式并在每一形式中执行相应职能的资本就是产业资本。这里所说的产,包括任何按照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生产部门”。产业资本要通过一系列的循环运动,从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从而实现价值增值。

马克思虽然没有明确提出金融资本的概念,但马克思对生息资本、信用和虚拟资本的研究,对金融资本本质的阐述,为金融资本的运动研究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在马克思看来,生息资本和产业资本一样,都是由货币在资本主义基础上转化为资本,“由一个一定的价值变为一个自行增殖、自行增加的价值”,从而获得相应的利润。只不过在产业资本中,货币直接作用于生产过程,而在生息资本中,货币通过媒介间接产生作用。

1903年,法拉格指出,资本主义已演进到特殊的阶段,并以“金融资本”一词来描述这种工业资本与银行资本日趋融合的趋势。鲁道夫·希法亭(1909)进一步丰富了金融资本理论,认为“我们把银行资本,即通过这种途径实际上转化为产业资本的货币形式的资本称为金融资本,对于其所有者来说,它总是保持货币的形式,它是由所有者以货币生息资本的最大部分转化为产业资本的。生产资本(生产资料和劳动)在生产过程中固定下来,用于产业资本的越来越大的部分是金融资本,即归银行支配的和由产业资本家使用的资本。”

资本问题是经济发展的中心问题,也是产业结构发展的中心问题。在经济发展中,产业资本的积累和有效转化对于产业结构转换的进而形成合理的、高度化的产业结构至关重要。一般来说,产业资本的形成转化可分为两个环节:一是国民储蓄的形成,在形式上表现为货币、储蓄、债券、证券等金融工具;二是国民储蓄由货币资本转化为现实的实物资本,形成现实的生产能力,在形式上表现为原材料、机器设备、技术等实物资本。货币资本的积累规模和速度不同,实物资本的形成规模和速度也就不同,从而产业资本的积累与投资效果对产业结构转换的影响也就不同。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产业结构发展的不同时期,产业资本形成转化所发挥的作用不同。在工业化启动阶段,产业成长处于萌芽期,企业生产规模小,产量低,技术落后,内部积累能力差,要由众多分散的个体企业发展为具有规模经济效益的产业群体,就必须扩大经营规模,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提高产品技术含量,这些都需要大量的长期资本支持。在产业结构转换的过渡阶段,旧的产业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度化就成为产业结构发展的主导方向。经济发展经验表明,产业结构的演进一般遵循主导产业从低加工度、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高加工度、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资金与知识密集型产业不断升级更替的规律。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相比,高加工度、高附加值的知识密集型产业有着较高的资本有机构成,人均资本存量高,会出现资本对劳动力的替代,而且,高素质的人力资本所需要投入的资本,从绝对量上也要高于传统产业。因此,在经济发展演进的过程中,以传统产业衰落、退出以及产业分化重组为特征的产业结构变迁,就必然要求高效的产业资本形成转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