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之路:玄奘看见的世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前言

玄奘在中国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从小说到影视,他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他从印度带回的佛经极大地丰富了中原的佛教文化,他舍身求法、砥砺前行的忘我精神,也不断激励着后世无数僧侣不远万里赴印度求法。

隋文帝仁寿二年(602),玄奘生于洛阳偃师缑氏镇,少年失孤,11岁跟随兄长长捷法师在洛阳净土寺学习,后被破格允许剃度出家。他年少聪慧,很快在众僧侣中脱颖而出。隋末时局动乱,兄弟二人继续潜修佛法的愿望遭受了剧烈的冲击,于是在洛阳与长安之间辗转。后来,兄弟二人前往局势相对稳定的蜀地,在那里待了数年时间,成为杰出的佛教人才。长捷法师留在了四川,而不满现状的玄奘回到了长安,希望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当时李唐国祚已定9年有余,长安聚集了来自各国的僧人,其中就有很多来自佛教发祥地——印度。玄奘在长安结识了印度高僧,在相互切磋中,中原佛教经典带给了他更多的迷茫与困惑,于是他决定西行,前往佛教的发祥地印度,求佛证道。

玄奘一心西行的想法受到了诸多阻碍。当时西突厥的势力非常强大,有几次兵锋直逼长安,京城戒严,居民不可随意出入。玄奘联合了众位僧人上书朝廷,希望允许他们前往印度,未获准许。其他僧人陆续放弃了前往印度的念想,只有玄奘的渴望愈来愈强。或许是得天之所助,不幸与幸运在同一时间上演,唐贞观元年(627),长安遭遇霜灾,颗粒无收,朝廷允许灾民外出逃荒,于是,玄奘混在难民中,成功离开了长安城。

玄奘自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偷渡玉门关,越过了莫贺延碛,九死一生,进入伊吾。从伊吾连夜前往高昌,结识了对他情深义重的高昌王麴文泰。从高昌国开始西行后,玄奘的路程较为顺利。他从别迭里山口翻越天山支脉凌山,沿热海道前往碎叶,拜见了与唐朝交好不久的西突厥统叶护可汗。穿过西突厥统治范围下的众多中亚诸国,翻过兴都库什山,进入北印度,从此开始了在印度长达10余年的求学之旅。唐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长安,曾经偷渡越境、忧心忡忡的苦行僧受到了朝野上下的热情欢迎。当时,20匹马依次踏入长安城,分别负载着657部手书梵语经文,又有佛陀塑像、画像及150枚佛陀真身舍利,供世人观赏。长安城内人山人海,喜乐欢奏,甚至于寺院内的一棵松树由玄奘启程西行的“西向倾斜”变为“树身连同枝叶转而向东”,这是颇令人称奇的。

玄奘的命运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迈向了一位出家人最辉煌的时期。玄奘受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礼遇和恩宠,太宗极力劝说玄奘还俗,辅佐朝政。以玄奘对西域、中亚、印度诸国的了解,他完全可以在西域的治理上作出一番贡献,而此时也正是大唐帝国将目光投向西方的重要时期。仅仅在5年之前,唐太宗派遣大将侯君集灭高昌,玄奘当年结拜的兄弟麴文泰在强兵压境之际病发身亡。唐朝占领高昌之后,设置西州、庭州,随后置安西都户府于交河城,展开了治理西域的蓝图。开始了对西域的治理。玄奘自西域归来,恰好为唐太宗进一步了解西域提供了翔实可信的情报,这也就是太宗要求玄奘将西域诸事记载下来的原因。在弟子辩机的协助下,玄奘完成了10万余字的《大唐西域记》。

玄奘拒绝了太宗劝他还俗的要求,希望皇帝可以提供庇护,让他完成佛经的翻译,将佛教不断扩大传播和影响范围。出于笼络和统治的需要,太宗答应了玄奘的请求。此后,在将近20年的时间里,玄奘以一位出家人的身份不得不游走于政治权力的边缘,这种尴尬的处境一直伴随着他经历了太宗的辞世、高宗的继位,直至在玉华宫寂寞圆寂。

历史没有对玄奘后期在皇权与信仰交织的困境中做出评论,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玄奘的记载、奇闻逸事等,也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玄奘晚年的悲情色彩。事实上,人们热衷于将目光聚集在玄奘辉煌的前半生,无论是佛教的发展,还是关于西域诸国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的记载和传播,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玄奘的经历是当时关于西域历史最为重要的信息,无论是《大唐西域记》,还是玄奘圆寂后由弟子们撰写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都是当时较为详细地记载西域历史地理的资料,不仅将遥远的西域诸国情况带到了中原,还让世人得以了解中亚以及印度的地理风貌、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到今天,更是填补了7世纪印度历史的记载。有学者认为“印度欠玄奘的太多了”,古代印度少有修史的传统,近代以来,印度那烂陀寺的考古依靠玄奘的记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大唐西域记》也成为今天学者研究印度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历史上,为信仰舍身的事迹总能鼓舞人心。东来的佛教传播者,比如随 “白马驮经”而来的摄摩腾,游历天竺、转至姑臧的昙无谶,以及滞留凉州17年,最终来到长安组建了第一座大型译经场所的鸠摩罗什等,将佛教的种子撒到了广阔的中原大地。西行的人群也熙熙攘攘,既有蔡愔、秦景、宋云等受朝廷委派之人,也有自发西行的朱士行、法显、玄奘等,西行取经又何尝不是一次影响巨大,足以改变人生的深刻体验!

时至今天,“玄奘之路”仍然被世人铭记,从某种程度上而言,“玄奘之路”其实与丝绸之路是重合的,这条路的存在早已超越了宗教传播的意义。从长安到印度,数万里的行程,披星戴月,翻山越岭,这是一条艰难的路,一条勇敢的路,一条不屈不挠、坚忍顽强的东西方交流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