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流亡文学史料与研究丛书·端木蕻良年谱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7章 1937年(25岁)

春 茅盾出面组织“月曜会”,每周一在上海的中小餐馆聚会,有时候隔两周。大家议论时局与文坛现状。经常出席者有端木蕻良、王统照、张天翼、沙汀、艾芜、蒋牧良、朱凡、陈白尘等。此活动陆陆续续到八一三上海抗战停止。[80]

1月9日 致信胡风,署名曹京平:“我的通讯地址变更如下:亚尔培路212号杨菊痕先生转曹京平收……我十一号就搬过去。”按:杨菊痕即杨体烈。端木蕻良住花园村时,经常去一家俄国餐馆吃饭,遇到了学音乐的杨体烈,端木蕻良对音乐很感兴趣,就和杨体烈结识了。

1月11日 搬到上海亚尔培路212号。

1月中旬初 致信胡风,署名曹京平:“我已移居到‘亚尔培路’‘212’杨菊痕先生处,你来信当然寄此处,以后找我也到此处。前边为一木器作(坊),后边亭子间即是(二楼)。……文化生活社想印我的短篇小说集,说了预支卅元还是例外。我想不用预支了,等几月之后再说好了。……我的同屋是一四川人,音专的学生,人很忠厚,无甚大作为。他对我很好,极力劝我到他这来,因他很顾虑我的腿(轻微的Atherosclerosis)说还是趁早养好的好。我到此地像冬天的蛇‘冬蛰’一样,因为自己生不起火炉的。不妨趁火打劫的。我在此每月出八元钱。”

2月1日 小说《浑河的急流》发表于上海《文学》月刊第8卷第2期。

2月5日 小说“百哀图”之二《吞蛇儿》发表于上海《中流》半月刊第1卷第10期,1941年4月收入《文艺丛刊》第一集《第一流》。

3月9日 致信胡风,署名曹京平:“先生嘱写的短篇,已经完成。大概稍加润饰便完了。……昨天接到统照先生来信说开明兑来一百六十八元,我想就是科尔沁旗草原的代价了。……我在姓杨的这位朋友这里避难,一个冬天也极容易就混过去了。虽然在朋友的‘温情’里讨生活也不是我所情愿的。”

3月10日 小说《突击》发表于胡风主编的《工作与学习丛刊》第1期《二三事》。本期“编校后记”提到:“《突击》为作者长篇四部曲第四部《在瑰春》底第一首。因为内容自成段落,可以独立,由作者交本刊首先发表。”后收入端木蕻良小说集《江南风景》时改名《柳条边外》。

3月15日 小说《憎恨》发表于上海《文丛》月刊第1卷第1期。

3月18日 完成短篇小说集《憎恨》的“后记”。

3月20日 小说《被撞破了的脸孔》发表于上海《中流》半月刊第2卷第1期。

3月30日 致信胡风,署名之林:“我想《轭下》应改之处甚多,因我尚写一篇其他篇什,此时殊无心情去改它。……此篇为红粮第四部——《红了瑰春》之第一章——写风土人情尚说得过,亦未见佳也。……二月号《文学》有我的《浑河的急流》尚过得去。”

4月10日 夜,给一位东北同乡的读者回信,信中谈到自己的创作体会,并说:“新作家萧军极好,气魄很大。”[81]

4月19日 收到由中流杂志社转来读者方龄贵的信。

4月20日《大地的海·后记》发表于《中流》第2卷第3期。

4月24日 给方龄贵回信,提出可阅读的中外名家作品及创作思路等。

5月1日 萧军致信日本中野重治:“必要按次序提一提去年出现的新人。荒煤,罗烽,舒群,端木蕻良,他们都是去年前后涌现出来的,也是比较受读者欢迎的。”[82]

5月7日 小说《眼镜的故事》刊载于上海《国民》周刊创刊号。

5月10日 小说《轭下》发表于《工作与学习丛刊》第3期《收获》。唐弢曾经写过评论《端木蕻良〈轭下〉》。

5月19日 致信胡风,署名之林:“书收到,谢谢。编排印刷,皆甚精彩。所可惜者,就是使读者摸不着头脑,丛书非丛书,杂志非杂志了。”按:“书”指的是《工作与学习丛刊》第3期《收获》。

