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区域政府竞争基本内涵
(一) 市场双重竞争主体理论下的区域政府竞争概念
市场“双重主体”的双层竞争理论是指市场中存在两个竞争主体,企业和区域政府,企业之间的竞争要遵循市场规律,区域政府之间也同样存在着竞争关系,于是就形成企业之间、政府之间的双层竞争体系,但企业和政府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也就是说这两个体系之间是独立运行的,但这两个体系在功能作用上相辅相成。
区域政府的“双重角色”决定了市场体系中的双重竞争主体机制。区域政府本身构成了区域竞争的主体;而区域政府竞争的客体则是指各区域政府之间通过市场进行竞争的对象,包括区域内的各种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区域政府竞争的目的主要在于区域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区域经济效率和收益的不断提升。在竞争方式上,区域政府在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税收利用效率的前提下,为企业所提供的良好的技术服务、人才服务、资金服务、文化创导、创新扶持、政策引导、基础设施和打破有碍市场竞争机制的一切努力都将成为各区域政府竞争的主要方面。
(二) 企业竞争与区域政府竞争的联系区别
企业之间竞争主要表现为产业资源配置的争夺;区域政府之间竞争主要表现为城市资源配置的争夺;二者之间相对独立,两个体系相辅相成。其联系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竞争领域不同。①企业是微观经济学的主体,企业竞争主要表现为商品市场的竞争,它以产业资源配置为主。以厂商为主体的市场均衡理论是西方古典经济学的主导理论。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前提,供给、需求、市场均衡价格、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不同市场结构不同竞争策略,等等,形成企业之间竞争表现形式。企业竞争是区域政府竞争的前提和基础。②区域政府是中观经济学研究主体,区域政府竞争主要表现为要素市场的竞争,它以城市资源配置为主。要素市场包括土地、资本、人才、产权、技术和信息等软硬件市场,区域政府一则通过掌握城市要素数量、质量、结构、布局提高竞争力;二则通过制定制度和政策举措来调控区域内要素配置,吸引或影响区域外要素流向,从而优化配置资源,提高区域竞争力。要素市场竞争影响着企业商品市场竞争。
(2) 竞争手段不同。①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有效影响成本、价格、供求、规模并通过优化配置企业资源促其成本最小化是其主要手段。②区域政府努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作为其可持续增长的主要手段。对于区域政府而言,经过拼土地、拼项目、拼资本等有形要素的简单扩张后,资本报酬递减这一瓶颈使得粗犷式经济增长难以为继。在区域所有的有形要素投入量保持不变时,区域政府通过以创新为核心的技术进步、资源配置、结构调整,以及制度、组织、法律、环境等无形要素的投入、增加和改善,将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的新的驱动力。
(3) 竞争路径不同。①企业以投入型增长为主导。企业绩效的持续提高来自于企业生产要素的不断投入,包括资本、劳动、土地、技术、企业家才能等。企业投入的策略初期呈现数量型外延扩张为主,到质量型提升阶段,再到拓展型管理阶段,持续和有效的投入成为关键。②区域政府以效率型增长为主导。从世界各国区域政府的发展实践来看,其经济增长路径经历过“要素驱动阶段 ”(也称配置资源阶段)、“投资驱动阶段 ”(也称提高效率阶段)和“创新驱动阶段 ”(也称可持续增长阶段)。区域政府优化组合资 源(有形与无形)要素,其追求区域增长以效率型增长为主。
(4) 竞争导向不同。①企业以扩大需求侧为导向。企业竞争从市场需求出发,从市场需求、需求量、需求结构到企业战略策略,适应市场需求成企业生存和成败的关键。②区域政府以优化供给侧为导向。有效配置土地、资本、项目、技术、人才等有形资源要素的供给,有效调节制定价格、税收、利率、汇率、法律等无形资源要素的供给,并通过制度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等手段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区域政府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改善民生的确定方向。
(5) 竞争模式不同。①企业采取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对企业物质资源、资金资源、信息资源、客户资源等进行有效一体化管理,并帮助企业在物流、人流、财流和信息流等方面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有效协调与配置,围绕市场导向,有效集成资源,快速调剂功能、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有效提高企业竞争力。②区域政府可确立DRP(Distract Resources Planning),有效配置区域包括土地、人口、财政、环境、技术、政策等各种资源要素,按区域规划和战略实施安排与布局。它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和手段,围绕规划布局,判断市场变化,调配区域资源,提高区域竞争力,实现区域全要素生产率最优,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