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是车 汇率是马:中国宏观经济评论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实话实说 原文刊于《资本市场》1998年第2期,1998年8月15日。

实事求是的信誉度事关重大

在今年年初公布8%增长率目标时,有一种流传颇广的看法认为,在实际增长达不到目标时,统计部门会调整数据。这样虚也罢实也罢,总是8%。很多人一直在说他们坚信8%能实现,我看其中至少有一部分人是坚信政府会编数字。有这样的名声,问题是很严重的。如果年终真达到8%,总是讲不清楚,自己感觉也很别扭。现在报了上半年7%,全年8%已经十分困难(我在4月份预测全年6.8%,其中上半年7.0%,现在维持原预测),但也可以看出来,政府的基本态度是实事求是。这一点很重要。如果年末的数字确实明显低于8%,实话实说,在一些方面可能小有丢分,但在说实话方面会得大分。这也是有信心的表示。

7%是今年的成就而非失败

7%的增长率,比起过去的长期平均增长率,或者从现在的潜在生产能力的角度来看,明显偏低。不过这个比较方法没有考虑到动态过程中的一些复杂情况。这些复杂因素的一部分有时可用“惯性”和“滞后”一类词来描述,但远不能全部概括。考虑到动态过程中的复杂情况,一个比较是将去年和今年的情况与1989—1990年间的情况比较。在这两个时期之前,都发生了高通胀和紧缩并且紧缩严重过度或者有所过度。在这样的大致相同的动态过程背景之下,1989—1990年间的增长率平均为4.0%;今年若按6.8%算,近两年的平均增长率为7.8%,后者比前者高出3.8个百分点。从这一点上讲,上半年的7.0%是成就。

宏观政策进步很大但仍有进步余地

这一次比1989—1990年的情况有了明显的改善,我认为主要是利率调整比较及时的功劳。上一次的两年间,在总需求严重不足,全社会都认为市场极度疲软的情况下,利率被保持在奇高的水平上。最迟到1989年第四季度,再不敏感的人也能感觉出市场严重疲软,而有关部门到1990年4月才想起降息,而且降低后的一年期存款利率居然仍高达10.08%。而这一次情况明显改善,尤其最近两次降息,刺激需求的意图很清晰,至少基本抑制了经济增长率快速下滑的势头。

其实可以做得更好一些。别的方面不说,利率可以更早、更大幅度地降低。但是普遍的看法认为中国居民对利率不敏感。那么1989—1990年间的事情不是很清楚吗?这里有一个严重的误解,以为当年的疲软是1989年那场政治风波引起的。我认为有足够充分的数据表明,疲软早就开始,与当时的政治风波基本无关。过去没有人对1989—1990年间的市场疲软做严密分析,没有从中学到应学的东西。因而,这一次出现总需求不足,已经是第二次走到同一个坑里,虽然程度上有大的不同。

关于预测误差和过度宣传

政府公布一定的经济目标,首先是有关政府机构的预测。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中,关于经济总量的预测总会出现一些偏差。一般而言,对中国这样的高增长经济来说,预测全年经济增长率出现一个百分点左右的误差并不算大。去年年底说今年8%,是一个挺不错的预测。但是今年头两个月的数据出来以后,接着说8%就显得勉强了。

1、2月的工业增加值加在一起,比上年同期增长8.0%,相应的GDP增长率在7.0%左右。当时有一种说法,说1、2月过春节,增长率会偏低一些。这不是不懂,就是在蒙人。同比增长率本来就是比上年同期的增长率。今年过春节,去年也过春节(但春节会在1、2月之间移动)。同比增长率已经消除了这个因素的影响。所以1、2月数据一出来,就应当下调经济增长预测了。

这些都是一些技术问题。就算3月份的预测在以后看来有过大的误差,也谈不上大的问题。但是在过去几个月里,对8%有一种过度的宣传,产生了不少方面的副作用。比如说一系列刺激政策本来可以更早些出台,也能更从容一些。

从去年中国香港金融市场动荡以来,有一些中资机构做金融出现了很大的亏损。就我知道的事例,来自内地的机构和个人,无一例外全是做多,结果自然创深痛巨。原因很多,其中可能的一个原因是,来自内地的人多半看内地和香港地区的经济满眼光明。在这里,过度宣传光明面的效果是招祸。

[1] 原文刊于《资本市场》1998年第2期,1998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