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略雄心:西域两千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〇
未遁空门的
西行求法者宋云

宋云,北魏敦煌人,生卒年不详。北魏是一个佛教备受推崇、佛法兴盛的时代。北魏统一北方后,统治阶层为争取更多的民众基础,巩固新生政权,便大力倡导佛教信仰。一时间,中原大地一座座寺院鳞次栉比,至今仍有如“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等佛教古迹遗存。

(一)宋云西行前的北魏社会

北魏末年,崇信佛法的胡太后临朝称制。她所亲自督建的洛阳永宁寺规模空前,“中有九层佛图一所,架木为之,举高九十丈”,装饰极尽华丽,时人谓其“殚土木之功,穷造形之巧”、“绣柱金铺,骇人心目”。在佛教事业方兴未艾、佛教建筑大力兴建的同时,北魏僧侣对佛教经律的研究亦日益精深,并由此出现众多佛教派别。同时西方经义的传入更加剧了对佛教经律正统的争执。于是,寻找佛教经律发源地,博取正统地位,成为当时众多佛教门派亟待解决的问题。笃信佛教的胡太后自然也加入到这场“正本清源”的论战洪流。

机缘巧合,时任胡太后主衣子统(1)的宋云,于熙平年间被孝明帝派遣出使西域,访求佛经,并有沙门法力、惠生等一同前往天竺。此次西行也为一行人的著述提供了资料,时宋云著有《宋云家纪》,惠生撰有《行纪》《道荣传》等著述。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记录西行天竺见闻的宝贵资料全部佚失,幸有时人杨衒之著《洛阳伽蓝记》,将宋云等人西行取经沿途地理、路程等情况予以简略的介绍,如此,后世方能有幸跟随宋云等人的足迹,一览6世纪初的异域天地。

修复后的洛阳永宁寺塔基

(二)宋云西行

神龟元年(518年),宋云在沙门法力、惠生等人的陪同下由魏都洛阳出发,经今陕西、甘肃,渡黄河,由吐谷浑道进入今塔里木盆地东南边缘的若羌县境内,再沿昆仑山北麓西行至今和田,翻越帕米尔、兴都库什山,经由今阿富汗抵达巴基斯坦白沙瓦,遂遍访佛陀圣迹。综观宋云等人的行纪,既有对沿途自然风貌、民俗风情的形象描绘,又有对政治局势的客观介绍,成为后世窥视6世纪西域风貌的重要窗口。

如宋云对从赤岭至吐谷浑城沿途冬季气候的描述,“路中甚寒,多饶风雪,飞沙走砾,举目皆满”;在翻越葱岭时所见不可依山(今铁干里克山口),“其处甚寒,冬夏积雪。山中有池,毒龙居之。昔有商人止宿池侧,值龙忿怒,咒煞商人”等,不仅透露出宋云等众人西行取经之艰辛,而且逼真地描绘出沿途山川地理风貌,为了解和研究西域山川地理演变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线索。

赤岭遗址

另外,宋云对沿途诸国风土民情的记述也令人印象深刻,如于阗国人“死者以火焚烧,收骨葬之,上起浮图。居丧者翦发劈面为哀戚。发长四寸,即就平常。唯王死不烧,置之棺中,远葬于野,立庙祭祀,以时思之”,火葬的盛行不仅使得于阗国境内鲜有公元后的墓葬发现,也反映出6世纪的于阗国存在着祆教与佛教等多种宗教信仰。此外,宋云等众僧受遣于胡太后,自然带有政治外交的色彩。在西行前,“皇太后敕付五色百尺幡千口,锦香袋五百枚,王公卿士幡两千口”供其在沿途赠礼诸国所用,并携带有北魏西使诏书,如在其经行嚈哒国时,国王“见大魏使人,再拜跪受诏书”;至乌场国,“国王见宋云,云大魏使来,膜拜受诏书。闻太后崇奉佛法,即面东合掌,遥心顶礼”,由此可见,胡太后崇信佛法及遣僧侣西行取经的行为,不仅仅只为求取真经博得正统,而且还兼具以佛法信仰为沟通手段,与西域诸国开展友好往来的外交目的。最后,宋云用大量笔墨记录了对佛陀遗迹的探访,再现了佛教诞生之际的辉煌,成为后世西行僧侣探寻天竺佛教之光的指引。

表1 宋云等自洛阳至葱岭段日程

表2 宋云等自葱岭至天竺段日程

塔什库尔干石头城

宋云等一行历时五年,于正光三年(522年)二月返回洛阳,共取回佛经一百七十部,皆大乘妙典,极大地丰富了中原佛教经律的内容。宋云西行也随之成为古代东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座丰碑。宋云与众僧的西行及其所著述的沿途见闻实录,前承东晋法显《佛国记》,后启玄奘《大唐西域记》,成为后世了解和研究6世纪西域诸国风貌和佛教发展盛况的珍贵史料。


(1) 官名,北齐置,属门下省主衣局,其职责主要为协助主衣都统管理御用衣服器玩等事务。