5月20日 散文《有人问起我的家》发表于上海《中流》半月刊第2卷第5期。此文是应读者方龄贵的信中所问而写。

5月中旬 致信茅盾,署名端。信中向茅盾讨教作家如何体验生活等问题。信中提到已经完成的小说《眼镜的故事》是由茅盾先生提议写的,是讽刺伪满洲国皇帝溥仪的。另外希望茅盾催问一下《科尔沁旗草原》出版情况等。并对有人认为端木蕻良小说中有一种“冷艳”的风格表示异议。[83]

5月下旬 致茅盾信,无署名。信中一是谈到自己在北平的经历;二是为茅盾女儿介绍北平天津的中学;三是说明重要的经历对写作的作用等。信中还提到,茅盾认同“冷艳”是端木蕻良小说的一种风格。[84]

5月30日 完成小说《三月夜曲》,初刊于1937年7月15日上海《文丛》月刊第1卷第5期。

5月 小说《轭下》收入小说集《收获》,克夫等著,生活书店(上海)初版。

6月10日 小说(原标为“散文”)《腐蚀》发表于《工作与学习丛刊》第4期《黎明》。

6月13日 端午节。致信茅盾,署名之林。信中一是提到有精印《科尔沁旗草原》20部,定价较高,售卖的收入捐给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二是对王统照先生把自己的笔名“端木蕻粮”改成“端木蕻良”不满意;三是透露自己7月上旬要去青岛住两个月,之后是回沪还是回北平还未定。随信还将自己当天绘的一幅素描自画像送给茅盾。[85]

6月15日 书评《漫题“云”和“牧羊女”》发表于上海《文丛》月刊第1卷第4期。

6月20日 小说《生命的笑话》(上)发表于上海《中流》半月刊第2卷第7期。

6月中旬 致信茅盾,署名之林。信中一是提到当天《科尔沁旗草原》前四章清样已经收到,说这部小说“可以说完全是我家世的具体叙述”。二是对中国的文学评论家提出不足之处。另提到《文学》杂志已经要连载《大地的海》,第1期发表8章。[86]

同旬 同学饶斌暑假要回青岛参加哥哥的婚礼,约端木蕻良暑假去青岛游玩。

6月21日 致信胡风,署名之林:“关于《大地的海》出版问题,我前两天问茅盾先生请他探问,生活可以出否。昨天茅盾先生来信说生活有意,不过他以为既是红粮之二何不在开明出,故又写信问开明,尚未得复。……不过茅盾先生来信说,应在此时向胡风先生声明一下,因为联华印稿,都有中间人,不比开明,愿印就印,不印也没什么,因为是由作者出版者直接关系的。所以特写此信,使先生知道。我想联华也没什么吧,倘使他有所不满或有所损失我情愿负的。”信中还提到了为鲁迅捐款事:“还有一件事情,上次先生来时提到为鲁迅先生捐款事,我想既然捐的不多,我想不在认捐人之少,而仍在主事者的无时间与客观环境的限制。是不是可由先生和茅盾先生发起,征求十人左右,每人捐出一篇短篇小说稿来,凑成一本二三十万的集子,用低价的定价售出,所得全部,定为鲁迅先生文学奖金: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吗?如嫌过少,可以年征一册,或索性就由得奖者提抽回来补充之,我想只要凑足六百,就不会动摇了,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6月27日 与萧红、茅盾、景宋、巴金、白朗、胡风、聂绀弩、黄源、舒群、萧军、孙陵等140人在《上海文艺界反对〈新地〉辱华片宣言》(载上海《大晚报》)上签名。

6月 短篇小说集《憎恨》由文化生活出版社(上海)出版,为《文学丛刊》第五集之一。小说集包括《鴜鹭湖的忧郁》《爷爷为什么不吃高粱米粥》《遥远的风砂》《万岁钱》《雪夜》《吞蛇儿》《浑河的急流》《乡愁》《憎恨》《被撞破了的脸孔》等10篇小说,除了《乡愁》写于1932年北平,其他9篇都写于1936年、1937年上海。

