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岭南文化名家·岑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5章 为书消得人憔悴

在20世纪80年代中下期,全国的出版形势发展很快,各地的出版机构迅速增多,期刊如雨后春笋般诞生,图书出版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各出版社都纷纷制定重点图书出版规划,一批批颇有分量的大书、套书出版计划连续不断地上报到国家出版管理部门。特别是全国各地有关地域文化研究的选题纷纷出笼。比如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中国东北丛书》、山东人民出版社的《山东通史》、福建人民出版社的《福建文化丛书》、湖北教育出版社的《楚学文库》、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的《近代湖湘文化研究丛书》、山东文艺出版社的《齐文化丛书》、春风文艺出版社的《东北文化丛书》等,均被国家新闻出版署列为国家“八五”重点图书选题出版计划,国家“八五”期间列入重点图书出版计划的图书选题就有1169种,形势十分喜人。作为广东人民出版社社长、广东省作协副主席的岑桑看到这种形势,一方面为大好形势感到高兴,另一方面又感到形势逼人。当时广东还没有一套规模较大、能从整体上反映岭南地区古今文化研究成果的鸿篇巨制。岑桑担心广东的出版事业落后于人,内心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油然而生。在一次广东出版的会议上,岑桑提出了编辑出版一套大型地域性文化丛书《岭南文库》的倡议,会上得到时任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谢非同志的赞同。但这一倡议因各种原因,未能付诸实施。

对岑桑的倡议,当时也有人和出版社内部提出要出版这么大的一套丛书,条件还没具备的诸多理由:一是岭南文化一向落后,还未形成文化体系;二是在历史上没有影响深远的学术名家;三是岭南缺乏重量级的巨著名作;四是担心亏大本会影响出版社的发展;五是广东还没有能够肩此重任的作者队伍和编辑大型丛书的编辑队伍。

面对这一系列的异议,岑桑不予认同。他以充足的理由,从如下几个方面陈述了出版这套丛书的可能性、必要性和目的意义。

首先,岭南文化,源远流长,它根植于中原文化的沃土,融汇多姿多彩的本土文化,又吸纳四海风华,形成有自己鲜明特色的一系。古往今来,岭南文化一直以其鲜活的个性和亮丽的色彩为世人所瞩目。尤其在近代,岭南文化更是熠熠生辉,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为历史发展、社会进步,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伟大祖国南方一隅,无论是思想文化还是社会文化无疑都有过和有着事实上的辉煌,这是众所周知的。

其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广东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摧枯拉朽,奋发图强,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卓有建树。当中国社会进入20世纪80年代这一全新的历史阶段,广东作为国家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试验省区,被置于中国现代化经济建设发展的前沿,沿着改革、开放、探索之路突飞猛进,历尽艰辛,轰轰烈烈,创造了历史上空前的伟绩。岭南大地,勃勃生机,繁花锦簇,硕果累累。

第三,际此历史嬗变的伟大时代,中国人民尤其是广东人民,有进一步认识岭南、研究岭南,回顾岭南的风云变幻,探寻岭南的历史走向,建设岭南的责任。我们编辑出版《岭南文库》的目的,就在于予学人以展示其研究成果之园地,并帮助广大读者系统地了解岭南的历史文化,认识其过去和现在,从而激发爱国爱乡的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高瞻远瞩,继往开来。

至于出版这套丛书的经费和编辑队伍的问题,岑桑认为:出版这套丛书需要一笔出版经费,这是回避不了的客观困难。要干事情就得要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克服困难、不断进步的历史。他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大家同心协力,困难总会被克服;只要做出的事情有意义,就会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广东的高等学校、社科界、文化界和出版界有不少著名的专家学者和优秀人才,他们是写好和编好这套丛书的力量源泉。

1990年,广东省出版界的领导到外地考察,意识到本省的出版需要品牌建设,省委宣传部和省新闻出版局于是旧事重提,开始实施编辑出版《岭南文库》的计划,指定岑桑具体筹办此事。并由省内各人文学科有代表性的专家组成编委会,由省委宣传部部长任主编、岑桑担任执行副主编(2002年起改任执行主编),在广东人民出版社专设《岭南文库》编辑部,拟定了《岭南文库》编辑出版的框架。在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和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的支持下,解决了出版经费问题。

