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眼科学发展史
19世纪,西方医学的渗透和传入引起了医学界有关人士的关注,逐渐萌生了中西医眼科汇通比较的意向。如1892年唐容川在《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中记载了有关西医眼科学的大体解剖,对中西眼科解剖做了比较说明;1924年徐庶遥在其所著《中医眼科学》一书加入了一些西医眼科学的知识,试图通过比较以汇通中西医眼科。对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最有影响的是陈滋所著的《中西眼科汇通》,该书列举中医眼科与西医眼科解剖、病名的对照,按照解剖部位分章节,以中医病名为主,西医病名对照,治疗则以中医为主,可谓中国第一部中西医结合眼科专著。
1950年以后,中西医的广泛交流促进了在眼科解剖、生理、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中西医结合。陈达夫(1909—1979)较早提出内眼各部位的脏腑分属,对内眼结构与脏腑经络的关系进行了大胆的探讨,于1959年写成“西医学眼球内部组织与内经脏象的结合”一文,1962年又著“中西串通眼球内容观察论”,将传统的中医理论与西医学知识相结合,建立了内眼结构与六经相属的学说,对建立内眼辨证学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958年唐由之提出中医金针拨障术进针入口(睫状体扁平部)在内眼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中西医眼科领域中内眼手术安全切口提供了科学依据,解决了针拨术后晶状体留于眼内的缺点,又设计了白内障套出器和粉碎器,创立了白内障针拨套出术。
1976年陆绵绵所著《中西医结合治疗眼病》是我国较早的一部中西医结合眼科专著。2010年出版了彭清华主编的国内第一部《中西医临床用药手册·眼科分册》,2011年出版了彭清华主编的国内第一部中西医结合眼底病学专著《中西医结合眼底病学》,对指导中西医结合眼科医生临床诊断、治疗、用药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1979—2001年姚芳蔚主编的《中西医结合眼科杂志》在普及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方面起了较大作用;1991年起刊印的《中国中医眼科杂志》较好地反映了当代中国中西医结合眼科的水平;近十多年来,不少省市相继成立了中西医结合眼科学会。1957年以后,毛泽东主席提出中西医结合方针,一批西医眼科医生脱产学习中医,推动了中西医结合眼科的热潮,也有不少中医眼科工作者学习西医眼科学知识。
近20年来,部分中医药院校和医学院校相继开设了七年制和五年制中西医结合专业或中医专业中西医结合方向,1996年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李传课教授主编的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系列教材《五官科学》,2001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了李传课教授主编的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西医结合专业教材《中西医结合眼科学》,同年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了谢学军教授主编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系列教材《中西医临床眼科学》,2005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了段俊国主编新世纪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眼科学》,2010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了彭清华主编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教材《中西医结合眼科学》,中西医结合眼科学已成为一门临床必修课。
近20年来,中国中医科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等单位中西医结合眼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对中西医结合眼科学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