同月 散文《关于〈科尔沁旗草原〉》发表于上海《文艺新潮》月刊第1卷第9期。

同月 诗歌《关东水歌》发表于上海《国民》周刊第1卷第9期。

同月 小说《腐蚀》收入《黎明》,茅盾等著,生活书店(上海)初版。

同月 小说《遥远的风砂》收入《中国文艺年鉴1936》,杨晋豪编,北新书局(上海)初版。

7月1日 长篇小说《大地的海》在上海《文学》月刊第9卷第1期开始连载1—8章。

7月5日 小说《生命的笑话》(下)续载于上海《中流》半月刊第2卷第8期。《生命的笑话》1939年12月收入端木蕻良小说集《风陵渡》,改名《可塑性的》。

7月6日 和饶斌乘船离沪去青岛游玩。之前在沪小病数日。走前茅盾托他了解青岛的中学状况。

7月7日 下午到青岛。与饶斌住在他哥哥饶鸿焘的青岛海军工厂的俱乐部。

7月8日 早晨致信茅盾,署名之林,谈初到青岛的感受。当晚,北平收复丰台廊坊的消息传来,端木蕻良与青岛民众上街欢庆胜利。[87]

同日 致信胡风,署名之林:“我已于七日下午抵青来了,此间甚风凉,有如秋天,我的通讯处是青岛海军工厂饶鸿焘先生转曹之林收即可,可以长久通用。”

7月15日 小说《三月夜曲》发表于上海《文丛》月刊第1卷第5期。

7月20日 书评《〈崖边〉偶拾》发表于上海《中流》半月刊第2卷第9期。

7月31日 致信胡风,署名之林:“青岛尚称安适,逃难者如缕。轮船很难买到票,海滨只余一片沙漠。坐飞机南去者不乏其人,我何日回沪尚未可定。”

7月下旬 致信茅盾,署名之林,向茅盾详细介绍青岛圣功中学及其招生情况和要求。上午信写的是间接了解的情况,午间特地去圣功中学见到了女校长,回来将学校环境和具体招生情况写入信中。[88]

8月1日 长篇小说《大地的海》在上海《文学》月刊第9卷第2期续载9—13章。不久因八一三上海抗战爆发,刊物停刊,未能续载。

8月2日 致信茅盾,署名之林,信中一是介绍青岛临战的混乱时况;一是将二哥曹京实从北平来信讲述养病时听到看到的战乱情况转述给茅盾,透露自己不日要回沪。[89]

8月8日 乘船离开青岛前往上海。

8月9日 抵达上海,住在亚尔培路。这里是端木蕻良朋友杨体烈的住处,端木蕻良和他合住,杨体烈在上海江湾国立音专上学。

8月13日 下午3时50分,日军大举进攻上海闸北地区,中国军队奋起还击,史称“八一三事变”。日军炮轰引发大火,烧毁房屋无数,包括商务印书馆和华美印刷所等。端木蕻良陪茅盾在远处观察火势。当时端木蕻良还不知他的《科尔沁旗草原》正在华美印刷所印刷中。回到茅盾家,徐调孚送来《科尔沁旗草原》和茅盾《一个真正的中国人》的两部手稿,不久又重新发排。[90]

8月14日 到外滩与巫一舟、杨体烈观看中日空战。亲眼看到日军指挥舰“出云舰”中弹起火。

8月中旬 茅盾代表《文学》出面,把因战乱一时停刊的《文丛》《中流》《译文》等刊物联合起来,筹备出版一种32开本的新刊物,第一本取名《呐喊》。向端木蕻良约稿。端木蕻良邮去散文《青岛之夜》。

8月21日 把议论文《中国的命运——兼答日本室伏高信》邮寄给茅盾。

8月22日 致信茅盾,署名之林,信中提到,前寄去一稿“如不发顶好不发”。“昨天又邮去一稿,若赶不上一期,望能放在二期。”[91]按:端木蕻良先后给茅盾寄去的两稿分别为《青岛之夜》和《中国的命运——兼答日本室伏高信》。

