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凿空”
西域的张骞
城固县张骞纪念馆
张骞(前175?—前114年),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汉武帝时期,张骞应募出使西域,东西文明的交往从此进入了新纪元。
西汉初,匈奴势力控制了河西走廊,不仅阻断了中原王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而且时常侵扰西北边境。西汉王朝迫于形势,只好采用和亲的政策缓和边境危机。经过文景之治近四十年的休养生息,西汉经济实力日渐殷实,“天下殷富,财力有余,士马强盛”,为反击匈奴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在汉武帝得知大月氏与匈奴的敌对关系后,便决定联合大月氏夹攻匈奴。“为人强力,宽大信人”的张骞“以郎应募”愿出使西域,说服大月氏与汉结盟从而成为史书记载的出使西域第一人。
(一)两次出使屡建奇功
建元三年(前138年),张骞以匈奴人堂邑父为向导,率领100多名随行人员自长安出发前往大月氏。西行的道路极尽艰辛,“行旅负水担粮,履践沙石,行人唯以人畜骸骨及驮马粪为标验”。交通不便、危机四伏,张骞的首次出行并不顺利,在途经匈奴领地时被俘获。匈奴为了笼络汉朝使节,甚至让张骞娶妻生子。但张骞始终秉持汉节、不辱使命,心怀出使大月氏一事。终于,张骞伺机摆脱了匈奴人的控制,向西逃奔,日夜兼程十余日进入大宛境内。受匈奴役使的大宛国王得知张骞西使大月氏的意图后,立即为其安排了翻译和向导,将张骞一路护送到了大月氏。不料,定居妫水(今阿姆河)北岸的大月氏早已远离匈奴的侵扰,百姓安居乐业,无意再报复匈奴。张骞多次试图劝服月氏王联合汉朝夹击匈奴,但终“不得要领”。
无奈之下,张骞只得辗转返回,在大夏停留了一年始归。途中,张骞再次被匈奴所俘,一年后才逃回长安。张骞不仅带回了大量的西域物产,还向汉武帝报告了出使情况和沿途的所见所闻,以及西域诸国的地理位置、特产、人口、城市、兵力等信息,得到了汉武帝的高度重视。张骞熟悉西域人文地理,便跟随卫青出击匈奴,建战功。汉武帝取“广博瞻望”之意,封张骞为博望侯。“博望侯”的称号从此流传开来,甚至直接成为外交使臣、西域使者的代名词。汉代以降,张骞获得了不计其数的赞誉,作为西汉盛世王朝与西域诸国进行文明连通的见证者而彪炳史册。
张骞出使西域往返路线(王玉平 绘)
元狩四年(前119年),张骞被拜为中郎将,第二次出使西域。此行的路途较为通畅,张骞不仅携带了大量的马、牛、羊以及大量的财物,也背负着“断匈奴右臂”的政治、军事使命出使乌孙。张骞使团到达乌孙时,恰逢乌孙内乱,乌孙王并未答应西汉结盟的诉求,但派遣了十余名使者跟随张骞回访汉廷。张骞在原定计划无果的情况下,派遣副使分别出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身毒等中亚、南亚以及西亚地区,传递了汉朝与西域国家通好的意愿,同时也使得汉朝国威远播,扩大了政治影响。
元鼎二年(前115年)张骞一行偕乌孙使者抵达长安,完成了第二次出使。西汉的富庶与广大,深为乌孙使者所羡,无形中为西汉结盟乌孙夹击匈奴战略的实现增添了筹码。同时,张骞所遣的副使也相继引西域诸国使者来访汉朝,促进了彼此的信息交流,为汉王朝经略西域奠定了基础。西域诸国甚至世界各国几乎都对汉朝的“博望侯”有所耳闻,张骞也因其卓著的西使功绩而被升迁为大行,位列九卿。
元鼎三年(前114年),张骞去世,葬于城固县汉江北岸。
莫高窟第323窟张骞出使西域图
(二)开辟丝路连通东西
张骞“凿空”西域,是历史上有文字可考的中国人第一次探索异域、开眼看世界的真实写照,是东西交流史上的一次壮举。张骞通西域后,中原与西域之间出现了“东西使者,络绎不绝。商贩胡客,相望于道”的盛况,这条连接东西双方的丝绸之路以其最原始的使命而变得异常繁华。最初是各国之间使者频繁往来,其后辗转在这条道路上的商贸劲旅又绽放出夺目光彩,沿途的沙漠戈壁、河流湖泊、山川高原都无法阻挡他们的脚步。张骞之后的千年间,在这条连通东西的道路上涌现出大批行者,其中不乏负箧曳屣的僧侣信徒,他们风尘仆仆跋涉在莽莽黄沙与崇山峻岭之间,在苦修之中寻求真知。漫长而古老的丝绸之路,见证了中原王朝的西行探索,也见证了西方诸国的东进与开拓,成为双方文明碰撞与交流的载体。
“不是张骞通西域,安得佳种自西来。”通过丝绸之路,西方的胡萝卜、核桃、石榴、黄瓜、大蒜、葡萄、胡豆、胡麻、西瓜、洋葱等物种传至中原,极大地丰富了中原人民的饮食文化。胡地的风俗文化也得到了中原人民的认同和喜爱,甚至到了东汉时,胡服、胡帐、胡床、箜篌、胡笛、胡舞等成为京城贵族竞相追捧的对象。
“风沙霜雪十三年,城郭山川万二千。”数百年后,继汉之后的又一盛世——唐朝,成为丝绸之路贸易往来的鼎盛时期。唐朝延续了前代丝绸之路横跨亚欧大陆的路线,将中原的丝绸、茶叶以及先进的技术传至西方。沿途出现了大量的贸易中心和新兴城市,西方的宗教、饮食、艺术等也迅速传至中原,东西双方的交流日益密切,对后世丝绸之路甚至中原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
(三)千里博望曾为侯,凿空东西史千秋
在今城固县西2.3公里的饶家营村,仍能找寻到一座覆斗形的封土墓葬,墓主人正是千年前“凿空”西域的博望侯张骞。民国时期曾出土有“博望造铭”封泥、石兽等文物。墓前有一对石虎,据说是作为镇墓兽出现在汉墓中。因历时久远,其头部和四肢已经残损掉,但依然可以想象当年这两只石虎威猛的气势、矫健的姿态,两只石虎极尽粗犷、抽象,但其古朴、大气的风格正是汉代石刻的艺术写照。
随着丝绸之路文化热潮的到来,张骞与张骞墓皆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张骞是西汉时期杰出的外交家、探险家与丝绸之路的开辟者,他“凿空”西域、惠泽后世的丰功伟绩,与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的世界性历史事件,拉开了古代中国和中亚、西亚、欧洲国家之间政治、经济、文化全面交流的帷幕,使东西方文化交流从之前的局部地区小规模交流很快发展成长距离、大规模的经常性活动,成为丝绸之路东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里程碑,对世界范围内的文明与文化交流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张骞墓作为与“张骞凿空西域”事件具有直接关联,再现勇敢和坚毅丝路精神的重要物质文化遗产,于2014年成功入选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跨国申请的“世界遗产名录”。
张骞墓
张骞墓前的石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