岑桑当时已经退休,奉命复出,积极为之奔走,遍访省内高校和文化界的专家学者,多方听取和征求大家的意见,集思广益,组织编委会并成立编辑部,搭建丛书框架结构,具体拟订选题,并撰写丛书的出版宗旨和《前言》。当时要出版这套大型丛书,资金严重缺乏,岑桑千方百计找关系,求赞助,解决了第一批18本书的出版经费。其后,又经多方努力,在党政领导部门和社会的支持下,建立了“岭南文库出版基金”,至今该项基金已逾1000万元,缓解了出版经费的困难。其设立出版基金的做法,为全国出版界解决学术著作出版经费困难问题,提供了一种可供参考的良好范例。《岭南文库》至今已出版126种。分为历史政治、经济发展、社会文化、自然资源、人物业绩、名著选粹等六大门类。这套丛书,典雅厚重,编校精审,用料上乘,印制精美,出版后赢得了各方面的赞誉。广东省的领导和本省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对《岭南文库》给予充分肯定和好评。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季羡林说:“岭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岭南文库》各书所研究的既是有关岭南的重要课题,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又对研究和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有重要价值,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起到促进深化作用。”中央党校原副校长、著名教授邢贲思说:“《岭南文库》的编辑出版,为解决优秀学术著作出版难问题闯出了一条新路子。像广东这样为一套丛书的出版设立专项基金的情况,目前尚不多见,这种成功的经验,值得充分肯定和提倡。”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张岱年说:“这套丛书对岭南文化作了最完整、系统的研究,是一套优秀的地域性百科全书。”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原所长、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说:“《岭南文库》章法严谨,体例得当,更重要的是作者队伍强大,都是学养有素的专家。”曾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商务印书馆总编辑陈原说:“这套书的出版,向世人提了地域文化的概念,并且以它自身的规模和选题,具体地给出了地域文化的内涵”,“《岭南文库》的编辑,是一件大事,不止是一个省或一个地域的大事,而是全国性的大事。”“真正是岭南文化的百科全书,其意义之大,自不待言。”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丁守和说:“《岭南文库》除了注意本土文化研究之外,还注意吸收外来文化研究成果,并注意反映中外文化交流方面的状况,同时不仅着眼于总结近代以前的历史,而且十分注意反映现代历史,使其社会效益更为全面。”[6]2006年6月12日,时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朱小丹在《〈岭南文库〉和〈岭南文化知识书系〉编辑委员会会议上的讲话》中说,《岭南文库》“具有较高的学术品位和学术价值,有相当一部分填补了有关研究领域的空白,是对岭南地域文化的一次全面整理和提升,对岭南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作出了较大的贡献,起到了领先和开拓的作用,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和读者的欢迎”。1997年《岭南文库》荣获第三届“国家图书奖”,往后连续三年又获第四届“广东省优秀图书一等奖”、“广东省宣传文化精品奖”、“广东省第六次社科优秀成果荣誉奖”等奖项。有三十多部著作获省部级以上单项奖励。《岭南文库》丛书被誉为“大型地域性学术文库,岭南文化的百科全书”,为广东建设文化强省做出了较大的贡献,是岭南文化建设的品牌,也是广东出版史上的标志性工程。

岑桑在《岭南文库》的出版上倾注了大量心血,《岭南文库》二十多年的出版历程,仿佛是一株幼苗长成了参天大树,他为每一枝叶都倾注了汗水和辛劳。2003年,他患病住了八个月的医院,心里却一直放不下《岭南文库》的出版工作。我们前往医院探望他时,他总是先问《文库》的书出得怎么样,作者意见如何,读者反映如何等等,直到得到明确的答复,他才安下心来。《岭南文库》的面世,以无可辩驳的事实驳斥了“广东没有文化”、“广东是文化沙漠”、“广东人只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的奇谈怪论;证明了“广东历史上没有什么文化名人”、“没有什么重头著作”、“没有高水平的研究人员”、没有高水平的编辑队伍”等等的说法是违背事实的;证明了“岭南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实体,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岭南文库》的出版,不但为我国地域文化研究起到促进作用,而且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产生了良好的作用。2015年《岭南文库》中的《岭南文化》《简明广东史》、《广东美术史》三种图书,被列入广东省优秀社科成果翻译出版工程,向美国宝库山出版集团输出版权,向全世界宣传岭南的历史文化。《岭南文库》126种著作的出版,固然是广东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出版集团、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广东人民出版社等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支持和相关人员积极努力的结果,但如果没有岑桑这位“始作俑者”的坚持和投入,没有他的殚精竭虑,没有他的躬身践行,恐怕不会有今天这样令人瞩目的成绩。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书消得人憔悴。随着《岭南文库》的出版工作走上不断创新的良性循环轨道,岑桑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出版热情,不断开拓出版新项目。近年来,他又积极配合文化强省建设四处奔走,调动各方积极性,投身于弘扬民族文化的活动中。为了使出版社在文化强省建设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使文化强省建设具有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他认为应在学术性的《岭南文库》的基础上编辑出版一套可以普及行远的、有助于广大群众认识岭南文化丰富内涵的通俗读物。

2004年下半年,《岭南文化知识书系》(以下简称《书系》)又是在岑桑的提议和推动之下应运而生的。《书系》被列入“十一五”期间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在《书系》的策划、编辑出版过程中,岑桑虽然年事已高,但工作热情却并未稍减,仍像年轻人一样努力工作,亲自执笔撰写《前言》,编辑体例,带领编辑前往全省各地联系作者,组织稿件。深圳、珠海、东莞、佛山、江门、阳江、湛江、肇庆、云浮、汕头、潮州、梅州、河源、韶关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丹霞山上回响着他当年上山采访的笑声;四面八方的作者,都与他交友,拜他为师,都愿意将好书稿交给他出版。书稿组来后,他亲自编辑加工,认真审校,犹如秋风扫落叶,错字躲不过他的“火眼”,错误跳不出他的“金睛”,书的质量得到了保证。

这套《书系》对岭南地区的政治历史、人物业绩、名城名胜、南粤先贤、民族民俗、文化艺术、名镇名乡、岭南古俗的方方面面进行介绍。每本书约4万字,30多幅插图,图文并茂,文笔生动,通俗易懂,便于阅读。2006年6月12日,时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朱小丹在《〈岭南文库〉和〈岭南文化知识书系〉编辑委员会会议上的讲话》中说,“《书系》旨在系统介绍具体而微的岭南文化现象,全面展示岭南文化的丰富层面,宣传普及岭南历史文化基本知识,让具有初中以上水平的广大读者尤其是广东读者了解岭南文化,鼓舞其爱国爱乡的精神,提高其文化素质,为广东全面建设文化大省作出贡献。”

《书系》至今已出版216种,其中,有56种为岭南先贤立传,对介绍和宣传岭南先贤的高贵品质、执政业绩和学术成就等,具有积极意义;有130种入选广东省“农家书屋”,已经成为我省千村万户农家书屋的常备图书,受到专家学者的好评和广大读者的喜爱,荣获“第一届广东优秀出版奖(图书奖)”,是一套“精品双效”的优秀出版物,是对广大读者普及岭南文化的“百科全书”。这套《书系》的编辑出版,岑桑是首位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