同日 上海《呐喊》周刊第1期出版,8月29日第2期出版,随后改名《烽火》。

8月23日 致信茅盾,署名蕻,信中希望在《呐喊》上登出一个启事。因战乱失去一些亲友的联系地址,要求恢复联系。[92]

8月下旬 胡风出面邀请萧红、萧军、曹白、艾青、彭柏山、端木蕻良等作家商议筹办一个文学杂志。胡风提议刊物叫《战火文艺》,萧红说:“这个名字太一般了,现在正七七事变,为什么不叫‘七月’呢?用‘七月’做抗战文艺活动的开始多好啊!”萧红的提议得到大家赞同。第1期《七月》有启事曰:“刊名《七月》,系表示我们欢迎这个全面抗战的发动期底到来,别无深意。”此次集会上,端木蕻良与萧红第一次见面。上海《七月》是同人杂志,周刊,暂时不付稿酬。

8月 完成小说《萝卜窖》。后收入1998年《端木蕻良文集》第3卷。

同月 上海《关声》月刊刊登书报评介,评介《文学》杂志连载的《大地的海》,文章说:“在乐文社文艺组的演讲会上,听到郑振铎先生郑重地介绍了端木蕻良,认为中国新进作家中最有前途的一位。……作品的内容,仅看到一个开始,还不知道,但根据作者已发表的短篇创作的成就,我敢相信,这个长篇创作里,将有更伟大的力的表现!”

9月5日 上海《烽火》周刊创刊,收入端木蕻良散文《青岛之夜》。

9月6日 与茅盾会晤。

9月8日 晨,致信茅盾,说二哥转入北平同仁医院,三哥在杭州税局当股长,让到那里去。又说昨天去枫林桥、城隍庙、方浜路、民国路看了一看,又到中汇大楼上观夜战,又跑到中西女学去了一趟。[93]

9月11日 致信茅盾,署名兰,信中提到,因同住的朋友杨体烈要回四川江津老家,自己已找到新住地,在上海是留是走未定,但还不打算去汉口,因为环境不太好,纸张缺乏,另外对办好《烽火》提出一些建议。[94]

同日 上海《七月》周刊第1期出版,收有端木蕻良的特写《记孙殿英》。

9月12日 致信茅盾,署名兰,并附上昨日未发的信。端木蕻良在信中说:“中国的文学想在国际间占得地位,必须文学家的人格取得人类的承认。”另告知15日自己要搬家,地址未定再告。[95]按:11日信尚未寄出,即收到茅盾来信,此信连同11日的信一并寄出。

同日 议论文《中国的命运——兼答日本室伏高信》发表于上海《烽火》周刊第2期。

9月17日 胡风在家中约大家谈一谈,讨论凑钱出第3期《七月》的事情,参加者有端木蕻良、萧红、萧军、彭柏山、曹白。谈话进行得很快活,大家“不由得”笑了,结果,《七月》第3期是必须胡风掏腰包了,还决定《七月》要搬到武汉出版,扩大篇幅。谈话完了,大家逼着胡风“请客”。胡风买了酒和花生来,大嚼一通之后,晚饭又议决要吃面,大家又逼着胡风“请客”,以香蕈和豆腐干丝下面,面由萧红煮。大家仍然“不由得”笑了。[96]

9月18日 上海《七月》周刊第2期出版,收有端木蕻良的杂文《机械的招引》。

9月19日 中秋节,怀念在北平的老母,写诗《中秋忆母》。

9月中旬 胡风得知端木蕻良一个人住,约端木蕻良住在他家,生活上可以方便些。

9月25日 端木蕻良和胡风从上海西站(原梵皇渡车站)乘火车离开上海,胡风转道南京去武汉,端木蕻良转道杭州去上虞。端木蕻良离开上海前,去茅盾家,告诉自己要去浙江上虞三哥处,并留下浙江上虞三哥处的通信地址。端木蕻良赴上虞途中路过杭州,游览灵隐寺等名胜。

同日 上海《七月》周刊第3期出版,收有端木蕻良的散文《记一二·九》。该期还刊有诗歌《古意新伤》,署名红粮,应该为端木蕻良所写。

9月28日 萧红与萧军离开上海,转道南京乘船去了武汉。

10月4日 胡风收到端木蕻良浙江上虞来信,信中说:“匆匆握别,行抵此间,市乡沉静得很,竹篁遍野。不过完全停滞在农村自足状态。物质文明可谓低落,惟鸡子甚为便宜,每日吞食,且可足睡,海上烦嚣都付流水,未悉武汉能如是否。闻唤猪声,窗外竹影萧萧,曲水一泓,不知生于何时何代。三郎及红小姐已抵汉否,至为怀念,希望能得他们长住,则中国文坛可在汉口留得半壁天下。昨抵杭垣,大游西湖,船家非把我当作航空壮士招待不可,亦奇闻也。今日此间有人谓我中国才一担,东北占八斗,此语可转寄三郎,笑破肚肠也。”端木蕻良此信约写于9月27日。

10月5日 胡风复信端木蕻良。武汉生活书店同意垫纸印刷《七月》并代售。

10月6日 胡风收到端木蕻良稿,在日记中以为“才子气太重,无严肃气氛”。

10月上旬 胡风在上海时委托熊子民在武汉登记出版《战火文艺》,湖北省当局未批,后来,再用《七月》登记,为半月刊,获批。

10月上旬底 自浙江上虞致胡风:“五日信收到,甚慰。我因腿部又风湿作痛,不能行路,故迟迟不堪就道。……闻浙赣道炸毁数处,此段路途不知如何了也。希望我到九江打一电报给你,你可去接,免得作阿木之林。……茅盾先生已去长沙,他约定回来电邀至杭州相晤……我如去汉最初数月生活皆可维持,不过往后总以有把握为佳,因为生活一不安定文章便无从扎取了。”按:茅盾于本月5日离开上海送孩子去湖南长沙上学,给在浙江上虞的端木蕻良写信告知,端木蕻良收到茅盾信后给胡风写的这封信。

10月16日 汉口《七月》半月刊第1期出版,收端木蕻良散文《记孙殿英》《哀鲁迅先生一年》。

10月17日 胡风致信端木蕻良,并寄去《七月》一本。

10月 议论文《中国的命运——兼答日本室伏高信》发表于上海《怒吼周刊》第1期。

同月 散文《永恒的悲哀》收入《鲁迅先生纪念集(评论与记载)》,鲁迅纪念委员会编,文化生活出版社(上海)1937年初版。

同月 在上虞蒿坝养病期间,端木蕻良作散文《哀鲁迅先生一年》、小说《火腿》;搜集素材以后写成小说《蒿坝》,后改名《江南风景》。

11月1日 汉口《七月》半月刊第2期出版,收端木蕻良散文《记一二·九(救亡运动特写)》。

同日 胡风收到端木蕻良自浙江上虞寄来的信,信中说:“信收悉,刊物亦今日到,皆满意,甚为兴奋。我因病腿,终日踞居床上,甚苦。现已好转,可以下地作书,当可写一些字寄去。……三郎夫妇近况何似,念念。汉口生活程度如何,去时,以如何走为佳,我想走浙赣铁路好不好,盼能赐知一二,以为参考,在汉找房月需若干?以我来住作标准。”按:此信大约写于10月下旬初。

11月5日 茅盾回沪途中抵达杭州,写信给端木蕻良约在萧山相见,端木蕻良因腿风湿病犯了,委托三哥曹京襄前去,但茅盾因为萧山遭遇日机轰炸,已于6日离开杭州到了绍兴,曹京襄未能和茅盾晤面。本来茅盾准备在杭州乘火车回上海,但因日军在金山卫登陆,杭州到上海的火车停开,茅盾只得立即赶往绍兴找船,所以曹京襄在萧山没找到茅盾。茅盾约于11日上船,12日晚回到上海。

11月8日 自浙江上虞致信在湖北武汉的胡风:“今日得三郎夫妇信,何以又有去意,心甚怆感,吾辈能团聚如几时,又复东西!”按:萧红、萧军有信给端木蕻良,告知在本月15日去陕西,端木蕻良故有此叹。

11月10日 自浙江上虞致信在湖北武汉的胡风:“前日接萧军萧红来信知他们打算十五日去陕,心中颇为悒悒,不知萧红也去否,看她样子身体不太好,那边生活甚苦,她能吃得住否?与军不能一欢会,便言离去,殊不能释。……鲁迅夫人海婴尚在沪否,应去信劝他们迁出,萧军能不去否。……萧红未走,告他我介绍她的那位女友,现在因爬山路和功课吃重惹得哭哭啼啼!入武汉大学借读故也,一笑!”按:端木蕻良要介绍给萧红的女友,是他三哥曹京襄的未婚妻刘国英,时在武汉大学借读。汉口《大公报》本年11月12日消息:“武汉大学续招借读生,昨已发榜,共录取七十二名,并已通知各生于十三日前到校报到,缴费,办理入学手续云。”

11月16日 汉口《七月》半月刊第3期出版,收端木蕻良散文《寄在战争中成长的文艺火枪手们》。

11月22日 端木蕻良来到武汉,找到武昌小金龙巷二萧住处。萧军去通知胡风,胡风来二萧居所,端木蕻良的未婚嫂子刘国英亦在,大家一起到河阳门吃饭,逛黄鹤楼。胡风和端木蕻良、刘国英过江到汉口,去了汉润里一趟,又去刘国英处,又一道购物,回到武昌。[97]当晚端木蕻良就住在小金龙巷21号。按:以下到年底谱文中出现的胡风日记,注释均同于本注。

之前胡风和萧军都写信催端木蕻良来武汉一起办《七月》,端木蕻良腿疾发作,拖了一个多月才成行。端木蕻良到小金龙巷找到二萧,看环境不错,要求也住在这里,二萧征求蒋锡金意见,蒋锡金同意,并向邻居借了一张竹床,让端木蕻良睡在外间书房。

过一两天,蒋锡金幼年时房东的女儿梁白波来到小金龙巷,蒋锡金将她介绍与二萧、端木蕻良认识。梁白波是漫画家,她创作的《蜜蜂小姐》是中国漫画经典作品,与漫画家叶浅予是同居关系,10月初她先来到武汉。与萧红对绘画谈论投机,表示要搬过来住。按照萧红的安排,萧红、萧军和端木蕻良住在里间卧室大床,梁白波和蒋锡金住在外间书房。没有几天,叶浅予来到武汉,梁白波搬了出去,和叶浅予住在一起。

11月23日 晚,胡风来,“都浮萍似的谈着天”。

11月24日 和萧红、萧军、田间到胡风居所,后一起去蛇山玩,又去汉阳门吃面。

11月29日 胡风日记:“同三郎、之林(即端木蕻良,下同)等在天津馆吃饺子。”

12月1日 汉口《七月》半月刊第4期出版,收端木蕻良议论文《八·一三抗战的特质》。

12月5日 胡风日记:“夜,三郎夫妇、之林来,谈笑很久始去。”

12月7日 胡风日记:“上午十一时到三郎等处,等绀弩来了就一同到馆子吃饭,席上大谈了一通《水浒》《红楼梦》。”

12月10日 武汉江汉关前广场群众集会,纪念一二·九运动两周年,会后游行,游行队伍经过民权路时,有暴徒向游行队伍开枪,打伤一东北青年。被群众抓住的开枪者说他是奉命行事,宪兵队来后将开枪者带走。蒋锡金乘渡轮返回武昌时,渡轮上游行的青年人问蒋锡金怎么办,蒋锡金说发动同学去医院慰问受伤者,这时人群中一个特务与蒋锡金发生争执。蒋锡金回到小金龙巷,将事情告诉了端木蕻良、萧红和萧军,大家都很气愤。

同日 胡风日记:“午饭后曼尼来,三郎、之林等来,一直闹到四时过才走。”

12月11日 上午,蒋锡金的财政厅同事张鹤暄来小金龙巷送结余的薪金,蒋锡金请张鹤暄到长街吃饭,被4个特务押进了湖北省国民党党部反省院。张鹤暄赶快按蒋锡金吩咐去找了冯乃超,冯乃超让去找财政厅厅长贾士毅。贾士毅是国民党政学系的财政专家,有名的学者,与蒋锡金家是世交,贾士毅去找了在武昌的蒋介石,傍晚,蒋锡金获释。

同日 中午,蒋锡金被特务押走后,特务拿着蒋锡金写的“蒋锡金到”的条子到小金龙巷,说罗隆基请吃饭,蒋锡金已经到了,请萧军他们也去。萧军他们刚吃过午饭,萧红正在收拾碗筷。萧军和特务争辩,拒绝跟特务走,要求找警察,特务找来了两个警察。争辩的时候,萧红跑去找了胡风,胡风过来后赞成萧军去警察局,胡风说他到汉口去报告消息。特务要求端木蕻良也去警察局,萧军和端木蕻良带了寝具,准备在警察局过夜。临行时,张鹤暄过来报信,特务看见了,把他也带到了警察局。到警察局后,萧红以及拜访萧红的两个女高中生也被特务带来。胡风看见他们被带走,赶快去找关系,打听到是国民党湖北省党部特务组干的,胡风又托金宗武找到他在省党部的学生去疏通关节。冯乃超去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告知了萧红他们被带走的事情,武汉八路军办事处也做了营救工作。傍晚,端木蕻良、萧红等人被释放,警察告诉他们,带他们来是因为他们没有报户口的原因。[98]

同日 下午,胡风日记:“下午午睡时,悄吟跑来,说是有三个流氓似的人物来逼三郎去。去那里一看,晓得是什么特务机关派来的,派他们同到警察所去。我出来到行营找曹振武处长,他答应去交涉。回来托宗武找人打听,回信是党部来捕的。再找曹振武,他说是省党部特务组捕去的,回来找金老伯去找特派员,M(即梅志)来说之林已在我处,他们都出来了。看来他们是想秘密弄去的,后来见外面有人知道,无法下台,只好说是因为他们没有报户口。看来武汉的情形一天一天严重了。他们吃过饭到这里来闲谈了一通。”

同日 萧军的回忆说是胡风打电话给邓初民,邓初民打电话给董必武,董必武打电话给湖北省政府主席何成濬,这样事情就公开化了,有关当局只能放人。[99]

12月12日 胡风日记:“晨……之林、三郎夫妇来。……夜,之林等来,闹到深夜始去。”

12月13日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第六部武汉办事处招待文化界,端木蕻良、萧红、萧军、蒋锡金、冯乃超、孔罗荪等参加招待会。《民族战线》创办人邓初民先生发言说,前几天有几个青年作家被捕,我不认识,听说他们在场,请他们不妨出来证实一下。会场上顿时一片静寂。

12月16日 汉口《七月》半月刊第4期出版,收端木蕻良议论文《文学的宽度、深度和强度》,还刊有启事:“端木蕻良征求载有《大地的海》续稿的《文学》第九卷第二期,有愿割让者,请来信说明条件。”

12月17日 胡风日记:“田间、艾青、之林来。”

12月19日 胡风日记:“夜,艾青、田间、之林、悄吟来。之林想逃去武汉之念甚切,好像以为我另有上好的安全的办法。”

12月20日 胡风日记:“萧军来,说是之林、悄吟想马上离开武汉。”

12月21日 胡风日记:“绀弩来,一道到三郎处谈了些最近的情形。”

12月22日 胡风日记:“在子民家吃晚饭,为《七月》事,大起争执。端木等要成立编委会,否则退出。看来他们蓄意已久,想争取什么权力似的。结果是不欢而散。”按:胡风称“端木等”中应该有萧红。

12月24日 胡风日记:“我想把《七月》停刊,但绀弩、子民皆不赞成,子民底意思是设法扩大,不要被一二人所左右。”

12月26日 胡风日记:“回家后,知端木来过。艾青、田间来,对于三东北作家底态度大为不满。”

12月27日 夜,萧红、端木蕻良给胡风送稿件,拿的是旧稿,胡风日记里说是“敷衍”。

12月30日 胡风日记:“下雨,到三郎处,略坐即回。他们又谈到怎样撤退的问题。”

12月31日 胡风日记:“上午,田间、艾青来,艾青说昨晚为了谈诗,和端木吵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